歡迎光臨管理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報告大全 > 工作報告 > 研究報告

數(shù)學研究報告5篇

發(fā)布時間:2022-12-21 20:57:05 查看人數(shù):33

數(shù)學研究報告

篇一 小學生數(shù)學研究報告

小學生數(shù)學研究報告

小學生錯題調查分析

錯題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在教學中,由于教師所用的策略、教學方式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學生個體學習興趣、能力、思維品質的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錯誤。不同年級有著不同的常見錯誤,我們在這里著重研究的是小學中低年級段(二年級和四年級),這個年級段的學生所產(chǎn)生的常見錯誤的原因又可以分為好多種,與他們的年齡段心理和智力的發(fā)展程度緊密相關,同時也與老師的教學方法分不開,我們希望通過調查能就學生的數(shù)學錯題類型進行分類、整理,對錯題成因進行深入探索,對影響錯題的干擾因素能進一步研究,從而尋找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調查目的

1、統(tǒng)計錯題類型,分析整理。

2、對錯題成因進行深入探索。

3、對影響錯題的干擾因素能進一步研究。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內容

1、調查對象:二、四年級學生。

2、調查方法:問卷法。

3、調查內容:“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錯題情況”調查問卷。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錯題類型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附表1-1

錯 題 類 型

年級

概念題

計算題

畫圖題

解決問題

二年級

8

11.7%

8

11.7%

3

4%

56

72.5%

四年級

15

19.7%

33

43.4%

6

7.9%

22

29%

由附表1-1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來,二年級學生有72.5%的同學在解決問題上出錯誤,而概念題、計算題和畫圖題只占一小部分,由此看來,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讀題理解的方法掌握不夠而造成解題錯誤還是比較多的;而四年級的學生43.4%的同學則在計算上出錯,29%的同學在解決問題上出現(xiàn)錯誤,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分析理解能力也在不斷增長,可是計算上的錯誤率卻在提高,說明簡單問題反而不細心,粗心大意。

2、錯題原因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附表1-2

錯 題 原 因

年級

聽講不認真

粗心大意

概念混淆

審題不清

二年級

16

21.3%

55

73.3%

18

24%

39

52%

四年級

20

26.3%

56

73.4%

12

15.8%

24

31.6%

有附表1-2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二年級學生73.3%的同學存在粗心大意的毛病而導致錯題,另有52%的同學審題不清,那么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學生同時存在粗心大意和分析理解能力弱的兩個大問題;而四年級的學生73.4%存在粗心大意的問題,而審題不清的有所下降只有31.6%,再一次說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分析理解能力在不斷地增長,而粗心大意的問題卻普遍存在。

3、影響錯題的干擾因素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附表1-3

影響錯題的干擾因素

年級

舊知識對新知識有作用

舊知對新知有負面影響

相似概念的混淆出錯

受舊知識負面影響錯題

二年級

72

96%

43

57.3%

54

72%

58

77.3%

四年級

76

100%

60

78.9%

64

84.2%

54

71.1%

附表1-3數(shù)據(jù)中二年級學生因為相似概念混淆出錯的占72%,受舊知識負面影響出錯的占77.3%;四年級學生因為相似概念混淆出錯的占84.2%,受舊知識負面影響出錯的占71.1%,。說明這兩個問題一直在干擾大多數(shù)學生,也就是說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區(qū)分相似概念,讓已學的舊知識發(fā)揮良性的正影響作用是今后教學應該著實深思和切實解決的問題。

四、探索與改革

通過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解題錯誤原因大同小異,并且許多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為此應提高對以下幾種情況的重視,在教學中防患于未然,避免讓一些不良因素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并利于更準確、全面評價學生。

原因一:忽視細節(jié),功虧一簣。

許多學生解答方法熟練,思路清晰,但是因粗心讀題,數(shù)字抄寫錯誤導致全題皆輸;還有許多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大局上能把握全題,思考方向也是準確無誤的,可是將一些細節(jié)之處忽視了,結果功虧一簣;

對策:出現(xiàn)類似以上錯誤的學生在于讀題時注意不能顧及到這些細節(jié)之處,即考官們設下的陷阱,一次又一次掉下去,老師強調多次學生仍屢做屢錯。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要求學生抄寫數(shù)字之后一定要寫一步檢查一步,看抄寫是否有錯誤。給自己提個醒:小心有陷阱。這樣自己給自己立警示牌的讀題習慣養(yǎng)成之后,學生遇到此類問題就能盡量避免重蹈覆轍。

原因二:思維定勢,缺乏深入分析。

縱觀小學數(shù)學教材,其內容編排基本上是1道例題配幾道練習題,運用這種規(guī)律,學生能在新授課上依葫蘆畫瓢,從而把數(shù)學學習簡單化,新授學習階段學生思維定勢就已形成。但這種簡單化的學習一進入綜合練習,障礙便凸顯出來,成為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原因。

對策:克服思維定勢干擾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想辦法堅持一題多變,重視靈活審題,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方法。在教學例題題(1)、完成鞏固練習之后,嘗試悄悄出現(xiàn)對比性練習即題(2)學生練習之后統(tǒng)計錯誤數(shù),將驚人的數(shù)據(jù)公布,學生思想定受到巨大地沖擊。嘗試這樣設計練習,將潛在的錯誤及時呈現(xiàn),然后通過比較、思辨,想辦法幫助學生從對錯誤的反省中引出對知識更為深刻的正確思考。

原因三:思考不全面,估算意識。

有的題目有提示,可有的題目沒有提示,需要學生對生活有所觀察,并在解題時,全面思考才能正確解答。可有的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全要,這顯然不符合現(xiàn)實。學生缺乏一種估算意識,不能對自己的計算結果進行最起碼的反思。

對策:嘗試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與數(shù)學學習相關的一切事物,在生活中練習總結并收集資源,只有用心觀察、獲得豐富的體驗之后,學生思考問題才更加全面,更符合現(xiàn)實情況。對于估算,要注意貫穿于平時的教學中,經(jīng)常在解題之后對自己的結果進行反思,我這個答案符合題目的意思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檢查反思意識。

原因四:解答死板,不知靈活變通。

由于認識和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原因,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解答死板,按部就班,不能根據(jù)題意靈活變通的問題。老師沒有特別指出,他們根本不知錯在哪里。

對策:針對以上情況想辦法改變教學模式,適時來點幽默以滿足學生高層次的認識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豐富課堂,使學生從師生對話的幽默調侃中反思自己的解答過程,把錯誤一一訂正。

總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錯誤是正常現(xiàn)象,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要害怕學生出錯,更不要將錯誤藏著、捂著,或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更不能對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吹胡子瞪眼睛”大發(fā)雷霆,而應切切實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徹底根治錯誤,當錯誤出現(xiàn)后要肯花時間讓學生親自參與找錯、議錯、辨錯的全過程,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讓學生自己搬走學習的絆腳石,在后繼的學習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篇二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對于我校食堂的研究》 班級:高一(14)班 指導老師: 沈飛 課題組長: 王婷

課題成員:xxxxxxxxxx

課題的提出:

學校學生早中午排隊買飯時間過長,久而久之學生產(chǎn)生了排隊長,吃飯難的觀念。一些同學由于因為種種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隊過于浪費時間),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來度日。嚴重影響了學生身體健康和學習效率。為此,我們提出了此課題。 目的與意義:

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為21世紀的高中生,飲食是我們培養(yǎng)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一日三餐對于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想研究我們學校的食堂。

學校食堂的設計方案、色彩對飲食的影響和衛(wèi)生情況 主導學科: 管理 相關學科: 政治 美學 社會 醫(yī)學 具

階段 時間(周) 主要任務 階段目標

一 20xx年3月中旬 選題 選出合適的課題

二 20xx年3月下旬 開題報告 進行答辯

三 20xx年5月下旬 結題報告 答辯、展示、評比 計劃訪問的校內、外專家: 1xxxx 2、??倓罩魅危簒xx 活動所需條件(如設備、器材、活動場地、經(jīng)費及來源等):

等級:a 簽名:沈飛 20xx年 11月 2日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范文

篇三 高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 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問題的提出

1.背景

經(jīng)濟的全球化,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臨近,對創(chuàng)造性人才,對勞動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第三次“全教會”著眼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高度,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睂W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受諸多因素制約,課程改革可以視為舉措之一。各門課程的實施都應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宏觀背景。

教育界內部對課程改革的探討始終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我國的課程建設曾受到國際課程整合理論的兒童中心(杜威)、結構中心(布魯納)和人本主義的認知--情意整合論等流派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經(jīng)過廣泛的實踐,確立了三大板塊課程,即: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盡管這三個板塊的劃分在邏輯上還顯得不夠清晰,但它在實際運作中卻是簡便易行的。另一種劃分是按課程設置權限分為:國家課程十地方課程十校本課程三個板塊。這兩種劃分課程的表述,都是從課程外在的、外顯的屬性來進行的。90年代末,人們愈加重視在課程的內涵上進行挖掘,提出應注重課程三性,即: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課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實踐為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應運而生,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中觀背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課程改革中較為活躍的一塊園地。多樣的校本課程,如培養(yǎng)興趣愛好和發(fā)展個性特長的,以及品德類、心理類、科技類、人文類、休閑類等。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fā)向何處去?研究性學習課程確是一個理性的價值方向,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微觀背景。

2.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學習

(1)實施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所以,學校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許多學生的學習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僅僅立足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十分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這一狀況,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和途徑方法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了組織、指導作用,在時間安排上更多的是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輸?shù)膶W習方式不同,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較為有利。

(2)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托相應的課程載體。

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yōu)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學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礎,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那是教學上的很高境界。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更廣泛做到這一點還有困難。

第一,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形成定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xiàn)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

第二,基礎性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yǎng)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關系,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新課題。

因而,如果能開發(fā)出一種新的課程類型,它的實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學習方式,那么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就會比較容易實現(xiàn)。

(3)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fā)展需要新的生長點。

近年來,活動課作為一種與學科課程相區(qū)別又相補充的課程類型,在學校教育中廣泛實施,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拓展了極其重要的陣地?;顒诱n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在實踐中,已有的活動課較多的還是著眼于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化與拓展的知識類活動課,著眼于培養(yǎng)生活、職業(yè)技能和動手能力的技藝類活動課,著眼于陶治性情、健體強身的文體類活動課等。普通高中的活動課相比,它應提高在何處?如何實現(xiàn)活動課在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上的獨特的作用?這些都是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高中階段活動課實踐的發(fā)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4)每一個高中生都具有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很大潛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組,學生們在指導教師引導下,開展研究探索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這些小組往往只有少數(shù)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參加。我們能否為全體同學提供這種開放性研究活動的機會?已有的實踐經(jīng)驗表明,每個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發(fā)展?jié)撃?,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探索欲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見得就比別人差。

(5)各地學校都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可能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要結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選擇研究專題,同時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各地學校的內、外部條件雖然有較大的差異,但都具有可供開發(fā)、利用的教育資源,學生也都能從本地實際出發(fā),尋找到他們感興趣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困難的地區(qū),對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于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

3.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實施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必須發(fā)生轉變。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參與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當前,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xiàn)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1.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jīng)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人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fā)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研究型”課程,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后,通過媒體、網(wǎng)絡、書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篩選,開展社會調研,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它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的開放性。

(1)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

(2)教學空間是開放的。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活動、體驗的作用。學習地點不再限于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要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是開放的。針對不同目標,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思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從靜態(tài)發(fā)展到動態(tài),從被動發(fā)展到主動,從封閉到開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開放的。不是單純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信息,而是從講座、因特網(wǎng)、媒體、人際交流等各種渠道收集信息。

(5)師生關系是開放的。學生在研究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教師扮演著知道者、合作者、服務者的角色。提倡師生的辯論,鼓勵學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xiàn)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梢宰越處熖岢?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結論。

3.實踐性

研究位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環(huán)境問題、現(xiàn)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

研究性學習特別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性實踐活動,它的目標定位與一般的學科教學目標既有一定聯(lián)系,又有較大的差異。具體強調的是:

(1)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能力。

從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看,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與以記憶、理解為目標的一般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過程圍繞著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為結束。就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而言,需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其中,在一個開放性環(huán)境中學生自主、主動懼和加工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關鍵。

學習總結報告 ·學習工作報告 ·公司學習報告 ·交流學習報告 ·出差學習報告

(2)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一般而言,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所獲得的成果,絕大多數(shù)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圍同學現(xiàn)有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還不大可能達到科學發(fā)現(xiàn)水平。研究性學習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參與類似于科學家探索的活動,獲得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學會溝通與合作。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精神弘揚也把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機會并不多,且較多停留在口頭引導鼓勵的層面,弄得不好,很多還是說教。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正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為了完成研究任務,一般都離不開課題組內的合作以及與課程組外人士(如指導教師、社會力量、研究對象)的溝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學習也把學會合作作為重要的目標。

(4)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只有同科學態(tài)度、科學道德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才會真正形成對社會、對個人發(fā)展有價值的結果。已有的實踐告訴我們,同學們參與課題研究是饒有興趣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幾乎都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學生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從實際出發(fā),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求得結論的獲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發(fā)展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聯(lián)系社會實際開展研究活動,為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認知能力,而且還要學會關心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保護,爭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6)激活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高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多門學科的知識積累,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礎。但是,如果讓這些知識長期處在相互分割和備用的狀況之中,它們就會被遺忘,就會逐漸推動可能發(fā)揮的效用。研究性學生的重要目標是在綜合運用中提高各科知識的價值。

從研究性學習的上述目標看,它對于實施以德育為核心、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于學生從事各門各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養(yǎng)積極性都是大有好處的。

2.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chǎn)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位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shù)睦眯畔?以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位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及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3.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

“后工業(yè)社會”將會給教育提出什么要求?現(xiàn)在有兩條思路:一條思路是“高效的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假設是:運用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開發(fā)人的學習潛能,學習方式的革命將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學習速度。因此,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應該特點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包括各種快速閱讀法、記憶法、思維技巧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另一種思路是“研究性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觀點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應該提供研究性的學習,即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上述兩種思路對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釋,但從兩種學習方式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實踐來看,二者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所謂高效的學習,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習的效率。它強調“授人以漁”,但實際上并不關心打到的是什么“魚”。高效的學習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識的量而不是質。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業(yè)時代注重單位時間效率的觀念。

與高效的學習相比,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yǎng)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guī)則的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發(fā)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qū)別。

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但從學校教育的時代特征來看,研究性學習無疑應該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中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更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未來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是研究性學習加上個別化的集體教學,并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中教學形式的主要特征。

四、研究性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認知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從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基礎。研究性學習觀具有科學性、主體性、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的基本特點,具體描述如下:

研究性學習觀是建立在現(xiàn)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學習觀,學習過程是積極的有意義學習過程。

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學生有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研究性學習本身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以及求知欲。

研究性學習重視運用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

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表征,認知結構的發(fā)展及問題解決。

研究性學習不僅在于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習創(chuàng)造性與主體性人格培養(yǎng),并以此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

學習心理學家在提出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同時,也探索了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布魯納發(fā)展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已形成了一種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群;奧蘇貝爾用有意義學習的觀點巧妙地結合了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與接受。發(fā)現(xiàn)學習和接受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與研究性學習觀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模式

建構主義由皮亞杰的結構的觀點發(fā)展而來。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把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即沖突階段、建構階段和應用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重視學生在知識內化過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視教學過程中有關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重視知識結構的更新,因而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問題解決模式認為研究性學習即是對學習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是主動的信息加工者,問題解決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學習過程有這樣三個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學生學習是有目的的過程,最終要達到某個終結狀態(tài);認知操作。學生的學習依賴于一定的學習與思維策略,并依此來進行一系列的認知操作;操作序列。學習活動包括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和系列。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問題表征階段;策略選擇階段;反思結果階段。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實際上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為學習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處。近年來這一學習模式倍受關注。

4.研究性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創(chuàng)造模式,強調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這樣一些過程。問題情景的探索過程。智力與思維方式的弘揚過程。元認知監(jiān)控過程。

創(chuàng)造性學習模式已被廣泛地應用于數(shù)學、自然、音樂等學科教學中,這種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有利于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有利于貫徹研究性學習觀,因而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模式。

研究性學習是廣義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問題解決的知識表征過程;問題解決的認知過程;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過程。

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從心理結構來分析,均應包括以上所論及的心理結構。

五、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上的主要特點

第一,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當廣泛,既可以是屬于傳統(tǒng)學科的,也可以是屬于新興學科的;既可以是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單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會實踐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獻研究或思辨的。

第二,在同一主題下,研究視角的定位、研究目標的確定、切入口的選擇、過程的設計、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留有展示學習者、指導者個性特長和發(fā)揮才能的足夠空間。

2.問題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呈現(xiàn)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是呈現(xiàn)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

3.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是研究學習內容選擇和組織時應該重視的幾個方面

為了較好地實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針對我國原有中學課程內容的不足,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選擇和組織需要重視以下幾個要求:

(1)綜合性,即圍繞某個專題組織多方面或跨學科的知識內容,以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

(2)社會性,即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與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注意開發(fā)社區(qū)資源;

(3)實踐性,即在學習間接經(jīng)驗的同時,提供學習直接經(jīng)驗并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

4.研究性學習的層次差異性

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xiàn)的特點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專題所涉及的內容綜合程度高、與社會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有的則可能較偏向于單科性、學術性。另外,教師在日常的各科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的性質,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5.研究性學習的重點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點即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中學生而言,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探索精神,發(fā)現(xiàn)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是有層次的,這里所討論的創(chuàng)新不同于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影響。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體現(xiàn)主體性,發(fā)展學生豐富的個性;具有針對性,適應不同年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時代特色,能夠及時反映人類最新文明成果;為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目的是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guī)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fā),一方面應組織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搞小發(fā)明、小制作,開展思維訓練,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對自身的價值追求。

6.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1)因地制宜,發(fā)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xiàn)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c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shù)刈匀画h(huán)繞、人文環(huán)繞以及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生活,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鄉(xiāng)土和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從中發(fā)現(xiàn)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yǎng)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chuàng)造欲望。

(2)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位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虧本人和他人,對于以后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鑒作用。將這些資料積累起來,成為廣大師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學習資源,是學校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

(3)適應差異,發(fā)揮優(yōu)勢。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校應根據(jù)自身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和校內外教育資源的狀況,形成有地區(qū)和學校特點的研究性學習內容,同時為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余地。另外,教師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性質,對于提高學科教學水平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fā)生較大變化。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1.依據(jù)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qū)分為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策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耕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1)小組合作研究是經(jīng)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

(2)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作業(yè)'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至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3)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然后經(jīng)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2.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wǎng)、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lián)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jù)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jù)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jù),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fā)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呆,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老師應成為學生的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fā)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jù)。

4.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著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四)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性學習具體實施的一般要求

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shù)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jīng)驗;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shù)尖子學生競賽得獎。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在綜合實踐活動板塊進行的研究性學習,采取組成課題組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學習探究活動的較多。課題組一般由3-6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研究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有分有合,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也可以采取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研討相結合的辦法。

3.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

以在活動課程板塊進行的課題研究活動為例,學校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是:

(1)開設科普講座,參觀訪問。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存,提供選題范圍,誘發(fā)探究動機。

(2)指導選題。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指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最后確定題目。與學生生活直接關聯(lián)的切入口小的課題較受歡迎且易實施。

(3)組織課題組,制訂研究計劃。課題組多采用學生自由組合,教師適當調節(jié)的做法。研究計劃中要有對目標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設計。可以組織由教師參加或師生共同參加的評審組對學生設計的研究方案進行論證。課題組聘請本校教師或校外專業(yè)人員擔任課題指導者,對于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會起到有益的作用。

(4)實施研究。學校要給予一定的時間保證,創(chuàng)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并對學生進行操作方法的指導和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的指導。學生要作好比較詳細的工作記錄,并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體會。課題組應積極主動地爭取校外力量的幫助。

(5)處理結果,撰寫報告。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同時教師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研究結果。

(6)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

依據(jù)不同的目標定位和主客觀條件,主題研究學習的實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和操作特點。實踐中,有的項目過程完整、操作規(guī)范;有的則可以截取過程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或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著重做資料收集工作,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根據(jù)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篩選、整理,形成結論等等。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教師應充分注意其下述特點:

(1)實踐性。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做,鼓勵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話:你聽來的就會很快忘掉,你看見的就能記住,你做了的就能學會。

(2)開放性。不要設定所謂'答案',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3)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獨創(chuàng),把新穎、獨到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

(4)自主性。提供盡可能多的項目供選擇,建立'課題超市',使學生充滿熱情地、興趣盎然地投入研究性學習。

(5)過程性。淡化結論的正與誤,允許結論的多元化,主要看過程。

(6)互動性。提倡多重互動,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他人(指校外的人士)之間的互動。互動的手段可以是說話的、書面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互動是一種交流、碰撞過程,也常常是產(chǎn)生思想火花的過程。

(六)研究性學習的師資問題

要提高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質量,必須解決好師資問題。解決師資問題的出路有三條:

(1)挖掘現(xiàn)有師資的潛力。長期的'應試教育'和教師的'從一而終',埋沒了教師的才能,抑制了教師的特長和創(chuàng)造性。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際上也是給了教師一個展示才華、發(fā)揮特長、自我實現(xiàn)的機會。教師中蘊藏著極大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資源,如何開發(fā),這是擺在學校領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2)青年教師的培訓。以往的教師培訓,無非是學歷文憑教育或教材教法講座或現(xiàn)代教育技術指導,基本是圍繞教師的學科教學進行的??梢灶A計: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教師的培訓不久將提上師資培訓的重要議程。青年教師的培訓,應實現(xiàn)兩個基本目標,其一,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方法和步驟;其二,能對l?2門研究性學習課程進行較有成效的指導。這方面師資培養(yǎng)、培訓的力度將直接關系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際水平。

(3)建立一支專兼職指導教師隊伍。結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內容,在社區(qū)內聘請一些學有專長的人士,以某種組織形式,建立一支隊伍,為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提供師資保障。

(七)管理及體系

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主要應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1)形成新的辦學理念,辦出學校特色。(2)資源開發(fā)。學校資源和社區(qū)資源的開發(fā);教師資源和教材資源的開發(fā)。(3)評價機制。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健康發(fā)展。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校本課程,也是學校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應形成各學校自己的課程體系,且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具體課型可分為以下四種:社會專題調查型、社會角色實踐型、校內情景活動型、小組課題研討型。

七.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

1.小組合作形式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 產(chǎn)生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功能?;咀龇ㄊ菍⑷鄬W生依其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chuàng)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yōu)閹熒?、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fā)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2.小組合作形式對于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1)更適宜于讓學生獲得從事科學研究的體驗和技能 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目的就在于讓中小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研工作者開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徑。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問題、確定目標、制訂方案、收集信息資料并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 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要求。小組合作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使學生“學會”、“會學”,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

(3)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開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教學效率。每個學生在課題小組中擔當一部分研究任務,隨著研究的深入,參與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潛能得到發(fā)揮,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

(4)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5)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合作精神和與人交往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始終。課題研究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

3.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施方式

(1)開放式?;臼剑哼@類組織方式的特點是,各組研究題目完全由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小組研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選題領域廣泛,學生同社會的聯(lián)系面比較寬。變式:每一個研究題目至少有二個小組各自獨立地開展研究。便于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

(2)半開放式?;臼剑焊餍〗M研究的主題相同但具體題目互不相同。特點是,學生必須在統(tǒng)一的主題范圍內,自主選擇研究題目。變式:與基本式的區(qū)別就在于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每個題目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

(3)集中式?;臼剑河扇w同學討論或師生共同交流,最后確定一個引起廣泛興趣的研究題目,作為唯一的研究題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獨立開展研究。這種組織方式研究的視角、方法、過程及至結果各不相同,差異性大,“組間競爭“可能比較激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課余收集大量有關資料,各組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交流研究結果。

4.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形式的評價

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的特征是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 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評價必須把“小組合作表現(xiàn)”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

八.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1.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價值取向

更重視過程。諸如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知識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等。

更重視應用。研究性學習評價強調的是學生在問題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 識,既促進學生對知識價值的反思,又加深知識內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和結構。重視的是學生主動探求、創(chuàng)新勇氣和能力綜合等在更高層次的發(fā)展。

更重視體驗。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精神自我認 識和自我教育的發(fā)展。

更重視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強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學習的潛能,為他們進 行不同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也為個別化的評價方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

2.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情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3.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yè)、社區(qū)或有關部門等等。至于有的學生成果獲獎或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則意味著媒體也扮演了評價的角色。

(2)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儉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來判斷,如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課題組活動,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做好資料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huán)境中掌握和

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tǒng)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fā)展狀態(tài)。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3)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4.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1)評價要貫穿于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操作時可以重點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要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于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2)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協(xié)商的基礎上提出。鼓勵由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自己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加以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3)研究性學習評價既要考慮學生參與活動、達成研究性學習目標的一般情況,又要關注學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要使認真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既要著眼于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又要注意到個人在課題研究中所承擔的角色、發(fā)揮的具體作用及進步的幅度。

5.評價的信息收集問題

(1)信息的來源

研究型課程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信息,主要地是由學生主動收集和提供。在研究活動的 全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有行為的,有靜態(tài)的成果,有動態(tài)的實踐,有外在的形象,有內在的體驗,有物質形態(tài)的,有精神狀態(tài)的等等。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收集這些信息,不僅是對學生研究性學習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是有效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等功能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xiàn)在的中小學教學中除了學生的測驗考試分數(shù)外,幾乎沒有什么規(guī)范化的收集與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方法。

(2)信息的處理

簡明、直觀、具有診斷性,是研究性學習評價結果的理想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態(tài)度、能力、成果等部分中的多指標無法直接計數(shù)或工具測量,大多需采用評定的方法。評定結果的表述方法主要有語言描述、等級評定、程度定位等。這對指導老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答辯是評價結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評審教師或相關專家在查閱了學生的相關信息材料后,作出直覺判斷,然后再倒算出各具體指標的得分或等第。同時,在評審的答辯中,教師或相關專家對學生某一方面價值、意義、或某一方面不足,能夠直接與學生進行討論,這種經(jīng)驗直覺判斷及師生互動評價,是研究性學習比較適用的評價方式。

6.評價結果表示問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結果表示應該是多形式的,且強調用實質性評述對學生研究性學習作結果處理,可以比較實在、有針對性地發(fā)揮評價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診斷、鑒別、導向、激勵等評價功效。這也是90年代以來,教育評價改革和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勢,即以動態(tài)的評價結果處理替代靜態(tài)的一次性評價。

7.重視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也要體現(xiàn)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一般要求,要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特點,評價要和指導緊密結合。

重視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

一是開題階段的評價與指導。這一階段主要評價課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檢查與指導。如果是全校性或全年級性有多個課題組分別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周期較長(如一個學期),那末在期中應有中期檢查、交流、匯報制度,引入適度的組間競賽及相互啟發(fā)幫助。教師對有困難的課題組要及時指點,或要求各課題組至少在中期主動向指導教師請教一次。

三是結題時的評價。既要看最后的論文、研究報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

學生課題組在結題時一般需要遞交五個方面的材料:開題報告(或研究計劃,應反映為什么要提出該課題和打算怎樣實施這個課題兩方面的內容);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課題研究中所懼的資料,包括原始資料(如調查、測試數(sh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過的資料、參考文獻及出處等;最后的總結性成果;具體反映每一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的小結。

九、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研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必修課,全體學生必須參與。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由學校自主開展的課程有許多新的特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實踐的研究和指導,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努力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經(jīng)驗。

(一)學校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學校必須從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學習評定和統(tǒng)籌協(xié)調等方面著手,加強研究性學習的開發(fā)、實施、評價和管理。

1.建立起相應的指導、管理小組,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xié)調和設備利用、過程落實、實施檢查等項工作的統(tǒng)籌安排.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2.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一年和三年規(guī)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如計算教師工作量制度、課程建設檔案制度、校內設施設備使用制度、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制度、教師指導經(jīng)驗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長和社區(qū)有效參與的機制,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管理走向規(guī)范化的軌道。

3.注意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發(fā)揮年級組在組織、協(xié)調方面的作用,強調班主任在研究性學習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

4.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fā)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qū)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學校內部資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特長、愛好的教師和職工,包括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校園等設施、設備和場地,也包括反映學校文化的各種有形、元形的資源。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yè)技術部門的人才資源,利用電子信息資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要特別注意發(fā)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構建起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人才資源庫。

(二)教育行政部門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從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增強教育改革的緊迫感,選擇合乎實際的推進策略,切實履行管理職責,使研究性學習在學校中得以實施。

1.教育行政部門應從本地的實際出發(fā),可采取先試點,再在面上推進的工作策略,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一兩年內做到全面實施。

2.行政部門要把對學校的管理與指導結合起來。教師培訓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有關的教育研究、教師培訓機構都要十分重視,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制訂近期和中長期的培訓計劃,并切實加以落實。

教師培訓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促使教師更新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和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在培訓中,要幫助教師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尤其要讓教師在不同類型的案例剖析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示。鼓勵、支持教師對研究位學習實施問題的探究,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3.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從實際出發(fā),開拓思路,積極引導,加強素質教育的輿論宣傳工作,支持和幫助學校開辟校外學習、研究的渠道,發(fā)展教育系統(tǒng)與外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在創(chuàng)設有利于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社會環(huán)境上發(fā)揮作用。

4.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采用多種形式,組織區(qū)域性的、校際的經(jīng)驗交流活動,鼓勵先進,積極推動。要針對地區(qū)差異和學校類型差異,進行分層、分類指導,注意扶植、幫助有困難的地區(qū)和學校。

5.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督導評估項目中增加對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情況(包括課程落實、制度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情況)的檢查內容,并把它作為學校評優(yōu)和示范性高中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

6.要重視發(fā)揮教研、科研機構的作用。各級教研、科研機構具有指導本地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的職能。要組織力量開展切實的研究、指導工作。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總結學校、教師在實踐中的成功經(jīng)驗,加以推廣應用,并根據(jù)學校、教師的實際問題和困難,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措施,或向行政領導部門提出建議。

篇四 數(shù)學研究報告

數(shù)學研究報告范文

小學數(shù)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范文

一、課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內容及目標

1、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合作、學會生存發(fā)展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2)通過優(yōu)化教學活動過程,達到教學活動氛圍和諧化、教學活動過程審美化,使教學過程由高耗低效轉變?yōu)楹椭C高效。

(3)、探索和諧課堂構建的策略及機制,最終形成師生、生生,師生與環(huán)境高度和諧的理想課堂。

(4)、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fā)展。

(5)、通過研究,激發(fā)教師課堂教學智慧,使教師掌握和諧教學的內涵,享受專業(yè)成長的快樂。

2、研究內容:

我們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課堂教學和諧性的要素:

課堂教學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無論是教與學的活動,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想和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用,都是圍繞著學生——發(fā)展著的人來進行的。教師因素:

首先是正確的教育價值意識.這里指兩個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學生,二是對學生的各種素質進行培養(yǎng)。單純學科教學的想法應當調整。事實上,教學目標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如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鞏固,心情的調控,正常的教學程序的建立和優(yōu)化,認真細致的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科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滲透德育教育等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還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識.學生一天的學習時間里,課堂占主要部分。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成長。他們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責無旁貸,既教書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意識。這里有一個參考系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好不好,根本上取決于學生。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高,教學藝術水平高是基礎保證,一節(jié)好課根本在于,大多數(shù)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思想修養(yǎng)上有多少真正收獲,這些收獲對學生現(xiàn)在的近期學習的目標和長遠的發(fā)展有多大幫助,這應當通過學生來體現(xiàn),心中要有學生.即教師是服務,引導,指導,而不是主導,更不是包辦。

還有教師的教學藝術素養(yǎng)、教學實踐能力,在建構和諧課堂教學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因素(這里我們是站在和諧課堂教育的要求來思考)學生的價值意向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對于小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有意無意在思考這類問題,但又有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易于變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提價值意向可能更為恰當;他們的身心正處于較為劇烈發(fā)展變化的階段,新鮮感強易于接受新事物,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接觸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又身不由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事物現(xiàn)象進行歸納和概括。在是與非、對與錯、美與丑等的標準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現(xiàn)在和將來和長遠發(fā)展的'架構上,還處于變化和調整中。這些特點都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分析和考慮的。因勢利導、適宜適度,為構建和諧課堂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還有智力因素。學生的思維、語言特點和興趣方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不大,但個體對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關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嬰幼兒階段、小學、初中階段的感知學習情況不同造成不同學生個體在不同學科學習上的認知結構差異。通俗說法是,啟蒙入門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維能力仍不會有太大差距。學生的這種差異使班級集體中的個性化十分明顯,給班級授課這種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現(xiàn)實困難。而這是現(xiàn)階段還不能有太大改觀和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努力空間,也是師生建構和諧課堂的基本條件,構建和諧課堂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盡可能多的學生的各種有利于因素,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地調動起來。

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主動養(yǎng)成和發(fā)展分析。這里著重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喜歡課堂教學,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并且使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這方面,是建構和諧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yè)教師素養(yǎng)和能力體現(xiàn)的重要內容。這方面能否做好,是課堂教學好與差的基本前提,這是解決學生會學的問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的技術保障,是解決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認真、求實、科學有效的做事習慣,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合理、可行的思維方法,這正是教學工作的長期任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進步成功的有效途徑,也為和諧課堂教學的長期性和不斷優(yōu)化推廣提供保證,滿足學生的發(fā)展成功要求,也有利于構建和諧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教法和學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學的內容、過程、呈現(xiàn)展開的方法和課堂教學整體框架的結構,就構建和諧課堂教學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并且在這方面,表現(xiàn)為大量的可調的日常教學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減少隨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對、優(yōu)化?;驹瓌t應當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教師自我特點出發(fā),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以學生能有效發(fā)展為目標,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則,來進行內容、方法、方式的優(yōu)選。

歸納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如何采取各種方式達成師生關系的和諧(好比種子與土地一樣);

2、部分不和諧的內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與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相符合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使之和諧;

3、如何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使之符合課改理論,更和諧、更完美。

㈡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論探究法

通過查閱、學習相關理論著作、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課堂和諧性要素的內涵、價值導向及時間操作的要領

2、行動研究法

該課題的行動研究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識

4、經(jīng)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研究內容、目標等。

篇五 初中數(shù)學研究報告

初中數(shù)學研究報告

關于初中數(shù)學學習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1.了解本校學生的數(shù)學課堂發(fā)言、完成作業(yè)方式等學習習慣。

2.了解學生對分層教學的基本看法及自己的期望目標。

3.結合調查結果分析,提出分層教學提高學習實率的設想。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初一到初三共七個班部分學生,參加調查人數(shù)160人,收回有效答卷160份。

三、調查時間:20xx年5月

四、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五、調查內容:初中數(shù)學學習情況調查問卷(附后)

初中數(shù)學學習情況調查問卷

班級 姓名 性別

為了全面了解同學們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你解決數(shù)學學習中的困難,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性,設計此調查問卷,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地填寫。

1.你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一般的做法是? ( ) a.聽老師講,一般不回答提問也不參加討論 b.以聽為主,偶爾也回答問題或討論

c.聽后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 d.更愿意自己看書、思考或參與討論

2.你認為在哪種情況下你對數(shù)學內容的理解更深刻? ( )

a.結合報紙等資料的評注自主學習 b.聽教師講授 c.和同學一起討論 d.其它 3.在課堂或小組討論中,你發(fā)言嗎? ( )

a.不發(fā)言,不想說也不會說 b.不發(fā)言,想說,但缺少勇氣,老師也不給機會

c.有時發(fā)言,但聽人家說更好 d.積極發(fā)言,敢說也會說,光聽人家說沒意思

4.在數(shù)學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時你是怎么做的? ( )

a.先請教老師或同學,再思考理解 b.自己思考或查閱資料搞清楚問題在哪里

c.忽略不懂的問題,只做會做的題目 d.先自己研究,實在不會再請教別人

5.你每天課外花在數(shù)學學習的時間一般是 ( )

a.30分鐘 b.45分鐘 c.1小時及以上 d.0分鐘

6.你認為初中數(shù)學作業(yè)量過重嗎? a.過重 b.適中 c.較輕 d.太輕 ( )

7.你經(jīng)常是如何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的.? ( )

a.獨立思考做題 b.一般是先復習完當天的內容后再做題

c.先與其他同學討論,再一起完成作業(yè) d.抄同學或參考書的答案

8.你認為那種作業(yè)批改方式較好? ( )

a.完全由老師批改 ,學生不必參與作業(yè)批改 b.由數(shù)學課代表批改 ,老師抽查

c.由老師帶領小組長一起批改,并由小組長檢查統(tǒng)計糾錯情況 d.對照答案,自己批改

9.假如嘗試分層教學,例如:提問時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鼓勵c層學生回答,適中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設計不同數(shù)量、不同難度的作業(yè),c層學生做基礎性作業(yè),b層學生做基礎性作業(yè),同時配有適量略有提高的題目,a層學生做基礎性作業(yè)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你對這種分層教學有什么看法?( )

a.適合我,支持 b.希望老師嘗試,看實際效果如何 c.無所謂 d.不適合我,反對

10.將學習目標由高到低分成a、b、c 三個層次(還可定期調整),你會選擇哪一個目標層次? a. c層 b. a層 c. b層 d. 無所謂,隨便都行 ( )

a

b

c

d

1

人數(shù)

21

57

67

15

百分比

13

35

42

10

2

人數(shù)

29

61

59

11

百分比

18

38

37

7

3

人數(shù)

10

14

85

51

百分比

6

9

53

32

4

人數(shù)

13

17

12

118

百分比

8

11

7

74

5

人數(shù)

48

63

40

9

百分比

30

39

25

6

6

人數(shù)

30

123

6

1

百分比

19

76

4

1

7

人數(shù)

84

45

21

10

百分比

53

28

13

6

8

人數(shù)

37

15

86

22

百分比

23

9

54

14

9

人數(shù)

35

93

17

15

百分比

22

58

11

9

10

人數(shù)

14

74

55

17

百分比

9

46

34

11

初中數(shù)學學習情況調查統(tǒng)計表

六、分析總結:

(一)你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學習中參與討論情況: c.聽后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42;b.以聽為主,偶爾也回答問題或討論35;a.聽老師講,一般不回答提問也不參加討論13;d.更愿意自己看書、思考或參與討論10??梢钥闯?,學生大都習慣于聽講,自主學習、積極合作討論的意識有待加強。

(二)認為對數(shù)學內容的理解更深刻的學習方式:b.聽教師講授 38。c.和同學一起討論37 a.結合報紙等資料的評注自主學習 18 d.其它 7.這說明主要贊同的學習方式是聽教師講、和同學一起討論,這也是學生中最熟悉的學習方式。但我們還是要有意識的加強學生結合學習資料的評注自主學習等其他學習方式。

(三)在課堂或小組討論中的發(fā)言情況:a.不發(fā)言,不想說也不會說 6 ;b.不發(fā)言,想說,但缺少勇氣,老師也不給機會9;

c.有時發(fā)言,但聽人家說更好 53; d.積極發(fā)言,敢說也會說,光聽人家說沒意思32??梢钥闯觯蠖鄶?shù)學生只滿足于聽老師講,很多學生課堂發(fā)言時不積極的。我們期望學生都能積極自由發(fā)言,我更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四)在數(shù)學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時的做法:a.先請教老師或同學,再思考理解 8;b.自己思考或查閱資料搞清楚問題在哪11里;c.忽略不懂的問題,只做會做的題目7;d.先自己研究,實在不會再請教別人74。選d的人最多,這也是我們提倡的做法,我們要引導其他學生盡可能都這樣做。

(五)每天課外花在數(shù)學學習的時間:

a.30分鐘30;b.45分鐘39;c.1小時及以上 25;d.0分鐘6

我們要設法引導投入時間太少的學生要增加數(shù)學學習時間,讓投入時間過多的學生要科學合理分配各科學習時間,注意提高學習效率。

(六)對數(shù)學作業(yè)量評價: a.過重19;b.適中76;c.較輕4;d.太輕1。認為作業(yè)量較輕的學生很少,普遍認為適中,這與實際可能有一些出入,實際作業(yè)量偏重的情況可能更多一些。作業(yè)輕重是相對的,我們應分層布置作業(yè)會更科學。

(七)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的方式:a.獨立思考做題 53;b.一般是先復習完當天的內容后再做題28;c.先與其他同學討論,再一起完成作業(yè)13;d.抄同學或參考書的答案6。我們應倡導按b的方式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a或c方式也可以,堅決反對不加思考,機械照抄同學或參考書的答案。

(八)對作業(yè)批改方式認同情況:a.完全由老師批改,學生不必參與作業(yè)批改23;b.由數(shù)學課代表批改 ,老師抽查9;c.由老師帶領小組長一起批改,并由小組長檢查統(tǒng)計糾錯情況54 d.對照答案,自己批改14??梢钥闯鐾耆衫蠋熍淖鳂I(yè)學生并不完全贊同,學生支持方式c的最多,這種方式能減輕教師批改作業(yè)負擔,又便于講糾錯落到實處,我們應多用此方式,也需要加強d方式。

(九)對分層教學的看法:a.適合我,支持 22;b.希望老師嘗試,看實際效果如何58;c.無所謂11;d.不適合我,反對9。

可看出支持、希望老師嘗試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我們應排除一切顧慮,大膽嘗試,用實際效果證明分層教學是可行的。

(十)將學習目標由高到低分成a、b、c 三個層次(還可定期調整),你會選擇哪一個目標層次?c層 9;a層46;b層34;

d.無所謂,隨便都行11。多數(shù)學生都愿意選擇較高目標,這是好現(xiàn)象,但對部分學生來說,可能會出現(xiàn)開始目標過高,經(jīng)常無法達到目標,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我們應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先定合適的目標,達到后再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數(shù)學研究報告5篇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數(shù)學研究信息

  • 小學數(shù)學研究報告15篇
  • 小學數(shù)學研究報告15篇36人關注

    一、課題說明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數(shù)學在作業(yè)設計與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單一、守舊、呆板等問題,基于以上情況,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設計進行改革,所以我們提出了《 ...[更多]

  • 數(shù)學研究報告15篇
  • 數(shù)學研究報告15篇34人關注

    一、課題說明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數(shù)學在作業(yè)設計與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單一、守舊、呆板等問題,基于以上情況,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設計進行改革,所以我們提出了《 ...[更多]

  • 數(shù)學研究報告5篇
  • 數(shù)學研究報告5篇33人關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 ...[更多]

  • 學生數(shù)學研究報告4篇
  • 學生數(shù)學研究報告4篇21人關注

    小學生數(shù)學研究報告小學生錯題調查分析錯題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在教學中,由于教師所用的策略、教學方式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學生個體學 ...[更多]

研究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