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報告大全 > 工作報告 > 教學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報告15篇

發(fā)布時間:2023-02-25 07:21:16 查看人數(shù):55

留守兒童教育報告

篇一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最后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彼^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shù)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shù)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jiān)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xiàn)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xiàn)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xiàn)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shù)較少,與留守子女聯(lián)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jù)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xiàn)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xié)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

數(shù)據(jù)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wǎng)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xiàn)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shù)?人作為監(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lián)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lián)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lián)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篇二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群體。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shù)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shù)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jiān)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xiàn)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xiàn)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xiàn)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shù)較少,與留守子女聯(lián)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xiàn)實

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

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jù)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xiàn)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xié)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shù)據(jù)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wǎng)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xiàn)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shù)娜俗鳛楸O(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lián)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lián)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lián)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篇三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2023范文

中國由于地理和歷史環(huán)境的原因,政治經濟發(fā)展極不平衡,在山區(qū)人地矛盾更為突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閑置的勞動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務工來改變生活貧苦的狀況,由于沒有技術緊靠出賣勞力 ,收入微薄,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幾年也不回來看孩子一次。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平頂山魯山、郟縣和洛陽嵩縣是山區(qū)的典型代表,總體而言耕地面積不足,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兒童較為普遍和嚴重的地區(qū)。

調查內容:xx山區(qū)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目的:通過對當?shù)夭糠值貐^(qū)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了解當?shù)剞r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以及其物質需求同心理需求,進一步針對當?shù)亓羰貎和O計項目實施項目推廣

調查地點: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魯山縣背孜鄉(xiāng)、熊背鄉(xiāng);洛陽市嵩縣德亭鎮(zhèn)、九店鄉(xiāng);鄭州市新密市尖山鄉(xiāng)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訪、訪談

調查時間: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在中國的農村、鄉(xiāng)鎮(zhèn)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xiāng)涌入城市打工,隨之產生了一個群體——留守兒童。其中0-14歲孩子占據(jù)多數(shù),他們正處在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必需的關愛和管教,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身心健康,其數(shù)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儼然成為了建設和諧社會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河南是勞務工輸出大省,也是留守兒童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這些勞務工對中原經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社會各界對中原地區(qū)的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普遍不夠,以至于我們不忍看到的悲劇接連發(fā)生。為了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挑選了河南山區(qū)的新密尖山、平頂山的魯山、郟縣,洛陽的嵩縣,深入學校對留守兒童做調研活動。

二、調研基本情況說明

此次調研我們走訪小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新密市尖山鄉(xiāng)發(fā)放問卷77份,平頂山魯山、郟縣發(fā)放問卷347份,洛陽嵩縣德亭鎮(zhèn)、九店鄉(xiāng)發(fā)放問卷164份,共計的588名適齡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厥諉柧頂?shù)量550份。其中特別針對兒童關于留守原因,監(jiān)護情況,學習、生活情況及需求,情感關系及需求等問題做了重點調研與訪談。

(1)留守兒童情況

對當?shù)夭煌貐^(qū)的調研發(fā)現(xiàn)尖山鄉(xiāng)留守兒童占72.7%,平頂山魯山、郟縣留守兒童占76.4% ,洛陽嵩縣71.4%占 。平頂山山區(qū)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

新密市尖山鄉(xiāng)留守兒童比例

平頂山留守兒童比例

嵩縣留守兒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 受訪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

而在對于這部分留守兒童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接近60%的留守兒童屬于父母均不在家的雙留守現(xiàn)象。平頂山山區(qū)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個月回來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來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縣的因不少務工人員在洛陽周邊打工,多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不過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個月回來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來一次的占8.5%。

(2)留守兒童監(jiān)護家庭教育問題

在對各地區(qū)留守兒童現(xiàn)階段被監(jiān)護情況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由祖(外)父母照顧的占48.7%,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親戚照顧的占19.6%,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1.8%,自己照顧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4.3%。在與父母的聯(lián)系情況上不經常聯(lián)系的占據(jù)33%,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23.2%。

根據(jù)這兩項數(shù)據(jù)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嚴重情感缺失的情況,這部分孩子大多表現(xiàn)得孤僻,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卑,學習成績差等。

在與能夠與父母聯(lián)系的孩子中,被關心得最多的還是以學習,生活問題居多,占總數(shù)的51.9%,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比例較為分散其中詢問學習和生活的占27.4%。

而對于自己最喜歡的人這個問題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64%的孩子選擇了爸爸媽媽,有1.1%選擇了誰也不喜歡。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最喜歡的人上選擇爸爸媽媽的占75%,有6.1%的選擇了誰也不喜歡,對于選擇誰也不喜歡這些孩子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完全是一種漠視、消極的態(tài)度,其父母幾乎難得回家,甚至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孩子對于父母的樣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問題及需求

在對500多名孩子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對其自身衛(wèi)生習慣的問題上,如:刷牙、洗澡,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兩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們從沒刷過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們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這道題目的選擇上,只有51.8%的孩子們一到兩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們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見相比較而言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衛(wèi)生問題堪憂。在家有誰洗衣做飯,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飯的占了20.1%,嵩縣的留守兒童61%由爸爸洗衣做飯,自己洗衣做飯的占17.9%。

放學以后一般會做什么,不管是魯山、郟縣,還是嵩縣的留守兒童都一致的選擇了在家寫作業(yè)分別占68.8%、71.3%,幫家人做家務的12—14歲的孩子較多,占23%,和同學玩占比例比較小分別是2.7%、4.9%,孩子們普通表現(xiàn)出喜歡獨處,不愿和小伙伴們一起玩,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若日常生病了怎么辦誰會到你去看病,選擇自己的分別是13%、13.3%。生日的時候是否會收到禮物,沒有的也占相當?shù)谋壤?。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占了26.5%,嵩縣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時候收到過蛋糕了分別占了32.3%、32%。

(4)學校生活情況及需求

在你比較喜歡上什么課上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有31.2%選擇了語文、42.3%的選擇了數(shù)學,而選擇音樂美術的不多,因為大部分學校緊緊只抓學生的學習,少有開設音樂美術課。嵩縣的孩子們大致與之相同。在平時課外書的閱讀上,這兩個地區(qū)的孩子選擇作文書的較多分別是44,4%、37.8%。這也和學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沒有多余的時間閱讀課外書。在零花錢上,平頂山山區(qū)一周給1-3元占37%,嵩縣山區(qū)的比例稍微大一些占47.6%,沒有零花錢的也占一部分分別所占的比例是5.3%、10.4%。就這一調查結果來看,山區(qū)經濟狀況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學習用品上不管是哪個地區(qū)的孩子們對這一需要都是很大占了84%左右,且比例比較分散,其中普通的筆、書包、文具盒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

在違反學校紀律上,平頂山山區(qū)有超過73.2%的孩子違犯過學校紀律,以和同學鬧矛盾居多占30.7%。嵩縣與之情況大致相同。顯然留守兒童疏于監(jiān)管。

(5)心理情況及情感需求

平時你有困難了會找誰,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找爸媽的僅有15.3%,誰也不找的占27.9%,嵩縣山區(qū)的孩子找爸媽的占37.8%,誰也不找的占了28.5%,你認為以后的生活會怎么樣,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有60.3%選擇了認為以后的生活會很好,可見孩子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憧憬和向往。嵩縣山里的孩子對這道題的選擇在認為以后的生活會很好的占了31.7%,不知道以后生活會怎樣的占了30.5%,沒想過的也有相當?shù)谋壤剂?3.8%。

在最后幾道問答題上,孩子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表現(xiàn)出一個主題那就是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媽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題,你最想要什么禮物?孩子多選擇的是最基本的學習用品。如書包、文具盒、鋼筆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絨玩具。像郟縣12—14歲的孩子思維稍微成熟一點,大都開始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寫的答案也多讓人深思。如他們這樣寫道:“最想要的禮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禮物是家人在家”,還有一個孩子這樣寫“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齋》,一個大熊(因為這樣晚上就不會孤單)。在父母不在家有什么困難上?有不少孩子說不會洗衣服、吃飯有困難。也有不少說學習沒有人輔導,還有的寫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誰說,很獨孤。在對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學習希望上,大多數(shù)孩子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希望考上一個好高中好大學,對于年齡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學習。在你最想對爸媽說什么這一問題上,12-14歲的孩子多是說的感恩父母的話,也有孩子這樣寫:你們不用擔心我,一年回來一次就行。在反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時,也相應反映出來,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戀關系等等的單一性。

三、思考與建議

(1)思考

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留守現(xiàn)象或者留守兒童隨之而引發(fā)各類問題的根源依然是在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協(xié)調,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關注度不夠等問題上。但就這些問題依然是屬于政策性的問題,就現(xiàn)階段而言并不是能夠立即影響或者改變的。

就公益組織而言,是需要不斷提升該社會問題的影響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公益組織在解決一些社會的具體問題時,建立一種可以復制、或者規(guī)模化擴展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再來做組織性的間接影響,比如說去影響政府,政府可以把這些做法擴大,或者影響一些其他的機構,從而提高對于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2)建議

針對項目調研地區(qū),解決現(xiàn)階段其對學習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為急需,并且也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推廣的模式?!傲羰貎和瘻嘏弊鳛橐粋€切入點,同時開展志愿者定期陪伴情感關懷,以及開設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課程模式。建立可復制可推廣項目機制。

并且就現(xiàn)在社會問題而言,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衛(wèi)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臨時監(jiān)護人而言,大部分知識水平沒有達到,學校教育對此并沒有專設課程,因此可以通過以志愿者陪伴的方式對其這塊缺失做到很好的彌補,同時以學校老師為推廣終端。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問卷

篇四 關于大名至誠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研報告的范文

摘 要:大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墒?,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以農業(yè)為主的大名縣經濟發(fā)展不是很理想,現(xiàn)在依然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名縣產生了很多富余勞動力,這些富余勞動力自然就要向城市轉移。伴隨著大名縣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兒童”。在我所實習的學?!琳\中學,就是一所半數(shù)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的學校。作為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這些實習生義不容辭應該解決的。本次調研主要是應用問卷調查的問題來進行,并探究相關的措施來解決。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探究

一、引言

大名至誠中學,是一所私立的鄉(xiāng)村基層中學。該?,F(xiàn)在有學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大名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縣,當?shù)氐木用駜H僅靠務農很難維持生計,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對于打工的父母來說,只能將孩子留在家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當中。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名至誠學校能夠有這么多的留守兒童,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而這些留守兒童,因為遠離家長,容易產生各種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祖國未來的發(fā)展,依靠的是現(xiàn)在正在逐漸成長的學生。而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已經對“留守兒童”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從“留守兒童”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已經有很多專家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這些探究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石柱模式。我們作為初出茅廬的實習老師,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情況雖然說“留守兒童”問題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為他處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當中,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出自己的結論了。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調查,最終找到真正影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后,就能夠施行有效地措施,幫助本校“留守兒童”走出困境。最終,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為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出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和成長環(huán)境,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我們用表格的形式將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七年級六個班留守兒童)。

二、方法

(一)問卷反饋

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問卷的對象是七年級留守兒童256名(七年級一共有學生324名),回收問卷234份,其中有效問卷227份。

表一:關于留守兒童父母回家的頻率

父母回家的頻率留守兒童所占百分比

兩個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關于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對父母想念程度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12.7%

對父母不想念,依賴爺爺奶奶或者親友11.8%

表三:關于留守兒童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方式所占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訴說15.7%

悶悶不樂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關于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tài)度

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所占比例

很認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厭惡學習23.1%

表五:關于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

心理狀態(tài)所占比例

很樂觀12.4%

心里有時會非常郁悶56.3%

孤僻,不合群22.5%

厭惡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8.8%

(二)由調查問卷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當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長時間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兩次;這些孩子,對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時常會因為這個問題無心學習,或者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這里的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大部分都不怎么上心,而且流行“學習無用論”。這些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有很多地方出臺了各種措施,有的措施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關于留守兒童對父母想念:

留守兒童普遍想念父母,這個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夠照顧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情感,只能給他們一些零花錢,有些孩子的零花錢是非常少的。這樣,就造成了這些孩子的“情感饑渴”。他們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這樣的年齡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自然相當需要這方面的關懷。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在學校住宿。他們只能夠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爺爺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親友家中。在親友家,很多話,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們的想念與日俱增。

2.關于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

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會不同程度出現(xiàn)心理問題,這是因為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關愛,心里很空虛。他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使他們對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說,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激動,一旦和同學或者舍友發(fā)生矛盾,就會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有些時候,他們在生活中,或者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選擇放棄,因為沒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也沒有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鼓勵。

3.關于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tài)問題

大名至誠學校的留守兒童學習狀態(tài)一般都比較差,這樣的結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造成一段時間沒有心情學習,而這也就可能造成學生的學習空白期;這些孩子的監(jiān)護人或者是親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只能在口頭上簡單詢問一下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而不能夠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輔導;在這些孩子當中,盛行“學習無用論”,總是會說自己的父母沒有上大學,也照樣可以每天掙到很多錢,而看不到父母勞動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針對大名至誠中學的這些情況,關于“留守兒童”問題,我們擬定并實施了這樣的措施:

(一)我們實習生組建了一個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小組,并且研究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不僅要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特別是心理情況。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負責自己任課的班級的孩子。因為在學校當中,任課老師對于這些孩子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比較容易做相關的工作。另外,在課上任課老師也能夠針對這些孩子的學習狀況,制定專門的幫扶措施。

(二)關愛小組的成員要結對幫扶留守兒童。通過了解,我們從每個班級當中挑選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兒童學生。每個班級,我們要安排一個具體的實習生來進行指導,我們這些實習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有必要的話,對這些學生要時時進行家訪;特別是在學習上,我們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幫助他們補習功課,用成績的提高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等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走出心理的困境,并且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三)建立相關檔案。對于這些留守兒童,我們要為他們建立一個檔案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把所有留守兒童的信息,以及我們幫扶的情況,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看清楚這些孩子的成長,也能夠讓我們對他們了若指掌,更好方便對他們的幫扶工作。如果一個學生出現(xiàn)問題,我們就可以調出他的檔案,通過以前的情況做好幫扶工作。

(四)要發(fā)動全校師生力量。關注“留守兒童”工程,只靠我們這些實習生的力量,未免有點太小了。因此,我們決定動員全校師生的力量來進行幫扶。比如說,我們可以請示大名至誠中學的校長,為“留守兒童”開展一系列活動,比如說拔河比賽、跳繩比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等等。同時,我們也申請一個專門的教室來進行心理輔導工作,輔導的任務交給我們實習生中的心理老師。另外,在“留守兒童”之間,也要開展互相幫扶活動,讓孩子之間互相關注,互相關愛,互相理解,最終使他們珍惜純潔的友誼。

(五)定期開研討會。作為我們這個關愛小組,要不定期的進行研討。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要開會研討一下。研究之后,我們就能夠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六)對于負責老師要實行獎罰制度。這項工作需要我們這些老師強烈的責任性,而有些老師不自覺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兒童”工作。因此,我們要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考察和審核,對審核的結果要有一定的獎罰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壓力,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而獎罰的依據(jù),主要是讓學生定期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評比,打分。

(七) 要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不能夠之關注他們本身,而應該從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做起。只要他們周邊的環(huán)境好了,有了人文氣息,他們自然就會讓自己向這個方面來靠近,素質也自然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比如說,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讓工作在改進中得到發(fā)展;還要定期召集學生,一起開座談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聆聽學生的新聲,聽聽他們的想法。

四、結論

經過我們幾個月的努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當?shù)男Ч??!傲羰貎和痹谖覀兊年P愛和幫助下,無論是在學習習慣,還是在生活習慣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們在學校都屬于寄宿生,他們現(xiàn)在已經明白了應該如何獨立生活;如何處理好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明白了家長的辛苦,堅定了自己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決心。

看到這些的效果,作為實習生的我們非常欣慰,但是我想這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希望,在我們以后的實習生當中,能夠接過我們手中的這根“責任棒”,讓“留守兒童”工作永遠接力下去。

參考文獻:

楊元松.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江蘇文藝出版社,2023.

盧德平. 中小學如何做好留守兒童教育. 北京高教電子音像出版社. 2023

[3] 譚中長.留守兒童教育石柱模式.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23

[4] 史正剛.農村留守兒童安全與教育.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23.

[5] 張云華.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4)

作者簡介:楊東東,米佳騰,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23級大名縣至誠中學實習學生。

附錄ⅰ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問卷

1、父母回家的頻率()。

a兩個月一次b半年一次c一年一次d好幾年一次

2、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a非常想念b一般c對父母不想念,依賴奶奶爺爺或親友

3、關于留守兒童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a吵架或者打架b向父母訴說c悶悶不樂d其他方式

4、關于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tài)度()。

a很認真,很努力b一般c厭惡學習

5、關于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

a很樂觀b心里有時會非常郁悶c孤僻,不合群d厭惡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

篇五 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問題是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本文將介紹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

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1)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shù)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shù)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jiān)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xiàn)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xiàn)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xiàn)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shù)較少,與留守子女聯(lián)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jù)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xiàn)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xié)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shù)據(jù)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wǎng)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xiàn)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shù)娜俗鳛楸O(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lián)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lián)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lián)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2)

xx縣是隴東地區(qū)的貧困縣,靜寧的農民除農業(yè)收入外,還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來養(yǎng)家糊口,以至于在靜寧的農村有很多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就成為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們做了關于xx縣留守兒童教育的調查研究工作。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靜寧除城區(qū)以外的鄉(xiāng)鎮(zhèn)進行編碼,然后抽簽,選出了原安、三合、靈芝、紅寺、四河、司橋、古城、曹務、甘溝、威戎、雙峴、治平、雷大、深溝、李店、余灣、仁大、賈河等18個鄉(xiāng)鎮(zhèn),并在每個鄉(xiāng)鎮(zhèn)隨機選取2到3個自然村作為調查區(qū)域。這樣就保證了樣本選取上的科學性。

選取小學階段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00份,由于是平均發(fā)放,有些村子留守兒童少,問卷沒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調查結果

1.年齡及性別分布特點

在我們調查的302名留守兒童中,年齡和性別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兒童的年齡和性別分布表

年齡(歲)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43 4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這些留守兒童的年齡主要分布在7―12歲小學學齡段,性別上沒有明顯差異,這說明義務教育的普及對兒童的入學不再有性別歧視。

但從不同年齡的留守兒童人數(shù)比較看,呈現(xiàn)出年齡越大人數(shù)越多、年齡越小人數(shù)越少的特點,這與以下幾個以有關:

(1)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緣故;

(2)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由于農村經濟發(fā)展,外出打工人員減少,留守兒童人數(shù)也就隨之下降;

(3)教育資源不均的影響,由于城區(qū)教育資源相對于農村較好,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從農村中學到城區(qū)的學生人數(shù)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現(xiàn)這種結果。

但不管怎么樣,農村留守兒童出現(xiàn)減少的趨勢,并且在入學方面沒有性別歧視,這是我們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兒童在不同片區(qū)的分布狀況

xx縣農民大產業(yè)布局不平衡,北片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以種糧為主,南片鄉(xiāng)鎮(zhèn)農民以種植果樹為主,種植果樹的價值密度遠遠高于種糧的價值密度,果農收入要遠高于糧農的收入,在這種收入差距的影響下,北片鄉(xiāng)鎮(zhèn)那么外出打工者較多,南片鄉(xiāng)鎮(zhèn)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鄉(xiāng)鎮(zhèn)的留守率高于南片鄉(xiāng)鎮(zhèn)的留守率。具體留守率情況如表2。

表2:xx縣不同片區(qū)留守率比較表[ 數(shù)據(jù)來自于這幾個村莊:原安鄉(xiāng)齊埂村、坷老村,靈芝鄉(xiāng)俊豐村,三合鄉(xiāng)段渠村、古岔村、鹼灘村,仁大鄉(xiāng)王馬村、高溝村,賈河鄉(xiāng)高窯村、王坪村,治平鄉(xiāng)劉河村、大莊村。]

片區(qū) 北片 南片

鄉(xiāng)鎮(zhèn)名稱 原安 三合 靈芝 仁大 賈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分布有著明顯的地理分布,南北差異很大。

3.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1)留守兒童在讀書期間由父母親當中的一方看護的較多,占留守兒童的52.8%,他們在兒童的教育當中只給了孩子母愛或父愛但反面的愛,使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護的占43%,他們缺少父母親的照顧,在性格上比較獨立并表現(xiàn)出調皮,甚至于有些孩子與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來往;還有4.2%的留守兒童有其他的親戚看護,他們在思想上感到很壓抑,有自卑感覺,嚴重影響著正常的成長。

(2)看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關心情況是:在302個被試當中,有149個孩子認為看護人對他們的學習很關心,97個認為比較關心,45個認為不太關心,還有11個認為不關心??梢姡^大多數(shù)的看護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負責任的,只是他們給孩子在學習上的幫助不是很大,因為他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他們當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兒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勞動,還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時以上的家庭勞動,對于這些孩子,他們在家的學習時間不是很充足。

(4)留守兒童中大多數(shù)孩子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學習的72%。由于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他們往往比較成熟,對自己的學習比較負責,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

總之,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給他們的學業(yè)影響不是很大,留守的影響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們的普遍特點,除此而外,他們性格當中的堅強、獨立又是他們的特點。在教育當中,家庭給他們沒有太多的幫助,他們的學習只要靠自覺,在學校,雖然老師對他們很關心,但從學校對他們沒有特別的照顧,國家制度也沒有對他們的教育有什么特別的關懷。所以,我們更希望學校能給留守兒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視,國家制度能考慮對留守兒童教育有應對的幫扶。

篇六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在不了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并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那么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外出打工隊伍不斷擴大,我縣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為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因此,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對營造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提高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課題實驗研究的背景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qū),北臨長江,南接江西,面積為3256平方公里,人口為53.5萬人,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248個行政村、17個社區(qū)居委會,地形分布為'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

全縣現(xiàn)有各類學校365所,其中:幼兒園5所(含民辦2所)小學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職業(yè)高中2所。現(xiàn)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園)幼兒4509人,小學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職高生3308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東至縣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我縣每年外出務工人數(shù)已超過全縣總人數(shù)的28%,約占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xiāng)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稏|至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課題于20xx年4月著手準備,并向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省教育廳教科研1號文件于11月22日批準立項,根據(jù)省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規(guī)定,經研究決定本課題予以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有利于全縣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于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公平教育,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同時為縣國家,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的對象:全縣初、小學(含學前班、幼兒園)的留守兒童。

2、研究的問題:調查研究全縣初中、小學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課堂學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并從中歸納分析出帶有共性的問題,認真解剖分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供事實依據(jù)。

3、研究的對策:一是調查總結各校現(xiàn)正實施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對此提出切合實際且科學合理的建議,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和完善。二是借鑒外地成功教育的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就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為國家和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jù)。

四、課題實驗的目標與要求

本課題實驗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是:扎扎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東至山區(qū)縣留守兒童教育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方法,切切實實地為全縣教育的再次騰飛做出應有的努力。要實現(xiàn)這個總體目標與要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落實。

在縣教育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課題組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教研室主任汪名杰同志全面負責;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工作。問卷調查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組全員參與。實地調研座談工作,分三個小組進行:汪名杰(小組負責)、黃曉東、王清華;陳相元(小組負責)、程賽華、汪孔悅、袁延清;廖立平(小組負責)、鮑嵐、梁東勝。座談會類型及學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區(qū)家長代表等三種類型,學校覆蓋縣城與農村的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文字處理等工作:由鮑嵐、廖立平同志負責。調查座談等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由程賽華同志負責。重點研究學校:由王清華、汪孔悅、梁東勝、袁延清等同志負責。階段成果匯總工作:由黃曉東同志負責。終結性研究報告:由汪名杰同志負責。成果鑒定準備與協(xié)調等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

2、明確課題實驗開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組,醞釀、論證、起草、修改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積極向省申報立項;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實驗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每個課題組成員;在全縣廣泛宣傳,讓實驗的'目的、意義、作用深入人心,為課題實驗的全面鋪開做好輿論、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是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實驗的全面開展階段,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并及時總結成果。

三是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題組召開總結會,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向省教育廳申報驗收結題;同時向縣人大、政協(xié)、國家、關工委、教育局呈遞總結性報告。

3、采取措施,分步實施。

在準備階段,收集并借鑒其他地區(qū)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并與縣督導室、縣關工委合作,收集掌握東至縣留守兒童的基本資料。

在實施階段,主要蠶區(qū)以下科研手段:

①調查法:深入學校、農戶、社區(qū),進行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學生、家長或代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②分析歸納法:發(fā)放調查表,征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集思廣益,從中分析、篩選并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對策與措施;

③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留守兒童典型個案教育的跟蹤剖析與研究,從中探索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的普通規(guī)律和方法;

④借助多媒體手段,快速處理有關數(shù)據(jù)與信息。

4、籌集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開展。

課題組自籌經費,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與按期結題。

五、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②典型個案教育敘事;

③專題教育教學論文;

④終結性調查研究報告。

篇七 關于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課題工作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留守兒童一走進我們的視野,就帶有巨大的沖擊力。

首先是數(shù)字上的龐大驚人。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0.95%。抽樣數(shù)據(jù),推算出當年十四歲及以下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約2290.45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到1981萬人。20xx年5月23日,首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公布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是近20xx萬人。

其次是極端個案的群體亮相。監(jiān)護人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許多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得到醫(yī)治,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許多留守兒童還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綁架、拐賣、xx、誘奸案件時有發(fā)生。

再次是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大量的留守兒童與父母處在一種天各一方的極不人道的親子關系模式里,由于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和監(jiān)管,許多兒童過早地承受著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xiàn)嚴重問題。曾有權威媒體在公開的消息中說,全國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來自留守家庭。

可以說,無數(shù)農村留守兒童正有意無意地成為一個家庭、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經濟發(fā)展的犧牲品。面對著數(shù)以千萬計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試問:我們的經濟發(fā)展是否漏算了一代農村兒童的代價?正如相關專家所說,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造成的,是社會轉型中的成本和代價,這個成本和代價需要政府、社會來共同承擔,而不是獨靠農民自己來扛。關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關注祖國的前途未來。切實關注和解決中國農村留守孩子問題,既關系到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又關系到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更關系到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仙居是荊門一個偏遠山鄉(xiāng)。全鄉(xiāng)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qū)、20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8萬人。全鄉(xiāng)現(xiàn)有中小學5所,小學教學班28個,中學教學班15個;全鄉(xiāng)中小學在校學生1795人,其中小學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鎮(zhèn)2.5萬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達1.2萬人次以上,農村留守兒童(含學齡前兒童)總數(shù)達600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每年外出務工人口已超過全鄉(xiāng)總人口的28%,約占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xiāng)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荊門市授予“示范家長學校”稱號,20xx年5月,仙居中心小學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找準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教育這些“留守兒童”尋求策略措施,我們提出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

二、國內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20xx年5月,教育部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學生問題研討會。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等地的一些專家學者,對農村留守學生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20xx年5月,全國婦聯(lián)等單位組織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研討會,在呼吁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學生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欣喜地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團體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活動日漸升溫,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進而引起學術界、文藝界及媒體對農村留守孩子問題的高度關注。20xx年春晚農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國花,同是中國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淚的夢想與企盼!一部以關愛留守孩子為題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開上映,感動了眾多觀眾,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影片中出現(xiàn)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場面也很快得以從影片中走下來,來到全國許多農村留守孩子的現(xiàn)實生活中。長篇報告文學《農村留守孩子,中國跨世紀之痛》、《傷村: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憂思錄》、《世紀之痛:直擊農村留守兒童生存難題》以及長篇小說《空巢》、《守望》、《當著落葉紛飛》等相繼出版,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新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xiàn)象,正在向我們走來……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實驗,探索出仙居鄉(xiāng)區(qū)域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學生教育的方法、途徑,不斷強化教師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斷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學校的教育工作。

——通過實驗,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留守學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強。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生存能力,為終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實驗,切實減輕家長負擔,構建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貢獻力量。

——通過實驗,撫平留守學生殘缺的家庭感、親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現(xiàn)狀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了解仙居鄉(xiāng)區(qū)域當前農村中小學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現(xiàn)狀:了解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留守學生教育的認識和方法;了解留守學生家長對留守學生當前教育現(xiàn)狀的評價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學生不良品德、學習、生活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學生良好品德、學習、生活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影響的若干因素。(4)分析當前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的認識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師自身師德及業(yè)務水平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6)分析家長及監(jiān)護人自身文化素養(yǎng)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7)分析社會環(huán)境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

3、個案研究

(1)對品學都存在問題的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2)對品學兼優(yōu)的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3)通過對比以上兩種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4、對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已有的經驗,指出當前農村中小學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記錄實驗中的各種情況及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不斷總結,為今后的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參考。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及對象

(一)研究方法設計

本研究以教育理論、學生心理學理論為研究基礎,探求影響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的種種因素和改進辦法。搜集資料綜合采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和個案研究法等。整理資料采用教育統(tǒng)計法、枚舉證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體說來,本課題針對調查出的留守學生不良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問題采取以下幾點實驗方法:

1、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掌握其個人情況。

2、創(chuàng)建“留守兒童之家”,真情關愛,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定期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

4、設立親情熱線,班主任定期與留守學生父母及監(jiān)護人進行交流與溝通。

5、優(yōu)化“家長學校”管理,定期對留守學生監(jiān)護人進行培訓與指導。

(二)課題研究對象

這次調查共選取了我校12個教學班進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兒童102人,留守兒童占的比例為18.34%。留守兒童中男生人數(shù)為57人,女生為45人,

研究對象留守情況調查統(tǒng)計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雙方都不在家有55人。 與爺(外爺)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與姑姨等親屬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對象留守情況調查統(tǒng)計分析:

從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人數(shù)居多。其中與爺(外爺)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兒童占多數(shù),占該類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人數(shù)較少。其中留母親在家看護的占多數(shù),占該類的75%。留父親在家看護的較少,可以看出,父母單方在外地務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親為主。從留守兒童的性別統(tǒng)計中,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男同學居多;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女同學居多;反應出父母在外地務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給間接監(jiān)護人照看父母比較放心”。但這只是相對而言的。

六、研究過程、方法及結果

1、調查仙居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1)調查仙居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各年級的分布情況。

一年級9人; 二年級11人;三年級18人; 四年級19人; 五年級21人; 六年級24人。

仙居中心小學共有留守學生共102人,占總學生人數(shù)的18.34%。從各年級留守兒童的人數(shù)上看,留守兒童在中高年級人數(shù)居多,占中高年級學生總數(shù)的近40%,特別是六年級學生留守人數(shù)最多,留守率高達34.7%。從性別上調查發(fā)現(xiàn)102名留守兒童中,男生人數(shù)要高于女生人數(shù)。除四年級外,其他各年級男生人數(shù)都略高于女生人數(shù),六年級男女生人數(shù)差距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調查仙居小學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

從調查統(tǒng)計的信息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仙居小學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共47人,少于父母雙方外出人數(shù),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有55人。五六年級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級,一二年級的人數(shù)最少。可見,父母外出務工情況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留守兒童年齡偏大的,父母外出務工的人數(shù)較多。父母在外出務工前,充分考慮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而照顧好自己的問題。

(3)調查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家庭對教育的認識:認為學習重要占34%;認為讀書沒有多大的用場占16%;認為讀書主要是父母盡義務為子女混文憑占37.5%;認為順其自然占12.5%。 直接監(jiān)護人教育 對學習要求嚴格占35.6%;無時間顧及占47.8%;任其自由發(fā)展占16.6%。 隔代監(jiān)護人教育 76%認為是迫不得已;重養(yǎng)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從心占26.7%。

(4)調查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現(xiàn)狀。 為了更真實的了解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狀況,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們通過家訪、個別座談、課堂觀察、作業(yè)檢查、學科成績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將調查的具體信息統(tǒng)計如下:

學習優(yōu)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較差的有44 人。從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狀況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呈現(xiàn)出明顯的兩級分化的趨勢。學習狀況在良好和中等檔次的人數(shù)僅占留守兒童總人數(shù)的30%,而且這種現(xiàn)象在三、五、六年級的留守兒童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從各年級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狀況的人數(shù)上做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中高年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兩級分化現(xiàn)象嚴重,三、六年級學習狀況較差的人數(shù)最多。

2、抽樣調查家庭教育對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

(1)查找課題研究典型,選取研究樣本。

我們在中小學各年級留守兒童中分性別、學習狀況(校內、校外)、家庭監(jiān)護狀況等因素,選取學習狀況優(yōu)秀、中等和較差的留守兒童(抽樣50名)進行深入調查。

(2)編制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根據(jù)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參考課題的調查問卷資料和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分別從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及對教育的意識、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學習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個板塊來設計調查問卷的題目,以選擇和判斷題型為主,適合所有留守兒童的調查。

(3)對研究樣本(抽樣50名)進行問卷調查。

我們對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進行分類統(tǒng)計,可以看出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數(shù)占總數(shù)的31%,小學文化程度的占28%,主要是祖父母。這類監(jiān)護人基本無法指導學生的家庭學習。從學習習慣看,監(jiān)護人的學歷越高,優(yōu)秀學生占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則相反。因此,監(jiān)護人的學歷高低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習慣養(yǎng)成。

父母外出情況對留守兒童習慣狀況的影響。

從統(tǒng)計中可以看出父母雙方都外出的留守兒童的習慣狀況明顯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兒童的習慣狀況差。前者的優(yōu)秀學生率僅有18%,而較差學生率卻達到46%。后者優(yōu)秀學生率達46%,較差學生率為27%。在深入的調查中我們課題組成員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邊生活,對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學習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學習興趣與態(tài)度比較。

調查結果分析:在學習興趣方面,雙親留守兒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兒童低,但比“媽媽一人外出”打工兒童高。相對而言,“媽媽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兒童學習興趣最弱。此類留守兒童教育與發(fā)展應當引起人們更多關注。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自我意識比較。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認為“很了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這說明兒童總體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認識。但相比之下,留守兒童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兒童。超過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時,近一半教師(47.6%)認為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兒童差一些。這說明,在農村留守兒童中,盡管有相當多的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時,19%的孩子有自責傾向,喜歡責備自己。這反映了農村兒童較嚴重的自責傾向。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人際關系比較。

在留守兒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另外34.1%的孩子則沒有這種密切的人際關系;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環(huán)境中很好地與人相處,具備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兒童的人際關系比非留守兒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兒童少于非留守兒童;在“不信任別人”方面,留守兒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數(shù)兒童(包括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對社會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與其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支持有關。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情緒情感比較。

大部分農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別為4.1%和4.8%)。相對而言,留守兒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兒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兒童具有較強的孤獨感;12.0%的留守兒童經常感到恐懼;6.8%的留守兒童有抑郁傾向,“覺得做什么都沒有意思”;22.7%的孩子有過敏傾向,“對一點小事都很敏感”。總之,留守兒童的孤獨感、恐懼感和抑郁感都要比非留守兒童高。

刻師問卷顯示:46.4%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抵觸情緒比非留守兒童要強一些??傮w來看,部分留守兒童存在比較嚴重的消極情感。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比較。

農村留守兒童中近1/5的孩子比較沖動,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過6%的孩子具有較強的敵對性,“經常想大喊、打罵人、摔東西”。相比之下,留守兒童的自我控制力較低,與“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雙親留守兒童在某些行為問題上更為突出。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對監(jiān)護人的問卷調查顯示:雙親留守兒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經常與人打架;雙親留守兒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媽媽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謊問題??梢?,在行為問題方面,雙親留守兒童更加值得人們關注。課題組訪談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和校長反映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在打架斗毆、迷戀上網(wǎng)、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較明顯。這些孩子的教育是學校“老大難”問題。

3、重新建立家庭教育模式和習慣培養(yǎng)模式。

(1)重新確立研究對象

在抽樣的50名留守兒童中按年級、年齡、性別及調查的現(xiàn)實狀況。其中,男、女生各25名,(男、女生學習情況較好和欠佳兩種情況選典型)。在班級中建立完善“實驗留守兒童”幫扶制和伙伴制,并對他們進行長期結對幫扶。

(2)建立典型留守兒童檔案。

揩研究典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習慣的原始信息制表編冊,建立留守兒童個案檔案,便于跟蹤研究。

具體做法及結果如下:

(1)對“實驗留守兒童”進行測試,取分值最高的20名留守兒童(男女各10名)作為優(yōu)生個案,測量分值最低的20名(智力正常、男女各10名)作為后進生個案,并建立“實驗留守兒童”個案檔案。

(2)收集優(yōu)生個案的評價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同學的評價)、實物材料、檔案材料。

(3)對優(yōu)生個體進行訪談、觀察,整理出每個優(yōu)生個案的家庭教育和習慣培養(yǎng)模式。

(4)對所有優(yōu)生的模式進行歸納綜合,找出其共同特征,運用抽象方法,建構理想的適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習慣培養(yǎng)模型。

(5)用同樣的方法建立典型后進生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習慣培養(yǎng)模式。

(6)通過理想模型與后進生的對比,提出后進生的家庭教育和習慣矯正模型假設,制定培養(yǎng)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

七、調查研究結論

父母外出打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兒童面臨諸多生活挑戰(zhàn)。人們比較多的關注到留守兒童在行為約束、學習輔導等方面的缺乏,認為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我們的調查來看,這些問題當然都存在。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時期的兒童,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還面臨一些更基礎性的生活問題。

(一)日常生活質量下降

我們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雖然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收入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強,但是很多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卻并沒有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而有所提高,相反,卻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伙食水平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后,農村留守兒童的伙食水平進一步下降,主要表現(xiàn)為吃的花樣單一,只求填飽肚子,不講營養(yǎng)搭配。訪談中,很多家長告訴我們,爺爺奶奶在生活上是很疼愛和關心留在家鄉(xiāng)的孩子的,有了好吃的東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給孩子。但他們卻不懂怎樣真正的照顧孩子。這些老人一生過慣了苦日子,自經歷了吃不飽和穿不暖的年代,現(xiàn)在能夠讓孩子們吃飽飯,他們已經感到很滿足。他們的生活觀念很難改變,即使往家里寄再多的錢也舍不得花在吃的方面,就希望能多儲存一點錢。一位家長告訴我們:“我們外出打工,對孩子的生活肯定有影響。我們沒有外出打工時,即便自己吃得差,也要讓孩子吃好點。可是我父母就做不到這一點了。孩子跟我們說有時飯菜餿了,爺爺奶奶也舍不得扔,蒸蒸熱熱或是跟其他的飯菜一摻和照樣吃;水果壞了,削削也讓孩子那么吃;蔬菜壞了,擇吧擇吧也照樣炒。這樣的生活肯定對孩子的身體有影響。這也不能怪我父母,他們那一輩人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過日子特別節(jié)儉”。“其實我們除了給孩子學費外,也多給我爹我媽一些錢,就是想讓父母給孩子吃好一點,但兩個老人過窮日子過慣了,舍不得花錢買菜吃。說錢留給孩子上大學用。這也不能怪老人,他們就是那種生活,省吃儉用慣了,他們只知道人有飯吃就行,不知道沒菜吃影響孩子的健康”。

2、更加節(jié)衣縮食。我們的調查顯示,隨著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確實出現(xiàn)了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節(jié)約的現(xiàn)象。但是,這只是極個別的情況,絕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并沒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經濟情況好轉而生活鋪張浪費,相反,由于他們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和不容易而更加節(jié)衣縮食。

一位六年級留守學生告訴我們:“我的衣服都是大姨家的姐姐穿過的,送我的。我自己很少買新衣服,我要節(jié)約父母打工掙來的每一分錢。”“我從來都不會向爸爸媽媽要零花錢。如果想買些小零食,我就會從每周的伙食費中節(jié)省出一些。我不想多花爸爸媽媽的錢,因為他們賺錢太辛苦了。”對有些花錢不節(jié)約的孩子,留守兒童對他們持否定的態(tài)度。有個留守孩子說“像我們這些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都知道錢來的不易,都很節(jié)省。不過也有不節(jié)省的。我們班就有一個同學因為父母在外打工而花錢大手大腳的,有時候錢不夠,還要和同學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太不懂事了”

3、家務負擔明顯加重。父母外出打工后,不管跟老人還是親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用留守孩子自己的話說:“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他們認為與別人一起生活是吃得不自由,住得不自由,干不干家務也覺得不自由。有時候,一些留守兒童通過盡量多做家務來獲取距護人滿意,家務已經變成一些留守兒童生活中沉重的壓力和負擔。

一位與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我們訪談時告訴了我們他的心里話。他說“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出去打工的時候,我天天除了學習和玩耍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回家有媽媽做好的現(xiàn)成飯菜,臟衣服只管往下脫,媽媽就會給我洗干凈,根本不用我自己洗,至于收拾家、喂豬、做飯等家務活,更不會輪到我的頭上。可是現(xiàn)在爸爸媽媽出去打工了,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哥哥嫂嫂雖然對我也不錯,但還是感覺跟爸爸媽媽不一樣。他們也很忙,不僅要料理地里的農活,還要照顧年僅3歲的小侄子。所以每當周末回家后,我都會主動承擔起收拾家、做飯、喂豬的活,有的時候除了洗自己的衣服,也會把哥哥嫂嫂還有侄兒的衣服都一起洗了。有的時候,我一個人干著干著活就會悄悄地流眼淚,不是因為委屈,而是總在這個時候,就特別想爸爸媽媽,好想他們回到我的身邊”。

一些留守兒童也反映,他們有時候會因為幫助監(jiān)護人照顧孩子、洗衣服、做飯等等家務而延誤作業(yè)。我們認為,雖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兒童來說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這些家務一旦變成他們沉重的精神負擔或者是學業(yè)受到影響,這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4、衛(wèi)生狀況變差。兒童良好的衛(wèi)生狀況和習慣以及生理衛(wèi)生知識的有效獲取和掌握,是保證其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成長的關鍵因素。但是,我們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在這方面的情況并不是很樂觀。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存在著程度不同的衛(wèi)生狀況下降、衛(wèi)生習慣變差及生理衛(wèi)生知識指導缺失的問題。

父母外出打工后,一些留守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衛(wèi)生狀況下降,衛(wèi)生習慣變差。關于這方面的情況,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一位家長說:“我兒子很調皮,上個樹翻個墻什么的,衣服就特別愛臟。孩子自己不會洗,我父母又照顧不過來,孩子經常穿得臟兮兮的,不像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穿得干干凈凈的?,F(xiàn)在孩子小也不知道要好,我聽我娘說,孩子有時連臉都不洗,牙也不刷,吃了飯把書包一背就上學。放學回來餓了,手也不洗,抓起東西就吃。我們擔心孩子這樣下去,養(yǎng)成不講衛(wèi)生的習慣,吃出病來就麻煩了”

我們的個案調查顯示,由于父母雙方、特別是母親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衛(wèi)生方面關懷和指導缺失。留守女孩子,特別是高年級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體正處于快速發(fā)育和變化的時期,她們更需要得到學校和家庭、特別是母親在生理衛(wèi)生知識方面的關懷和教導。但是,由于農村學校對該方面的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變化出現(xiàn)時表現(xiàn)出極大的恐慌和不安,不知所措。

(二)學業(yè)隱憂頗多

父母外出打工對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的負面影響是非常突出的。由于很多孩子長期見不到父母而產生的強烈思親的感覺,導致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滑坡;孩子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的督導而失去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監(jiān)護人受教育水平所限對留守兒童學習監(jiān)護無力以及其“讀書無用”的觀念,為一些留守兒童曠課、逃學以及輟學提供了保護傘。農村留守兒童使農村義務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我們在與農村留守兒童討論父母外出對他們教育的影響時,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提到“長期見不到父母很難過,因為思念父母而不能專心聽講,學習成績下降”、“學習上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督導,學習成績趕不上別的同學,不愿意學習”、“貪玩,學習成績不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1、監(jiān)護主體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農村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是留守孩子監(jiān)護的主體。這個群體的監(jiān)護人普遍存在著年齡偏大、沒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體素質差的問題。由于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觀念落后,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起著巨大的制約作用。

首先是來自監(jiān)護人思想觀念的影響和制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這個監(jiān)護群體大多數(shù)人是文盲,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他認識不到讀書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對有些留守兒童不認真學習的行為不進行監(jiān)督,而且為一些留守兒童遲到、曠課甚至是輟學持包容和支持的態(tài)度。

其次是來自監(jiān)護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約。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大多數(shù)文知識水平有限,上過初中的人只有幾個。由于他們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無法也不可能給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幫助。在對留守兒童(抽樣50名)的問卷調查中,在留守兒童的課外學習輔導一項中,沒有任何課外學習輔導的比率占76%,有條件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僅占12%。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求助老師的比率占44%;求助同學的占28%;求助親屬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決的占26%。在留守兒童個人期望的調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輔導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在身邊幫助自己學習的占82%??梢?,孩子們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滿足,家庭輔導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有些家長說:“把孩子留給老人帶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們只能給孩子做做飯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幫助孩子學習。如果我們在家,對孩子的學習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幫助和輔導”。

(三)性格形成偏差

根據(jù)我們對學校老師、學生和打工家長的調查情況來看,大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和行為是正常的,與沒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學生沒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們的個案訪談也發(fā)現(xiàn),在父母雙方全部外出打工后,有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在性格和行為上在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fā)展。

一方面,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向、缺乏與同伴和監(jiān)護人積極的交流和互動、缺乏自信。農村留守兒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同學還是容易欺負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接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父母外出務工,大多數(shù)從事體力、餐飲和手工勞動,經濟上基本能夠保證其子女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但對孩子的學習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則很少,與子女聯(lián)系的方式主要是靠電話,聯(lián)系的內容也僅限于大致了解一些生活、學習情況。相當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在對“留守兒童”(抽樣50名)的問卷調查中,留守兒童與父母一周聯(lián)系一次的占16%;一月一次的占32%;不定時聯(lián)系的占26%;很少和父母聯(lián)系的占25%。一月和父母聯(lián)系一次的比率最高,很少或不定時與父母聯(lián)系的比率較高,一周聯(lián)系一次的比率最低。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對孩子缺少關愛,致使大多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缺乏溝通,對父母產生了隔閡感。大部分家長以為給孩子買幾件新衣服、買些好吃的就是對孩子的最大關愛,沒有意識到還需要與班主任、代課教師溝通,只注意孩子的身體,不注重孩子學習習慣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的學生受了氣也沒有父母撐腰。在對留守兒童(抽樣100名)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到留守兒童在生活中最缺少什么時,選擇“愛”占48%,比率最高。如果可以選擇,更愿意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占85%,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邊,覺得自己不安全的占49%,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邊,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學習沒人指導監(jiān)督的比率最高,占48%。這些留守孩子受欺負后往往變的越來越膽小怕事,有些孩子常常會選擇自己玩、少招惹同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一位留守兒童告訴我們:“我很想爸爸媽媽的時候,有時候說,有時候不說,我怕奶奶也想他們。和同學也不說,我就放在心里,難過的時候,我就回宿舍,自己哭一場。我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自己軟弱,常常掉眼淚。”一位母親說,她的兒子上學后,有一次和小伙伴吵架,小伙伴說他“你爸爸媽媽離婚了,不要你了”。孩子回家后大哭,爺爺說他現(xiàn)在總是呆在家里看電視,不愿意說話。另一位家長說“我家孩子出生后就不在我們身邊,孩子從小就膽小,總是獨來獨往,性格有些孤僻、古怪,不太愿意跟人交往”。家長們也反映,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很大。孩子們表面上看起來都很懂事,很要強,不抱怨父母把他們留在老家,其實他們內心都很脆弱,把很多話都藏在心里。這樣長期下去肯定對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主要表現(xiàn)在脾氣暴躁、任性、打架斗毆、打罵老師和同學,甚至是長輩。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打工父母最擔心孩子除了學習不好、吃不好,生病之類的事情外,最大的擔心還包括:老人太嬌慣孩子、孩子學壞了、孩子不聽話等等。

(四)安全缺乏保障

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打工父母對留守孩子最擔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問題。他們擔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擔心孩子打架斗毆,擔心孩子登高爬屋,擔心孩子觸電等等一系列潛在的威脅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父母對留守孩子安全監(jiān)護的缺失,使農村留守兒童的確存在安全問題和潛在的安全隱患。這種安全問題和隱患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輩監(jiān)護人年老體弱,造成了他們對留守孩子安全監(jiān)護的真空狀態(tài)。有一位農民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悲劇故事:“我們村出去打工的人特別多,孩子就都留給老人看管,有些老人不但照顧孫子孫女,還要照顧外孫。去年夏天,正是菜地澆水的時候,一個5歲的孩子跑到河邊玩水,掉到河里淹死。奶奶覺得對不起兒子和孫子,也跳河自殺了”。第二個原因是留守兒童大部分是6-14、15歲之間的學齡兒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自律性比較差,他們好動、好玩、好奇心強,對一些較危險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行動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劇的發(fā)生。所以,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學校應該對留守兒童加強有關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知識的教育培訓。

(五)農村義務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

根據(jù)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們的反映,很多農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學習投入確實增強了,但是,農村義務教育卻因為農民外出面臨新的挑戰(zhàn)。

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從七年級開始,農村學生數(shù)量就開始流失。學生剛剛開始流失時,學校都到學生家里做勸導工作,幫助了一大批輟學的孩子重新回歸到學校。但是,對于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逃學或輟學的學生來說,學校的工作很難開展。家里的老人或者說管不了孩子,或者就讓學校直接跟孩子的父母聯(lián)系。因為絕大多數(shù)在外打工的父母根本就沒有聯(lián)系電話,再加上學校自身財力和人力所限,學校與一些逃學或輟學的學生家長的互動和聯(lián)系形成空檔,導致這些孩子在沒有完成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時就徹底輟學。一位兩個女孩子都留在家鄉(xiāng)的家長也難過地告訴我們:“孩子不在我們身邊,對她們的學習肯定有影響的。她爺爺、奶奶又不識字,也管不住她倆。要是老公在家,管理嚴一些,大女兒要好多了,不會剛念完初一就不念了,二女兒學習也會更好些”

一部分留守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在生活、學習等等方面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和督導,使他們學習不專心,不求上進,學習成績下降。有45.8%的學生學習優(yōu)秀,自制能力好。他們認為父母在外辛苦賺錢,自己在家就要好好學習才能回報他們。這些學生熱愛學習,上課能注意聽講,無論是課堂作業(yè)還是家庭作業(yè)都能及時完成,字跡工整。他們遵守紀律,學習自覺,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非常關注,還能主動幫助同學學習。18%處于良好狀況,13%是中等情況,23.2%處于較差,他們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形成了懼學心理,體現(xiàn)在學習習慣上就是經常拖拉作業(yè),完不成作業(yè),尤其是家庭作業(yè)根本就是不做,書寫馬虎,上課不專心聽講,思想消極,對學習和老師布置的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學。有的學生積極要求進步,學習有主動性,但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不注意規(guī)范,不遵守基本的學習規(guī)律,導致學習上的事倍功半。不良的學習習慣使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留守兒童問題不但給農村義務教育,也給將來農村和城市勞動力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一方面,外出打工的農民都是農村的精英,他們的教育水平一般都高于未外出打工的農民,但是,他們的子女卻因為父母監(jiān)護的缺失而在教育上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很多留守兒童也要繼續(xù)父母的打工之路到城市工作和就業(yè)。如果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基礎都打不牢固,將來很難適應工業(yè)化發(fā)展對勞動力素質的基本要求。

(六)學校教育不夠完善

一方面,學校對留守兒童有效管理相對薄弱。學校教育必須與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可能只憑課堂的幾節(jié)課,還需要向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表現(xiàn)。但是,由于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沒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父母委托的監(jiān)護人,這樣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陷入尷尬。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學校課程設置與農村兒童身心發(fā)展不相適應,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和教師的關系值得深思。調查表明,94.4%的留守兒童“喜歡老師”,79.8%的留守兒童認為“有些女教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由此可見,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們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應該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來給我們的啟示是:老師的有所作為會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很好的效果的。當然,調查結果中也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1)只有14.4%的兒童人為教師經常表揚他;(2)只有9.9%的教師經常找孩子談話或者家訪。只要在學校里成長過的人們都有同樣的體會,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于學生的成長意味著什么,更何況對于這些在心理上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留守兒童。在其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教師如能承擔起培養(yǎng)其自信心的重任,則會給他們以精神上的成長動力。因此,此調查結果也許值得學校和教師深思。

八、改善現(xiàn)狀的建議

農民工越來越多,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必然結果。無論是為了基本的生計,還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進城打工都是不少農民的選擇。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樣讓留守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

我們認為,主要就是以下幾個方面:從政府角度看,應該從教育的角度加大投入,也可以動員社會力量經常舉辦一些活動,幫助留守兒童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打工的父母也應該多和孩子們溝通,對孩子多一些關懷,這關懷應該不只是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也同樣重要;孩子自己,也應該多與父母溝通,傾訴自己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1、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家長該如何作為?

通過問卷、訪談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12.5%的家長對教育有正確的看法,家庭教育意識太淡泊,家庭教育嚴峻。雖說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然而它使得孩子在親情體驗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隔代監(jiān)護的不力,孩子表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學習習慣差。家庭教育如此大的影響是值得關注的。在此,我們倡議留守兒童的家長要提高自己素質和教育意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直接影響子女的學習習慣。

2、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學校將如何作為?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學校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原來由家長應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轉嫁給了學校,因此學校要承擔雙重責任,這對學校教育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學校應該把著力點放在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上和如何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良好習慣上。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大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對學習習慣的影響關系他們的未來,這已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結果是令人十分擔憂的。為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調查、分析、研究,我們提出幾點解決建議,供參考:

(1)加強寄宿制中小學的建設與管理,讓寄宿生能夠安心、舒心,讓家長放心;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要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按政策納入“兩免一補”計劃,確保他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集中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加大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管理和查處力度。引導留守兒童防范不良行為,快樂健康成長;建立研討、交流制度,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定期舉行論壇,交流經驗,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強學校建設,鞏固成果,增強實效,不斷提高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水平,發(fā)揮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2)辦好家長學校,有針對性的對家長和臨時監(jiān)護人進行系列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增強對教育的正確認識。各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shù),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lián)系卡。其基本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監(jiān)護人或其委托監(jiān)護人的職業(yè)、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jù)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lián)系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lián)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wǎng)絡。

(3)真情關愛,三個優(yōu)先。首先,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學校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其次,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學校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fā)育。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要指導寄宿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第三,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學校要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jù)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

對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留守兒童要繼續(xù)激勵他們,多為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對一部分不好習慣的孩子,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就更需要老師付出耐心和愛心,不放棄、不歧視,最大限度的爭取疽庭教育力量,督促好孩子學習,引導孩子做人,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3)學校各科老師及班主任要在生活、心理、學習各方面多關心留守兒童。尤其是在學習方面,要勤觀察,勤督促,努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把特殊家庭學習后進的學生做為轉化對象,在坐位上給予特殊照顧,坐在老師能多督促到的位置;因家長沒有輔導能力,放學后多給這些孩子補補課,少布置家庭作業(yè)。在老師的關心關懷下,這些孩子在學校能與其他孩子正常交流學習,成績也一天天提高,有的孩子要隨父母流動到外地時,對老師都是依依不舍。

3、關注留守兒童,社會應如何作為?

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融合。齊抓共管才能取得明顯效果,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對留守學生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學生因缺乏父母的有力監(jiān)管,極易被社會的不良現(xiàn)象所誘惑,加之他們自制力差,必然會養(yǎng)成許多不良習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農村各級政府應把留守學生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范疇,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優(yōu)秀家庭成員等評選活動,通過身邊鮮活的好人物、好事例樹立典型,從而以點帶面,不斷輻射,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對留守學生的教育保護也十分重要。農村婦聯(lián)組織要把留守學生的教育作為重要職責。村組社區(qū)組織應加強對轄區(qū)內留守學生的管理,并為他們學習、生活、娛樂提供方便,如建立圖書館、圖書角、文藝宣傳隊等,社會上的營利性游戲廳、網(wǎng)吧不得向留守學生以及其他未成年人開放。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建立留守學生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機制,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安全保護。 然而,解決留守學生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局部的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都不可能是徹底的。學校、家庭、社會、政府要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形成人人都來關愛留守學生的濃厚氛圍,真正為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關于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課題

篇八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xiàn)狀的調研報告

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從而探討如何結合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及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發(fā)揮社會、家庭、學校及留守兒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于貫徹落實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

一、調研主題的背景

目前民生問題并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其中就存在這么一個需要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群體——留守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關愛。 其次,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再者,隨著“中國夢”的提出,勵志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源于家庭教育當中的勵志教育成分的數(shù)量和質量將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等方方面面,因此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xiàn)狀是十分必要的。

二、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點:永新希望學校及其留守兒童所分布在的馬灘村、魏家莊、沙云村、龐家堡、寨子村、馬棚村、東村、新城村、集賢鎮(zhèn)等。

三、調研的主體和對象

主體:西安外國語大學“心.希望”社會實踐服務團

對象:周至縣永新希望學校的留守兒童、教師及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

第二部分:調研的方法和過程

一、調研的方法

1、文獻法

2、訪談法:家訪;采訪學校領導

3、問卷調查法:設置《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問卷(家長

篇)》和《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問卷(孩子篇)》。

4、參與觀察法

二、調研的過程

1、前期準備:xx.06.18—xx.07.07

通過各個渠道了解家庭教育、勵志教育、留守兒童等核心概念,并在查閱心希望以往資料、了解當?shù)鼐唧w狀況以及永新學校老師同學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確立“夢想滋養(yǎng)心靈,勵志照亮人生”的主題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調研方向,策劃實踐具體流程,擬定孩子篇和家長篇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提綱。以下是具體的編制維度圖:

2、中期實踐:xx.07.08—xx.07.21

在班主任組織下,對在校學生共發(fā)放130份孩子篇問卷,收回留守兒童問卷66份,有效份數(shù)為65份;共進行43 次家訪,收回43份家長篇問卷,其中留守兒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數(shù)為33份;共進行一次老師訪談,收回訪談記錄一份。

3、后期總結:xx.07.22—xx.08.29

第三部分:調研結果及對比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基本情況

1、家庭是否對留守兒童進行勵志教育

根據(jù)調查問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圖1)反映的情況,從未對孩子進行勵志教育的情況為0,而孩子做家務時(圖2),大部分家長都會表揚孩子,因此留守兒童家庭中是存在勵志教育的。然而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圖3),有27.27%的父母認為這不重要。同時,當孩子做錯事時(圖4),有25.9%的父母嚴厲批評打罵或者不理不顧。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家庭中盡管存在勵志教育,但不明顯,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勵志教育的原因

在關于“雙方交流多嗎”一題(圖5)中,從孩子和家長的角度都沒有“從來不交流”的情況出現(xiàn),但經常交流的情況少于50%,說明家長和孩子交流頻率較低;同時有50%左右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交流當中存在著困難(表1),而產生這些困難的原因主要在于代溝的長期存在(沒有共同語言、不敢和家長說以及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圖6)。由此可見,目前孩子與家長的交流障礙問題是阻礙家庭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3、家庭勵志教育的作用體現(xiàn)

圖7

由圖可得知(圖7),留守兒童與全國各地同齡階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現(xiàn)出與老師交流頻率低,與同學交流頻率高的特點,都表現(xiàn)出樂觀自信的性格特征。因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無法得知勵志教育對留守兒童人際關系和性格養(yǎng)成方面的直接聯(lián)系。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聯(lián)系:

典型案例:

在對八年級孩子小豪進行家訪的時候,我們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氣之外,在詢問到要考什么高中什么大學之類的問題時,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很自信地說要考鎮(zhèn)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讀最好的大學,問道他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說,“我有我爸爸這么聰明。”孩子的父親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父親常常鼓勵孩子,盡管只是口頭上的簡單鼓勵,但是卻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家庭勵志教育在孩子人際關系和性格養(yǎng)成方面起著正面積極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勵多的孩子更善于與人交流,表現(xiàn)得自信大方,對自己的夢想有堅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勵少的孩子則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不愛與人交流,缺乏追尋夢想的內動力。

二、勵志教育的來源

1、勵志教育現(xiàn)實主要來源與孩子期望的對比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圖8),我們得知留守兒童平時最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其次才是家長,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進行自我鼓勵;而在家長和孩子的期望值當中(圖9),大部分家長(70.27%)認為學校的鼓勵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長認為家庭的鼓勵最重要;然而從孩子的角度而言(圖10),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卻是家長的鼓勵(45.59%),老師只占33.82%。由此可得,在農村留守兒童家中盡管家長會鼓勵孩子,但與孩子的期望值還是有較大的偏差,他們對于家庭勵志教育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的認識仍舊存在欠缺。

2、勵志教育的其他來源

圖11

勵志教育的來源除了家庭,還有孩子們周圍的文化環(huán)境,包括學校和平日里接觸到的文化媒介。根據(jù)統(tǒng)計(圖11),我們發(fā)現(xiàn)書籍被孩子更多地用于攝取知識(51.02%),電視節(jié)目則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來放松娛樂(41.20%),而真正給予孩子們鼓勵,激勵其成長的則是名人明星(56.00%),說明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效應的積極成分在勵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勵志教育當中激勵方式的比較

在家庭激勵方式中,人們總結了7種激勵方式,分別為語言激勵、行為激勵、競爭激勵、榜樣激勵、目標激勵、物質激勵和興趣激勵。在此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對這7種家庭勵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在家長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家長會對孩子說“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高達68.75%的家長不會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孩子,農村人保守內斂,不善于用親密的肢體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競爭激勵:42.40%的家長要求孩子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27.30%的家長鼓勵孩子努力趕上他人,9.10%會罵孩子沒出息,剩下的21.20%則不與其作比較;

榜樣激勵:51.72%的家長會選擇自家優(yōu)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20.69%的家長會以自身為標榜,但還有27.59%的家長不為孩子設立榜樣,同時沒有家長愿意選擇名人作為榜樣;

目標激勵:76.67%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為孩子設立目標,并保證達到目標后給予相應獎勵,23.33%從來沒這么做過;

物質激勵(圖12):98.30%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其中給孩子獎勵零花錢、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書籍及文具只占13.60%;

興趣激勵:超過半數(shù)的家長對孩子的興趣發(fā)展采取放任式態(tài)度,任其發(fā)展。

在孩子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孩子反映家長會對其說“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68.25%的孩子說家長曾經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長會經常這么做;

競爭激勵: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會鼓勵自己趕超其他優(yōu)秀的孩子;

榜樣激勵:據(jù)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會以自家優(yōu)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設榜樣則分布稍次且平均,分別為20.31%、18.75%、17.19%;

目標激勵:孩子說父母經?;蚺紶枮樽约涸O立目標的高達87.30%;

物質激勵: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獎勵中,以衣服、書籍、文具、零花錢、零食為主,且其所占比例相近;

興趣激勵:孩子認為父母對其興趣不予支持的占18.04%。

對比表2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偏向的激勵方式與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于興趣激勵(32.43%),這說明家長平時比較限制孩子興趣的發(fā)展,取而代之用物質激勵去補償,但事實證明孩子對于物質激勵和對行為激勵、目標激勵、語言激勵、競爭激勵的態(tài)度幾乎一樣,他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興趣的發(fā)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而言,他們最常用的是物質激勵(高達40.68%)和語言激勵(32.20%),其他激勵方式則小于10%。綜上發(fā)現(xiàn),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三個誤區(qū):

1、功利導向。家長在進行勵志教育時,以物質激勵居首,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金錢為上的觀念,這會導致孩子功利心過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2、榜樣示范。在榜樣激勵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多以自家親戚作為孩子榜樣,自己以身作則做孩子榜樣的只占20.69%。雖然以自家親戚為榜樣比以名人為榜樣要現(xiàn)實,但孩子平日接觸最多的還是家長,所以家長樹立好榜樣也是激勵孩子成長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興趣的重要性。調查顯示53.10%的家長不鼓勵也不反對孩子的興趣發(fā)展,有6.30%的家長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興趣發(fā)展。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地方,若我們遏制了他的興趣發(fā)展很有可能就扼殺了一位名家的誕生。

四、勵志教育主題活動的初步實踐

勵志教育主題活動是 “心·希望”團隊支教的新增環(huán)節(jié),旨在將勵志教育主題貫穿到課余活動當中,探討勵志教育的作用。據(jù)此我們?yōu)楹⒆觽兣e辦了“世界2分鐘”、“乒乓球比賽”和“英語可以這樣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受到永新希望學校老師的支持和廣大學生的喜愛,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潛能和內動力,使勵志教育成效明顯。

第四部分: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層面

1、推動當?shù)亟洕l(fā)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農村家庭勵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長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則在于務農帶來的收入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積極引進外資,推動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的升級,帶動當?shù)氐诙?、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從而使農民收入得到可觀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則會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農村,更多的父母愿意陪在孩子身邊,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勵志教育

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村民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從心,時常走進嚴重的誤區(qū)。因此,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農民,提高當?shù)厝说乃枷氲赖滤刭|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等教育機構

孩子們正處于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后行為的關鍵原因和關鍵因素。因此政府應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農村學校推廣勵志教育,使留守兒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和獎勵機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對條件較差的農村家庭給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資支持;同時政府還可以在農村建立適當?shù)莫剟顧C制,對于先進勵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獎勵,以此刺激農村勵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學校層面

1、重視勵志教育,加強教師培訓

農村學校教育大多僅限于知識層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對于勵志教育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對勵志教育的重視程度,讓他們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中轉變到既傳授知識又加強培養(yǎng)學生意志、激發(fā)學生成功志向、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的勵志教育上來。

2、建立可行的勵志教育模式

課堂是勵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時穿插有關勵志教育的內容。此外,學校在學生的考試評比中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身的情況定下目標或者設定一個對手,在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公示優(yōu)秀學生名單或者告知家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學校還可以效仿“勵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讀一封勵志信;第二步,讓學生填寫成長記錄,原則上要求“只記進步不記懺悔,只記快樂不記煩惱”;第三步,行動與自我評價,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行為自我監(jiān)督和評價。

3、積極開展勵志活動,加強勵志氛圍建設

學校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邀請勵志教育專家或者對此有研究的教師定期為學生做勵志教育講座;還可采取記誦校風校訓、聆聽杰出青年事跡報告、唱勵志歌曲、看勵志電影系列活動、設興趣班、開展心理健康課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的潛質。同時,學校應當重視并營造富有勵志精神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熏陶學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寢室、食堂等校園空間或者宣傳欄宣傳勵志格言,建設校園勵志文化。

三、家長層面

1、與孩子加強交流,改善溝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溝通,則需不斷改善溝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學會傾聽,避免誤解,同時通過細節(jié)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造溝通的機會,除普通的電話交流外,還需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前沿的方式來積極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后,父母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當中僅有父親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則很難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在教養(yǎng)孩子中容易走極端,要么過于放松,要么過于嚴厲,導致交流氛圍缺失或失衡。因此,父親應盡量多回家看孩子,母親則應權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養(yǎng)誤區(qū),完善家庭勵志教育

在調研中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不重視、功利導向、榜樣示范和忽略興趣等的誤區(qū)。因此,家長需要認清這些誤區(qū)并盡量規(guī)避它們。

同時,家長還應學會通過正確的方式鼓勵孩子,完善家庭勵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對孩子的語言鼓勵。第二,要增加對孩子的行為鼓勵。第三,應適當運用競爭激勵。第四,應正確選擇榜樣運用榜樣激勵。第五,需重視目標激勵。第六,適當減少物質激勵。第七,要支持孩子的興趣發(fā)展。

3、臨時監(jiān)護人應積極擔負責任、履行義務

父母雙方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和學習大都由祖父母等臨時監(jiān)護人照料,較大的年齡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溝。因此,臨時監(jiān)護人應盡好應盡的義務,承擔應有的責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時,多關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層面

1、體諒父母,自強不息

沒有哪個留守兒童的父母是愿意離開孩子的,他們四處奔波,辛苦工作終究是為了把家建設得更好。因此,孩子應該更多地體諒和感恩父母,學會承擔,自立自強。

2、敞開心扉,主動交流

一方面,每個孩子應積極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關心父母的同時自己也就得到了關懷。另一方面,在學校里,還應積極主動和老師、同學多多交流,做一個樂觀、開朗且大方的人。

3、堅定夢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其次,應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不局限與眼前,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再者,要勇敢面對困難,不怕失敗;最后,要不斷激勵自己,堅持奮斗,為夢想不懈努力。

五、社會層面

1、加強對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的關注

廣播、報刊、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工作者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給予關注和報道,定期舉辦與該主題相契合的講座、報告等學術交流活動。

2、發(fā)揮名人效應,傳播正能量

根據(jù)問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勵孩子成長的群體,可見偶像的魅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臺前發(fā)光發(fā)亮,臺后默默努力付出的典范。因此,公眾人物應維護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樣,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投身公益,傳播正能量。

3、提高志愿者服務水平

志愿者應不斷提高個人素養(yǎng),服務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給留守兒童帶去歡樂和知識,還應學會如何用自己優(yōu)秀的品質在短時間內感染他們,從而激發(fā)他們發(fā)憤圖強、追求夢想的內動力。另外,以短期支教為主要方式的志愿者還應做好回訪工作,保證對留守兒童關愛的持續(xù)性。

第五部分:結束語

“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這是當下流行的親子節(jié)目主題曲中爸爸們對孩子的承諾,現(xiàn)實當中又何嘗不是。家庭永遠是孩子們心靈的港灣,父母則是為孩子抵擋烈日和風雨的大樹,但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和庇護,去獨自與烈日相持、與風雨對抗,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緊閉門窗,包攬一切,讓孩子與困難隔絕,百般寵愛,又或是完全放養(yǎng),連最基本的關愛和鼓勵都不給予,那么孩子將來何來的自信、勇氣和能力去獨當一面,開闊自己的藍天?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無法成為立于孩子身邊的大樹,但卻可以扎根孩子的心里,無法手相牽,卻能心相連。但愿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父母能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聯(lián)系,多鼓勵孩子,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切實走近農村留守兒童,傾聽他們內心的獨白,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助他們發(fā)憤圖強,實現(xiàn)夢想,收獲勵志人生。

篇九 2023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農村教育空巢化

在放暑假之前,我們這個實踐活動小組為暑期實踐項目做了一系列準備。由開始的毫無頭緒到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經歷了組織隊員,咨詢,查閱相關文獻,答辯,工作分配等過程。

我們的課題是探究農村教育的空巢化現(xiàn)象,是一個偏人文方面的課題,卻在答辯時,在一片科創(chuàng)項目中脫穎而出。在答辯之前,我們曾在參與“三下鄉(xiāng)”還是“知行杯”的問題上糾結許久,知道老師建議我們選擇“知行杯”,我們卻覺得在一片“高大上”的項目面前,我們被刷下來的可能太大了。如果被刷下來,我們之前的一系列準備就沒了意義。學長告訴我們,如果要做就不要考慮失敗,勇敢大膽的做,享受的是過程。于是我們選擇了“知行杯”,之后便投入到答辯中。

前一階段的準備工作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大家都未感到緊張,便盼著答辯結果下來。在積極等待的日子中,我們通過了答辯,接下來便是更詳細的工作了。組長開始對我們暑期到實地訪問調查活動做了較為詳細的安排,我和另外一個小伙伴兒做訪問的工作。

在去實地調查前,我們糾結了許多問題,比如,住哪兒,在哪吃飯,交通是否方便,訪問的對象找誰……因為另一個小伙伴的行程緊張,與課程有所沖突,又差點中途放棄,讓人高興的是到最后這些問題都逐一化解。

在前期的準備活動中,我們有太多的問題去討論,磨合,解決,本以為不會順利的活動卻順順利利的開始了。

社會實踐心得

篇十 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

為全面了解**縣**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狀況,推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近年來,鎮(zhèn)婦聯(lián)聯(lián)合鎮(zhèn)中心小學對我校施教區(qū)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狀況做了調查,現(xiàn)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不容樂觀

由于絕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是單親監(jiān)護或是隔代監(jiān)護。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7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務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及撫養(yǎng)孩子;有6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5%被托付給親友。因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有所缺失。

1. 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shù)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6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shù)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教育乃至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

2. 性格發(fā)展不健全。臨時監(jiān)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yǎng)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系發(fā)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3. 學習成績一般。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yǎng)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大部分重監(jiān)護輕教育,甚至對留守兒童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xiàn)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4. 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看電視、游戲、網(wǎng)絡等不良現(xiàn)象的約占30%。

二、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原因

1.監(jiān)護人素質普遍偏低及留守兒童增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兒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教育上,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爺爺奶奶等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的問題一般都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擔的家務很多,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導致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嚴重的影響。調查顯示,**鎮(zhèn)中心校1000人在校學生中,就有210多個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的21%,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小學各級留守兒童百分比是呈逐級遞增現(xiàn)象(如下圖)。

表格略

2.家長教育觀念的缺失

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在留守兒童教育上存在誤區(qū),認為學校應該承擔留守兒童的一切教育責任,從而導致部分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缺失。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監(jiān)護人把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責任歸咎于學校教育的不力。一位家長講,老師拿的工資是國家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理應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一切責任應該由學校和老師承擔。正是這種思想上的誤區(qū),使得部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家庭教育的失職,導致孩子們在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

3.隔代教育存在不足

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由于年齡上的差距以及思想認識上的差異。監(jiān)護人很少與孩子溝通,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隔膜,給自己的監(jiān)管造成很大壓力。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父母外出打工,大約有65%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照顧,有5%的留守兒童是由其它親戚照顧。這樣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對兒童成長有很大影響。

4.學校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關注不夠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輩(或親戚)又很難承擔起對他們的教育責任,所以留守兒童應該受到學校的特別關愛。另外,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老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從調查中了解到,69%的監(jiān)護人希望由學校主辦培訓班或家長學校;64%的監(jiān)護人希望老師和學校要經常與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57%的監(jiān)護人希望老師要加強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50%的監(jiān)護人希望學校要多組織孩子們一起活動。由于一些學校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兒童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從對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調查看,學校老師經常家訪的為5%,有時候家訪的占24%,很少家訪的占69%,從來不家訪的占2%,這與監(jiān)護人的需求相比有較大差距。由于老師極少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沒法向監(jiān)護人了解他們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xiàn)有效對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教育。

5.留守兒童問題還未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調查和對策研究明顯滯后于對城市流動兒童的研究,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匱乏,由此導致社會輿論關注不夠,相應地也就阻礙了相關政策的出臺,未能有效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及早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

三、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對策與措施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和空間,有利于促進學校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fā)展。為了保證屬于“留守兒童”的學生的健康成長,**鎮(zhèn)教育辦公室協(xié)同鎮(zhèn)黨委政府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體系。加大學校義務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鎮(zhèn)黨委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盡量從各種渠道對貧困家庭在經濟上給予幫助,使一些家長多有些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子女。

2.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fā)揮婦聯(lián)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鎮(zhèn)婦聯(lián)充分發(fā)揮協(xié)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yōu)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不斷優(yōu)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3.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4.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疏導教育,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5.大力開展校園活動。學校每年都要開展大規(guī)模的校運會、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六?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留守兒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緩解了他們的厭學情緒。

6、實施制度化的家訪,逐步建立起了學校與“留守兒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過上述措施,學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兒童”常見的問題得到有效制約,已經沒有“留守兒童”輟學的現(xiàn)象??傊?,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衍生物,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時代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于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更關系到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篇十一 關于留守兒童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比例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激增,據(jù)初步統(tǒng)計,我市農村留守兒童樂平市小學26286人,占在校生總數(shù)的41.9%,初中11422人,占35.8%;浮梁縣小學3503人,占18.6%,初中1278人,占14.1%;昌江區(qū)小學3155人,占23%,初中1136人,占29%,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總數(shù)達46780多人。面對這一龐大的特殊群體,為了貫徹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的發(fā)展觀,堅持育人為本,優(yōu)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根據(jù)今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的部署,11月12日至12月28日景德鎮(zhèn)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學鋒帶領督導室全體成員,走訪了樂平市、浮梁縣、昌江區(qū)和珠山區(qū)的部分學校,深入到不同類型的多個鄉(xiāng)鎮(zhèn)、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學校的基本做法

我市很多農村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shù)的40%以上,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甚至高達70%。面對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各學校紛紛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難面前,廣大教育工作者選擇了給自己加壓,對留守兒童不歧視、不冷落、不放棄,努力讓每位留守兒童學會自主學習、獨立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生活上享受到溫暖、學習上得到關愛。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時與家長溝通。農村中小學普遍對留守兒童進行了登記,建立了聯(lián)系卡,昌江區(qū)麗陽鄉(xiāng)余家希望小學還擠出資金,按生均每學期1元的電話費補助教師,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魚山鎮(zhèn)中心學校還提出要求,讓教師經常家訪,改變教育方式方法,上門送關愛,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師無償輔導。不少學校采取放學以后對留守兒童開小灶的措施,延長教師工作時間,無償輔導學生作業(yè),通過托管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是指導家庭教育。魚山中學抓住春節(jié)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āng)高峰,召開家長會對監(jiān)護人進行指導,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家長以前的那種只關心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生心理;只知道訓斥責備,不懂得理解關愛;只關心物質生活,不重視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態(tài)。

四是鼓勵學生交流。樂平市塔前中學還專門安排了熱線電話,鼓勵留守兒童與家長溝通。魚山鎮(zhèn)中心學校開展紅領巾幫扶,鼓勵學生結伴同進,組織留守兒童才藝展示和競賽活動,為留守兒童打開心扉,增進與外界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多項活動的開展,也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五是教師結對幫扶。浮梁縣福港學校,中層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級蹲點,與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結隊幫扶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對特殊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還動員學校教師捐款捐物,為留守兒童買雨傘、雨鞋,給留守兒童送溫暖,留守學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學讓一部分留守兒童,將生活費委托班主任代為管理,幫助他們科學理財,使家長消除了后顧之憂。

各校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許多留守兒童得到多方面的關心和幫助,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數(shù)量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牽涉面又廣,僅靠教育一家很難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師負擔過重,教育經費緊張,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困難。

二、存在的教育問題

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由于數(shù)量龐大,近期看來似乎只是家庭問題,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存在的教育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與孩子每年才聯(lián)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內都不與孩子聯(lián)系。盡管有相當部分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幾乎成為空白,由于他們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很多問題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無法滿足,致使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虛、難以溝通、攻擊性強等等。有些在外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學習條件,經常給家里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存在亂花錢的狀況,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調研顯示,平均約有65%(有的縣區(qū)高達70%)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孫年齡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歲左右,老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無從談起。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對孫輩的監(jiān)護和教育的重任。

2、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由于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齡的代溝無法在思想上溝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有不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明顯處于劣勢;大多數(shù)教師也反映留守兒童中學困生、問題學生較多,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多有厭學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關愛,而祖輩的文化水平較弱,學習上缺乏監(jiān)督;另一方面,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踐性內容增加,需要家長適當輔導,爺爺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從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來看,留守兒童的作業(yè)態(tài)度和質量都有明顯不足,留守兒童年齡都不大,沒有父母的監(jiān)督和指導,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然不夠,學習狀況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現(xiàn)異常

很大部分留守兒童思想健康出現(xiàn)偏差,更談不上遠大理想、熱愛祖國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兒童還沒有形成一種價值取向。出現(xiàn)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不誠實、拉幫結派、欺負同學、頂撞祖輩、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習氣。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質享受,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習氣,并有可能形成讀書無用淪、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

調研發(fā)現(xiàn),在中學階段,留守兒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顯高于其他正常兒童,通常表現(xiàn)出沖動、好怒、焦慮、自閉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能與自己的同學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無人傾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較為明顯,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導,很可能產生不良后果。

4、人身安全難以監(jiān)管

據(jù)教師反映,大多數(shù)承擔監(jiān)護的祖輩,不僅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輔導,對思想教育、人格培養(yǎng)更是無能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還有打麻將、飲酒、迷信等成規(guī)陋習,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學校教育如果不能與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監(jiān)管的諸多問題。教師對學生的監(jiān)管只能在課堂,放學以后和節(jié)假日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成為學校監(jiān)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無法向家長了解他們課余時間的情況,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不良品行危害學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兒童學校、家長兩頭欺騙,出現(xiàn)逃學、偷偷上網(wǎng)等現(xiàn)象,甚至個別人有偷竊行為,成為問題學生,對他們本身也會產生很大的安全問題。

5、很多教師不堪重負

留守兒童數(shù)目激增,很多負擔都落在了老師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師體驗到較重的工作負荷,工作內容也比以前繁雜瑣碎,有的教師感到情感資源被極度耗盡,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兒童的搗亂行為。如學生生活中的說是都要幫忙處理,中午要監(jiān)管學生吃飯睡覺,下午放學還要時刻看護學生的安全。許多小學教師除了上課,批改大量的作業(yè),還要組織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既要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又要抽出時間對他們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留守兒童的難教難管也加大了教師的心理壓力,教師常常表現(xiàn)出持續(xù)的精力不濟、極度疲勞,甚至感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難以承擔,很難適應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也表現(xiàn)出太多的無奈。

三、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以及調查過程中對各校經驗的總結,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健全聯(lián)系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各級各類學校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學生的家底,規(guī)范留守學生的檔案和聯(lián)系卡制度。(范文網(wǎng))檔案內容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不僅要包括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留守孩子臨時監(jiān)護人的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還要記錄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溝通、定期與臨時監(jiān)護人溝通、定期與村委會(社區(qū))溝通的內容。學校要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wǎng)絡,時刻關注留守孩子的成長。廣泛開展家訪,上門送溫暖,融洽師生關系,要適時反映傾向性問題,與家庭、社會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適當增加政府投入

作為地方政府,必須考慮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相關經費,一方面要適當增加教師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建立托管中心,改善食宿條件,可以填補雙休日、節(jié)假日監(jiān)管的空白。針對當前雙親外出打工的中小學學生雙休日和暑假無人監(jiān)管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在有條件的地方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現(xiàn)狀,解除外出務工父母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專門聘請教師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3、廣泛開展家教指導

各學??梢杂“l(fā)《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與家長進行書面交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針對當前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的現(xiàn)狀,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會和學校聯(lián)動的關愛網(wǎng)絡。學校要指導家長正確處理家庭創(chuàng)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為增進留守兒童與父母交流,學??梢蚤_通家長熱線電話,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提供網(wǎng)絡視屏交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關懷,讓家長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fā)展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鼓勵和教育。學校和老師與臨時監(jiān)護人也要保持經常性聯(lián)系,指導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有條件的農村初中,要配備心理學專業(yè)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針對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開展專題教育。重大節(jié)日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為他們舉行相關活動,如孩子生日舉辦獻愛心活動等;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設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心理教育講座,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提供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打開心結。加強立志教育,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教師要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況,教育他們控制不健康情緒的若干方法,培養(yǎng)他們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引導他們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尋找快樂,將人生道理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合理、科學的精神世界。

5、學校適當分擔責任

學??梢詾槊總€留守兒童安排一個托管老師,實行留守兒童定期談心制度,加強監(jiān)管、溝通、交流,針對不同情況,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充分利用教師的權威性,努力消除祖輩代溝造成的不利影響。學校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平時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班主任和托管老師可以通過日記、周記等形式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tài),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及時關心他們的學習和健康,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相互信任,消除心理溝通的障礙。教師適當留堂托管,對他們的作業(yè)進行指導,結對幫扶加強思想教育,讓他們學會寬容、學會感恩,以健康快樂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和生活。

6、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為了填補留守兒童的空閑時間,消除孤獨感,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定期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幸福、祥和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學校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可以舉辦寫作、書法、文藝、體育等興趣小組,通過開展內容豐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給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和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建立自信心,體會成就感,培養(yǎng)對班級和學校的歸屬感,這樣有利于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更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7、全社會來關心支持

留守兒童的教育不能僅靠教育部門一家,必須有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加強他們學習上的輔導;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wǎng),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保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實有力的保護網(wǎng)。各級政府要整治周邊環(huán)境,取締非法網(wǎng)吧、游戲機室、桌球室等,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作為教育部門,我們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爭取各級政府、社區(qū)、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使之形成政府職能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團體共同支持的教育網(wǎng)絡體系,決不能富了一代、垮了一代,讓留守兒童的教育取得更好的實效

篇十二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調查報告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在蘇北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調查資料顯示,僅連云港市就產生了近 16 萬的留守兒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 0-14 周歲以下的留守兒童 52675 人,祖輩照料的 43188 人,其它親朋照料的 8731 人,無人照料的 756 人。部分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表現(xiàn)突出,家庭教育缺失嚴重,家庭教育狀況堪憂。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兒童教育的'瓶頸'。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連云港市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辦好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和監(jiān)護人學校。一些農村學校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對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和監(jiān)護人進行培訓。灌南縣婦聯(lián)舉辦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培訓班。市婦聯(lián)組織編寫、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呵護青青草》農村留守兒童家長讀本在農村免費發(fā)放,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親情交流活動。市婦聯(lián)、市文明辦舉辦暑期親情快車,利用暑假讓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團聚,增強相互感情。市移動通訊公司、網(wǎng)上家長學校還利用電話、網(wǎng)絡讓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情感,利用手機、網(wǎng)絡平臺,進行節(jié)日的問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隊伍,組織社會媽媽、退休老教師、老干部等擔當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建立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四是搞好留守兒童學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兒童的后顧之憂。五是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學校就讀,使更多的留守兒童享受親情的關懷。

但是,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令人堪憂。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停留在生活照顧上,客觀地說,留守兒童的家境并非一樣,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條件高于農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們的家庭教育卻是匱乏的。很多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績單就算是一種關心,以至很多留守兒童有話無處講,心情憂郁。二是留守兒童缺乏心理疏導,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親情,對周圍的親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兒童心理封閉,難以打開心扉。對父母的長期不在家,產生怨恨心結。在調查中,海州錦屏鎮(zhèn)一留守兒童說:'我想媽媽,就因為我家中沒有錢,媽媽遠離我,我將來要去賺很多很多的錢,讓媽媽永遠陪伴在我身邊。'一些留守兒童有厭學、離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觀念陳舊,一些留守兒童由祖輩撫養(yǎng),只負責留守兒童的飲食起居,很少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滯后,特別是重男輕女、封閉保守思想嚴重地制約留守兒童的成長。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為留守兒童興辦的一件實事。溫家寶總理在北京的流動人口兒童學校訪問參觀時說,'同在一個藍天下,享受國家的教育和關懷'.表達了黨和政府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關懷。其實留守兒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對留守兒童的最大擔心是'別學壞了'.這就是教育問題,因此,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尤顯重要。其特點一是時代性。留守兒童作為新農村發(fā)展的預備力量,其素質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新農村建設。也許,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改變貧困狀態(tài),但是培養(yǎng)一代有高素質的農村生力軍,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時代意義。放棄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就會延緩或推遲新農村建設。二是現(xiàn)實性。要把留守兒童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兒童,是當務之急。 3000 萬留守兒童是占全國少年兒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兒童能使 3000 萬家庭充滿幸福,有利于社會的和諧。三是針對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有著個性特征,如留守兒童相對缺少親情,性格比較封閉,需要開展個案的研究,找出適合留守兒童教育特點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他們是在改變農村面貌時,出現(xiàn)的階段性問題。要解決短期的陣痛,就要對特殊問題特殊對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政策,如入學政策、戶籍政策等。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對策

要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需要得到社會的重視。溫家寶總理說:'孩子經常見不到爸爸媽媽,這是現(xiàn)在農村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我們要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愛。'關愛是留守兒童家庭的主題。關愛要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醫(yī)療、安全等問題,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們健康成長,也使外出打工父母無后顧之憂。應從六個方面入手:

(一) 建立有利于留守兒童成長的外界環(huán)境

要讓留守兒童感觸社會的溫暖。一是讓留守兒童有生活保障機制。讓留守兒童吃飽穿暖。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將留守兒童的生活費放在學校或指定監(jiān)護人手里,讓留守兒童不為生活發(fā)愁。生活問題會影響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一個連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難把學習搞好的,也無法快樂健康地生活,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更無從說起。某留守兒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幾個月都沒有寄錢給孩子,迫使孩子偷竊,最終因盜竊電線而落下終生殘廢。

(二) 辦好有利于留守兒童教育的家長學校

顧秀蓮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機制。她解釋說,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個課堂,'家長素質要提高,現(xiàn)在我們全國婦聯(lián)牽頭成立了家長學校,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法律觀念,科學基礎知識,讓他們尋求用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學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鄉(xiāng)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舉辦家長學校,讓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經驗,自覺地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二是辦好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監(jiān)護人要系統(tǒng)學習家教方法,特別是接受新觀念,用適合留守兒童特點的方法教育孩子。對于留守兒童的祖輩更要通過家長學校提高他們對孫輩教育的水平和責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適合留守兒童家長和監(jiān)護人的教材。由連云港市婦聯(lián)編寫、省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呵護青青草—留守兒童家長讀本》,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教材,通過事例講解了許多教育留守兒童的方法,對留守兒童家長和監(jiān)護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三) 辦好有利于留守兒童教育的心理課堂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不僅局限于生活的照顧,更應該體現(xiàn)內心世界的關懷。留守兒童遠離父母、他們的內心世界需要開啟,也需要向別人傾訴。由于監(jiān)護人缺乏心理關懷,一些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自閉、交友早戀等問題,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導。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應該進行情感溝通,市婦聯(lián)'四個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給孩子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給監(jiān)護人、班主任打一次電話,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縣光明實驗學校'留守兒童快樂家園'、新浦區(qū)開展社區(qū)老少親子樂夏令營活動、海州區(qū)開閘愛心聊吧,都加強了家長和監(jiān)護人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一些學校還舉辦了心理課堂、建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熱線,這些做法都打開了留守兒童的心扉,讓留守兒童活潑開朗起來。

(四) 組織有利于留守兒童教育的志愿者隊伍

對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隊伍。這支隊伍一是農村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老戰(zhàn)士、老科技工作者組成的'五老'隊伍。灌南縣組織'五老'義務留守兒童輔導站,從生活、學習、思想、安全上關心留守兒童,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二是組織在校教師搞好代理家長工作,根據(jù)班級中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分片包干、定點到人。三是婦聯(lián)組織社會媽媽為周邊的留守兒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顧。四是組織假期回鄉(xiāng)大學生和青年志愿者隊伍,為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和思想交流。

(五) 開展有利于留守兒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動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載體。豐富多彩的活動對留守兒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繼續(xù)搞好'親情之旅'幸??燔嚮顒樱尭嗟牧羰貎和ㄟ^假期探親的方法,感受親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時了解父母勞動的艱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兒童的信息服務活動,如為留守兒童開設親情服務電話、在網(wǎng)上開設視頻、開辟留守兒童對話專欄。開通留守兒童心理熱線,讓留守兒童在現(xiàn)代信息中體會到關懷。三是開展留守兒童讀書征文活動、組織留守兒童流動書庫、進行留守兒童網(wǎng)絡短信、演講、文娛、體育比賽,讓留守兒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讓留守兒童感觸農家生活,學會家務勞動,學會感恩。贛榆縣沙河二小利用農家小院,讓留守兒童了解更多的農家生活。連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利用中秋節(jié)為五保戶做月餅,都讓留守兒童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六) 制定有利于留守兒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兒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保障。一切有條件的地方,都應采取政策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兒童成長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學政策。為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學提供方便,在城市農民工集中的地方開辦農民子弟學校,提供隨時轉學、就近入學的條件。二是開辦寄讀學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補助,學校配備專職的生活教師。三是建立留守兒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給留守兒童體檢、實行看病統(tǒng)籌制度。四是開通留守兒童上學車,在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補貼的方法,為留守兒童提供交通安全車輛。五是提供免費活動場所。如提供免費書屋、免費觀看影視片、免費進入電腦室、發(fā)放免費游園票、書券,還可為留守兒童進行勞動、生活知識培訓,使留守兒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婦聯(lián)現(xiàn)開辦的'兒童快樂家園'讓留守兒童的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

留守兒童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盡一項社會責任,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明天就會更美好、生活就會更燦爛。

篇十三 關于新洲區(q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關于新洲區(q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xiāng)間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掌握新洲區(q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近期,我們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對新洲區(qū)辛沖鎮(zhèn)等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了專題調研,現(xiàn)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概況此次調研選取辛沖鎮(zhèn)為主要區(qū)域。為了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調研對象主要是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布在7-16歲之間。

調查共涉及39個班級,總人數(shù)2613人(其中初中生1440人,小學生1173人)。據(jù)調查統(tǒng)計,辛沖鎮(zhèn)現(xiàn)有人口63425人,近幾年來,外出務工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呈幾何極數(shù)倍增,現(xiàn)有1.5萬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是聞名遐邇的“楚天建筑之鄉(xiāng)”,打工收入占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72。

在2613名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在外務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小學生176人,中學生293人),占17.9,父母中有一方階段性外出務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fā)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明顯差于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附表:項 目對象總人數(shù)品行學習、品行、困難生學習智力身體 心理優(yōu)中一般優(yōu)中一般優(yōu)中一般優(yōu)中一般性格開朗積極樂觀基本正常偶有波動孤僻任性性格扭曲在校生2613107478744327587711294696161365632123792146210151091444留守生469151133184131922751019518916016618410893214161其他學生214479386149015078692476352112314729717913441122838228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過低,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缺乏硬性約束,將孩子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從辛沖鎮(zhèn)的調查情況來看,有91.4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親戚或熟人監(jiān)護的僅占8.6。

作為一個特殊的監(jiān)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特別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一般相隔近50歲,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廣東等沿海地區(qū)為主,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閑時間少,因而回家頻度極低,與留守子女聯(lián)系較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

而青少年正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夠,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tài)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而且隨著父母外出時間長短而發(fā)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

3、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復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

研究表明,親子撫養(yǎng)比隔代撫養(yǎng)和寄養(yǎng)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親情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fā)展。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jù)調查和座談的情況,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xiàn)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

據(jù)在辛沖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初二年級的專題調研,隨著父母探親頻率降低,聯(lián)系次數(shù)減少,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xié)作求助、學業(yè)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個別差異障礙維度性別年齡 臨時監(jiān)護人探親頻率電話聯(lián)系父母或臨時監(jiān)護人教育方式男女13141516祖輩父輩一年一次一年多次經常無常粗暴型民主型放任型交往能力76.97566.778.777.81008483.387.566.777.583.677.85375.9性格83.687.555.574.577.810082.77885.477.87576.977.863.188.9生活感受84.78066.772.377.81008476.983.372.280.753.46763.171.7人生理想7377.566.772.366.7074.172.285.466.77580.777.87775.9協(xié)作求助69.26555.574.577.8082.783.374.172.28076.978.963.179.3學業(yè)成績65.37566.774.577.810079.377.781.277.88080.877.863.179.

3

4、心理障礙。數(shù)據(jù)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

有心事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教師,第二為同伴,第三才是監(jiān)護人。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

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fā)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進行矯正教育則比其形成過程更艱難。

5、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wǎng)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

對留守孩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6、價值扭曲。打工經濟的蓬勃發(fā)展,使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tài)迅速膨脹,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部分父母們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物質 放任”的方式在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孩子擁有零花錢的數(shù)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

據(jù)調查,部分留守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父母也沒讀什么書,同樣天南地北掙錢,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發(fā)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于吃喝玩樂,在學習中往往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精神,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7、安全隱患。對于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

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報道。

三、問題的成因

1、從社會整體發(fā)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guī)模流動與城鄉(xiāng)壁壘存在矛盾。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僅19億畝,據(jù)測算,在農村現(xiàn)有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規(guī)模條件下,僅需1.5億勞動力,而現(xiàn)實情況是農村人口近8億,農村勞動力4.98億,剩余勞動力近3.5億。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要用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眼光解決中國的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推進中國的城鎮(zhèn)化。這就意味著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要進入城市。

20xx年,我國農村流動人口已達到1.139億,比20xx年增加了8.8,即增長了1000萬農村流動人口。流動人口數(shù)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使進城務工農民不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

根源在于城鄉(xiāng)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隨之產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2、從農村家庭現(xiàn)狀來看,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是兩大頑癥。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lián)系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系。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

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

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農業(yè)部20xx年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勞動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響子女上學”僅占第

一、第二選擇的6.7。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識的原因。

絕大多數(shù)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二是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巨大落差。

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于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監(jiān)護人由于年齡、文化、身體和精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yè),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3、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fā)展不相適應。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

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fā)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四、對策與建議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的問題,由于這一人群正在加大,問題正在凸顯,因此,我們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fā)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在政策體制上,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xiāng)差距。改革戶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戶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lián)系的城鄉(xiāng)隔離的各種制度,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yōu)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同時,逐步實現(xiàn)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yè)、醫(y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徹底打破維系多年的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xiāng)間的有序流動,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實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學生源減少的機遇,運用現(xiàn)有教育資源,適當鼓勵、幫助民工將其子弟帶到城市上學和生活,充分發(fā)揮家庭的難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費。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

2、在教育體系上,要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較多的農村地區(qū),開辦寄宿制學校。

農村中小學普遍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fā)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huán)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

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jiān)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

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qū)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

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開通家長(監(jiān)護人)熱線,學校老師要經常與家長(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幫助留守學生;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yè)余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四是在課程設置上大膽創(chuàng)新。

在為所有兒童提供良好的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尤其是對生活在特殊狀態(tài)下的兒童,更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幫助他們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識技能;有條件的學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詢機構,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課程,專設心理教育教師,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引導兒童走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fā)展。五是要切實加強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建立與之配套的學校、學生和教師綜合考評體系。

3、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

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jiān)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lián)系一次。

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lián)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fā)展非常有幫助。

我們在調查中就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fā)和宣泄內心感受。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jiān)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lián)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4、從社會職能上,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由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僅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難以解決,需要各級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統(tǒng)一認識,積極配合,協(xié)同努力,進一步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要加強媒體宣傳,引起全社會關注。家庭暴力、艾滋病等社會問題的宣傳,增強了社會關注度,對于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該充分發(fā)揮媒體的作用,加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解決。二是充分發(fā)揮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

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領導小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委員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等機構,協(xié)調教育、文體、廣播、司法、財政、勞動、衛(wèi)生、民政、工商、環(huán)保等相關職能部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wèi)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文體科技、市場凈化、環(huán)境整治、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tǒng)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對各部門已有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要分析整理,使其更具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要建立農村社會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時間都在學校,特別是雙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會上的時間更多了。

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qū)建設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時,當前也具有了建立社會化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基層黨政機關有大量富余人員,中小學校有大量退休人員,他們完全能勝任中小學生的監(jiān)護和教育工作。可考慮由基層教育部門牽頭,聯(lián)合共青團、婦聯(lián)、工會等相關群眾性組織,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的社會化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起到溝通家庭、學校與孩子之間關系的橋梁作用。

篇十四 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2023范文

一、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的具體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

隨著我縣城鎮(zhèn)化深入發(fā)展,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出現(xiàn)了大量留守兒童,xx年我縣留守兒童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shù)12.9%,留守兒童在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滎經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領導機構,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fā)揮各中小學校在留守兒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領導機構。

為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工作,滎經縣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和局黨組成員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和中小學校長為成員的滎經縣教育局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學校也相繼成立了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學校黨政、工、團、少先隊負責人和班主任為成員,明確各部門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同心協(xié)力、齊抓共管的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機制。

2.關工委組織悉心關愛留守兒童成長。

教育局和學校均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把關注特殊青少年,關愛留守兒童作為關工委的重要工作內容,努力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二)積極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條件。

1.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

針對山區(qū)教育工作和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多的特點,我縣結合“5.12”和“4.20”地震災后重建工作,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一是進一步改善泗坪中學等6所初中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二是把三合小學等7所小學新建成寄宿制學校。目前,我縣農村寄宿制學校13所,xx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生1328人,xx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生1064人。

2.改善留守兒童的營養(yǎng)狀況。

全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共有學校31個校點,享受學生約6727人。其中: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23所,在校學生5500人;鄉(xiāng)鎮(zhèn)初中3所,在校學生1021人;村小及教學點5所,在校學生206人。按《滎經縣xx-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我縣從xx年9月起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試點。選定寶峰小學、安靖小學、烈太小學、天鳳小學、新建小學5所學校為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試點學校,享受學生690人。xx年秋季學期開學,計劃新增青龍小學、青龍復興村小、民建小學、民建大坪村小、新廟小學、三合小學、石龍小學共7所學校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供餐模式轉向食堂供餐,享受學生850人。其余學校到xx年實現(xiàn)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全覆蓋。

(三)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1.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檔案,進一步完善聯(lián)系留守兒童制度。

(1)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全縣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包括留守兒童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校班級、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及聯(lián)系電話、監(jiān)護人等基本信息。各校以班為單位建立留守兒童花名冊,對留守兒童實行動態(tài)管理,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礎。

(2)探索建立留守兒童聯(lián)系卡制度。

案例1 花灘小學作為滎經縣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農村小學,目前,有留守兒童177人,分布在全校27個班級中,占全校學生比例13.7%。為了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工作,學校建立并逐步完善留守兒童聯(lián)系卡制度。落實具體聯(lián)系責任人,各班班主任負責聯(lián)系該班的留守兒童,學校行政人員及領導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聯(lián)系3名留守兒童,隨時掌握、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情況。

民建彝族鄉(xiāng)雙語寄宿制小學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聯(lián)系制度和幫扶制度。班主任負責聯(lián)系該班的留守兒童,每名教師負責聯(lián)系、幫扶一名留守兒童,學校行政人員及領導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聯(lián)系了2名留守兒童,一名好學生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或行為習慣較差的留守兒童“一幫一”手拉手活動,經常與結隊與幫扶學生談心、交流、溝通,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2.廣泛開展思想道德實踐活動。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制定了《滎經縣xx年德育工作要點》(滎教發(fā)[xx]7號),統(tǒng)一安排布置全縣德育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牢記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充分利用開學畢業(yè)、入隊入團、成人儀式等契機,開展有莊嚴感的典禮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團隊活動,并利用張貼標語、校園廣播、黑板報、學校法制宣傳欄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文明禮儀和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

狠抓學生一日常規(guī)工作,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納入對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考核內容。

3.大力開展法制進校園工作。

結合我縣中小學教育工作實際,滎經縣教育局制定了《xx年法制進校園方案》(滎教函[xx]16號),統(tǒng)一安排布置全縣中小學校開展“法制進校園”工作?;窘⒘朔ㄖ平逃贫龋餍栏癜凑战逃空n程計劃設置要求,上好法制教育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認真抓好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第二課堂。組織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wǎng)絡。加強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教育。

案例2 xx年4月上旬,各中小學校利用黑板報開設了班級法制教育陣地,學校同時組織了一期法制教育宣傳專欄。4月中下旬,各中小學校均聘請法制副校長或者司法機關聯(lián)系人到學校開展法制教育講座。部分學校還根據(jù)實際開展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滎經縣教育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把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列為xx年工作要點,并開展了相關工作。4月21日,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到新添中學、石龍小學等學校開展“加強法制宣傳,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主題報告會。4月22日,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到嚴道四小、花灘小學等學校進行“法制進校園”工作調研。

截至目前,全縣近xx0師生無違法犯罪行為發(fā)生,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行為越來越規(guī)范,學生小手牽大手的法制教育活動影響著家長和周圍的鄰居、朋友。

4.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雅安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的指導下,滎經縣各中小學校結合地震災后學生心理輔導,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請相關心理學教師為學生作心理教育講座,使學生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得到及時矯正。

案例3 滎經中學由心理學專職教師陳詩瑞老師在初中部各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并通過學校心聯(lián)小屋、承辦滎經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討會和邀請川大心理學師生到校舉辦心理講座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對學校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增強學生的適應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加強留守兒童工作的管理。

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考核機制。教育局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列入學校工作目標,加強檢查考核。學校和班級每學期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進行總結,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路子;定期對班級、部門和教師進行考評,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工作業(yè)績;加強留守兒童的考核表彰,對各方面表現(xiàn)好和進步大的留守兒童利用“六一”和每期散學典禮進行單項表彰。

6.創(chuàng)新家長學校機制。

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和家訪等途徑,定期對留守兒童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培訓、交流,不斷提高家教水平和監(jiān)護能力,幫助他們更新家教理念,學習掌握家教知識和方法。聘請法制副校長和社區(qū)人士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把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落到實處

1.落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

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積極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一名好學生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或行為習慣較差的留守兒童,學校要求每位學科教師要經常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無償補課、“開小灶”等進行轉差提高工作。

案例4 嚴道四小是一所城鎮(zhèn)完全小學,現(xiàn)有教學班級13個班,學生579人,留守兒童195人,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shù)的33.6%,留守兒童問題正日益凸顯。學校落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大力開展“結對子”活動。班主任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學校發(fā)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或幾個教師負責一個村(居委)的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lián)系。

滎經中學、嚴道一中、嚴道二中、花灘中學、泗坪中學等學校專門為住校的留守兒童開設晚自習,選排教師進行輔導,宿舍管理人員對住校留守兒童關愛呵扶,嚴格管理。

為了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各校均成立了興趣活動小組,讓留守兒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相應的興趣小組。

2.開展人文關愛活動,真情關愛留守兒童。

除了在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外,各學校還要求師生不得歧視留守兒童,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啟發(fā)、引導原則,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訓練,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的能力,不斷彌補他們親情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消極影響??h教育局號召師生為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捐衣物、捐學習用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各學校依托社區(qū)優(yōu)勢,發(fā)揮“五老”作用,讓社區(qū)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如:幫助留守兒童落實解決低保,共同整頓校園周邊環(huán)境,嚴禁上網(wǎng)吧等,積極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

3.建設并充分利用愛心書屋和愛心之家。xx年,我縣建成愛心之家7個、愛心書屋6個;xx年已建成留守學生愛心書屋和留守學生愛心之家28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個。利用愛心書屋和愛心之家,開展有利于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形式多樣的活動,為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學校留守學生之家、留守學生書屋暑期為留守學生開放。

案例5 民建彝族鄉(xiāng)雙語寄宿制小學是滎經僅有的兩個彝、漢雙語學校之一。學?,F(xiàn)有學生300余人,其中留守兒童111名,約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在縣教育局、民建彝族鄉(xiāng)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雅安市教育基金會的援助下,學校準備在鄉(xiāng)政府內建立民建彝族鄉(xiāng)建樂村“留守兒童之家”,目前正在進行物資采購,預計于xx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4.大力開展各類資助和慰問活動。

構建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勤工助學為輔,獎助學金、困難資助等資助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的“獎、貸、助、補、減免”等資助政策,以“不讓一名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為工作目標,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和生活費用。xx年我縣資助留守兒童在內的貧困學生6220人,資助金額達625萬余元;xx年上半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學生數(shù)14744人,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提供教科書學生數(shù)14744人,義務教育階段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shù)1115人。

案例6 xx年4月,關愛留守兒童“恒源祥”品牌向全縣100名留守、孤殘兒童發(fā)放100件愛心毛衣;章浩龍先生自xx年起,長期資助我縣貧困留守學生,4年來先后捐資30余萬元,共資助我縣貧困留守學生260余人,xx年又為胡長保小學50名貧困留守學生帶來360元/人的關愛助學金。今年上半年,“女市長教育基金”、“自貢市對口資助滎經縣困難學生”、“章浩龍基金”、“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等11項國家、愛心企業(yè)和慈善基金已經發(fā)放到位,資助總額為134.11萬元,受惠學生為2082人次; “育英助學計劃”、“微塵基金”、“藍天春蕾女童班”、“音樂之聲 我要上學”、“扶貧移民局資助”、“共青團委尋找?guī)椭щy青少年群體” 6個資助項目已按照上級要求完成資料收集、上報工作,待資金發(fā)放到位,屆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人次將增加約415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不到 20 %,65 %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部分留守兒童學科檢測成績只有40、50分,逃學、厭學現(xiàn)象比較普遍。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xiàn)在不講衛(wèi)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yǎng)人教導,頂撞長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不服管理,逃學、早戀、抽煙、喝酒、說謊、打架,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成為了“問題兒童”。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xiàn)偏差,少數(shù)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大多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

案例7 嚴道四小對100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xiàn)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上課常常發(fā)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一個角落。

4.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出現(xiàn)偏差,教育和關愛力度不夠。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和監(jiān)護人,鄉(xiāng)(鎮(zhèn))政府、村社、社區(qū)忽略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教育,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沒有形成合力,教育和關愛力度不夠。

(二)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于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

2.監(jiān)護管理力度不夠。隔代教育徘徊于溺愛的誤區(qū)。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父母委托的監(jiān)護人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年紀較大的人。天鳳小學對本校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情況進行調查,監(jiān)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占56%;無人監(jiān)護占26%;監(jiān)護人是其他親戚占18%。作為一個特殊的監(jiān)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隔代監(jiān)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重“養(yǎng)”輕“教”, 過分遷就,甚至放任自流,只“養(yǎng)”不“教”;其次,是托管(新型產業(yè)),同時監(jiān)護幾十個小孩,也只能讓孩子們吃飽,按時上學,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夠了解,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法律、安全、衛(wèi)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識的幫助、指導,不能在學習上、心理上予以輔導。

3.教育方法簡單。一部分留守家長有溺愛和偏愛的傾向,把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問題又是簡單粗暴,動輒拳腳,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縱與不管。他們中一些人早出晚歸與社會上閑雜人員來往,沾上小偷小摸惡習或癡迷于電子游戲,光顧不良網(wǎng)吧,整天神智恍惚。

4.溝通難度大,家校聯(lián)系少。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學校老師很難見到孩子父母面對面交流,即便是了解孩子父母的聯(lián)系電話,基于學生的數(shù)量和學生問題的復雜性,教師也很難做到長期堅持與家長溝通并電話反映學生真實表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大部分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主動了聯(lián)系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情況,導致家庭和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的信息溝通不暢。

5.學校教育力不從心。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完全寄望于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心有余力不足。非寄宿制學校的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時間有限,教師對他們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xiàn),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

三、對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擴大寄宿制學校的覆蓋面。讓留守兒童集中到學校學習和生活,一是可以解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jiān)管不力的問題;二是方便學生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有利于同學間的交流,利于留守兒童發(fā)展積極向上、開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基本排除留守兒童在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學校繼續(xù)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學生特點,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為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條件;四是大力開展各類資助,竭力幫助貧困留守兒童。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重視對留守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xiāng)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學校培訓活動,召開家長會,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jiān)護人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4.發(fā)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關愛網(wǎng)絡。各鄉(xiāng)鎮(zhèn)、村(居)委會應盡快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采取積極措施,和學校、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更切合實際地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對于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建立社區(qū)幫扶中心,并組織干部到留守兒童家里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tǒng)籌鄉(xiāng)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組織他們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

篇十五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現(xiàn)狀的調研報告

奎年來,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事件及其受侵害事件逐年增多,對社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危害越來越大,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為了有效的降低這種危害性,連云港市贛榆縣婦聯(lián)聯(lián)合縣司法局組成聯(lián)合調研組,發(fā)放問卷調查800份,其中有效問卷785份,并通過進村進行入戶深度訪談,受訪留守兒童共有583名。

一、背景與現(xiàn)狀

(一)農村留守兒童犯罪主要呈現(xiàn)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比例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逐年增加。二是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年齡越來越低齡化。三是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事件的社會破壞性越來越大。農村留守兒童法律知識匱乏、法制觀念淡薄,往往是他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增強農村留守兒童法制觀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受侵害事件頻發(fā)。近年來,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拐騙、性侵犯等惡性事件屢見報端,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監(jiān)護狀況令人堪憂,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二、主要做法

(一)送法進學校,增加農村留守兒童學法興趣。贛榆縣婦聯(lián)聯(lián)合縣司法局大力開展兒童權益保護宣傳教育,積極為留守兒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此次宣傳活動以學校為主陣地、主渠道,積極推進法制教育進課堂活動,確保農村留守兒童法制宣傳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舉辦以“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為主題的“送法進學校”活動,做到“四個一”:上一堂“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教育課;配一套青少年法制教育圖書音像資料;設置一個青少年法制教育固定宣傳欄;開展一場法律知識有獎問答等方式,激發(fā)廣大中、小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學法興趣和守法意識。

(二)送法到課外,豐富農村留守兒童課外生活。豐富課外生活,讓他們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接受法制教育。縣婦聯(lián)、縣司法局為外出務工者相對較多的幾所“留守兒童之家”送去法制故事、繪畫、漫畫等10多類法制書籍1000多冊,并將創(chuàng)作拍攝的8集《法在身邊》法制情景劇制作成dvd光碟,向全縣“留守兒童之家”贈送發(fā)放。同時,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未成年人保護行動”和“爭做文明守法小公民”活動,并與一些家庭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結成“一幫一”對子,著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三)送法到身邊,開辟農村留守兒童綠色通道。為有效保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開辟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向全縣所有留守兒童之家發(fā)放了法律援助卡,按照“應援盡援”的要求,對涉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法律問題,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條件,實行隨來隨辦;各鄉(xiāng)鎮(zhèn)法律援助工作站還負責收集登記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資料庫,優(yōu)先受理、精心辦理涉及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案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全縣累計辦理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三、存在問題和原因

(一)家庭原因: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子女的教育基本上失控,使得農村留守兒童處于無人管教的地步。

(二)學校原因:一部分學校只注重升學率和在校學生的管理,學生在家中的時間缺少有效監(jiān)管。

(三)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沒有形成各級組織齊抓共管的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

贛榆縣婦聯(lián)立足實際,下一步將聯(lián)合縣司法局,進一步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的長效機制。建立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體系,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模式,使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滲透于各個方面。縣司法局將有計劃地培養(yǎng)法制教育師資隊伍,還應加強對全體教師法律知識的培訓,不斷強化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的師資力量。

留守兒童教育報告15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1調查內容:xx山區(qū)農村留守兒童調查目的:通過對當?shù)夭糠值貐^(qū)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了解當?shù)剞r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以及其物質需求同心理需…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留守兒童信息

  • 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報告3篇
  • 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報告3篇97人關注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改善和發(fā)展民生,關愛留守兒童,將教育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樂陽小學精心組織,統(tǒng)籌安排,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推進學校各項民生工程順利開展,現(xiàn) ...[更多]

  •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報告4篇
  •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報告4篇92人關注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在蘇北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調查資料顯示,僅連云港市就產生了近 16 萬的留守兒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 0-14 周歲以下的留守兒童 52675 人,祖 ...[更多]

  • 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十五篇)
  • 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十五篇)85人關注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shù)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 ...[更多]

  • 學校留守兒童報告6篇
  • 學校留守兒童報告6篇81人關注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改善和發(fā)展民生,關愛留守兒童,將教育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樂陽小學精心組織,統(tǒng)籌安排,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推進學校各項民生工程順利開展,現(xiàn) ...[更多]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報告13篇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報告13篇70人關注

    當今社會,經濟建設飛速發(fā)展,產業(yè)結構加快調整,推動了城市化進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紛紛崛起,這就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與此同時,開放的城市拉大了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 ...[更多]

  • 留守兒童教育報告15篇
  • 留守兒童教育報告15篇55人關注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1調查內容:xx山區(qū)農村留守兒童調查目的:通過對當?shù)夭糠值貐^(qū)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了解當?shù)剞r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以及其物質需 ...[更多]

  • 留守兒童培訓報告4篇
  • 留守兒童培訓報告4篇46人關注

    xx年暑假,在xx培訓班xx分校度過了難忘而又值得珍藏的時刻,拿出來品味的四十天,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讓我認識到: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xx培訓班主要從事xx各鄉(xiāng)鎮(zhèn)的留 ...[更多]

教學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