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范文網
當前位置:報告大全 > 工作報告 > 報告范文

數據實驗報告9篇

發(fā)布時間:2023-11-05 15:40:01 查看人數:15

數據實驗報告

篇一 數據庫實驗報告

數據庫實驗報告

課 程 實 驗 報 告

課程名稱:

學 號:

v202341129

姓 名:

吳光藝

指導老師:

胡 侃

專業(yè)班級:

計算機1402班

報告日期:

2023年4月22日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一.實驗目的

1.通過對某個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的安裝使用,初步了解dbms的工作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架構

2.熟悉通過sql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完成下面的sql語句

3.學習系統(tǒng)的備份功能,學習系統(tǒng)的身份、權限配置操作,了解系統(tǒng)的查詢性能分析功能。

4.熟悉通過sql對數據進行完整性檢查性控制

二.實驗平臺

操作系統(tǒng):win7 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

server2023r2 交互式查詢語言:sql語言

三.實驗要求

1.在rdbms中建立一個數據庫,進行實驗所要求的各種操作,所有的sql操作均在此建立的的新數據庫進行

(轉 載于: 酷貓寫作范文網)

2.根據一下要求認真進行實驗,記錄所有的實驗用例 數據定義:基本表的創(chuàng)建,修改和刪除,視圖的創(chuàng)建和刪除。

數據操作:完成各類查詢操作(單表查詢,連接查詢,嵌套查詢,集合查詢);完成各類更新操作(插入數據,刪除數據,思想匯報專題修改數據,增加數據)

視圖的操作:視圖的定義(創(chuàng)建和刪除),查詢,更新(注意更新的條件) 3.使用sql對數據進行完整性控制(觸發(fā)器),用實例證實,當操作違反了完整性約束條件時,系統(tǒng)是如何處理的

四.實驗內容

1.sql練習部分:

創(chuàng)建三個關系:

商品表商品名稱、商品類型

goodsgname char(20),gtype char(10)

主關鍵字為(商品名稱)。商品類型為(電器、文具、服裝。。。)

商場商場名稱,所在地區(qū)

plazapname char(20),parea char(20)

主關鍵字為商場名稱。所在地區(qū)為(洪山、漢口、漢陽、武昌。。。)

銷售價格表商品名稱、商場名稱、當前銷售價格、目前舉辦活動類型

salegname

(10)

主關鍵字為(商品名稱、商場名稱)。舉辦活動類型為(送券、打折),也可為空值,表示當前未舉辦任何活動。表中記錄如(‘哈森皮靴’,‘亞貿廣場’,200,‘打折’),同一商場針對不同的商品可能采取不同的促銷活動。

create table goods

(

gname char(20) primary key,gtype char(10) char(20),pname char(20),price float,atype char

);

--主關鍵字為(商品名稱)。商品類型為(電器、文具、服裝。。。)

create table plaza

(

pname char(20) primary key,parea char(20)

);---- 商場商場名稱,所在地區(qū)

create table sale

(

gname char(20),pname char(20),

price float,

atype char(10),

primary key(gname,pname),foreign key(gname) references goods(gname),foreign key(pname) references plaza(pname)

--銷售價格表商品名稱、酷貓寫作范文網商場名稱、當前銷售價格、目前舉辦活動類型 );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 ('電風扇','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電腦','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彩電','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空調','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熱水器','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鋼筆','文具');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練習本','文具');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墨水','文具');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書包','文具');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橡皮','文具');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西裝','服裝');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襯衣','服裝');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裙子','服裝');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內褲','服裝');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蘇寧','洪山');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國美','洪山');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中百','洪山');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國泰','洪山');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家樂福','漢口');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大洋百貨','武昌');

insert into plaza values('武商','武昌');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風扇','蘇寧',25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風扇','國美',288,'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風扇','中百',28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風扇','國泰',275,'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風扇','家樂福',18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腦','蘇寧',5000,'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腦','國美',5200,'');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腦','中百',6400,'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電腦','國泰',5800,'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彩電','蘇寧',2700,'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彩電','國美',2300,'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彩電','大洋百貨',2900,'');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熱水器','蘇寧',8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熱水器','國美',4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熱水器','中百',570,'');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熱水器','大洋百貨',620,'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鋼筆','中百',1,'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鋼筆','大洋百貨',5,'');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鋼筆','家樂福',3,'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練習本','中百',12,'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練習本','國泰',13,'');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練習本','家樂福',6,'');

insert into sale values('墨水','中百',8,'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墨水','國泰',10,'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墨水','武商',15,'');

范文寫作下頁

數據庫實驗報告

insert into sale values('書包','中百',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書包','家樂福',8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書包','武商',1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橡皮','中百',2,'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橡皮','家樂福',5,'');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長褲','中百',1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長褲','家樂福',3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長褲','武商',590,'');

insert into sale values('長褲','國泰',288,'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袖','中百',18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袖','家樂福',459,'');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袖','武商',11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袖','國泰',26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裙子','中百',28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裙子','家樂福',48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裙子','武商',588,'送券');

insert into sale values('裙子','國泰',12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褲','中百',99,'');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褲','家樂福',118,'打折');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褲','武商',198,'');

insert into sale values('短褲','國泰',88,'');

update sale

set atype='null'

where atype='

';

6

table goods

table plaza

table sale

7

(轉載于: 在點 網)

2.數據更新:范文top100

1)向上述表格中用sql語句完成增、刪、改的操作;

2)編寫一個觸發(fā)器,并測試該觸發(fā)器;

3)將sale表中的打折記錄插入到新表sale_cheap中,并基于sale_cheap表創(chuàng)建一個統(tǒng)計每個商場各自打折商品平均價格的視圖。

create table sale_cheap

8

(

gname char(20),pname char(20),

price float,

insert into sale_cheap(gname,pname,price,atype)

select gname,pname,price,atype

from sale

where atype='打折';

create view pxsale(pname,avg_price)

as

select pname,avg(price)

from sale_cheap

group by pname atype char(10),primary key(gname,pname),foreign key(gname) references goods(gname),foreign key(pname) references plaza(pname)

9

3.用sql語句完成下述查詢需求:

1)查詢所有以“打折”方式銷售的商品的當前銷售情況,并按照價格的降序排列;select gname,price

from sale

where atype='打折'

order by price desc;

2)查詢所有沒有任何活動的商品及其所在的商場,結果按照商品排序;

10

上頁 下頁

數據庫實驗報告

select gname,pname

from sale

where atype=null

order by gname;

3)查詢價格在200~500元之間的商品名稱、所在的商場名稱、價格,結果按照商場名稱排序;

select gname,pname,price

from sale

where price between 200 and 500

order by pname;

4)查詢每種商品的最低價格、商品名稱;

select gname,min(price)

from sale

group by gname;

5)查詢以“送券”方式銷售的商品總數超過30種的商場名稱;

select pname

from sale

where atype='送券'

group by pname having count(*)>;15

6)查詢以“送券”方式銷售的商品總數超過30種的商場所在地區(qū);

select parea

from plaza

where plaza.pname in

(

select sale.pname

from sale

where atype='送券'

group by sale.pname having count(*)>;

7)查詢價格為下列取值之一的商品名稱、所在商場名稱、目前舉辦活動的類型,(88、188、288、388、488、588、888);

select gname,pname,atype

from sale

where price in(88,188,288,388,488,588,888)

8)查詢以“老”字開頭的所有商品的名稱;(ps:由于三個關系設計的時候沒有注意題目的要求,所以沒有符合的選項,故自己有另外建了一個)

create table goods

(

gname char(20) primary key,gtype char(10)

);

--主關鍵字為(商品名稱)。商品類型為(電器、文具、服裝。。。)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 ('電風扇','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電視','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冰箱','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老花鏡','電器');

insert into goods values('老干媽','電器');

select *

from goods

where gname like '老

%';

9)查詢同時銷售“剃須刀”和“電池”的商場名稱;

select s1.pname

from sale s1,sale s2

where s1.pname=s2.pname and s1.gname='剃須刀'

and s2.gname='電池'

10)查詢不舉辦任何活動的商場;

select distinct pname

from sale

except

select distinct pname

from sale

where atype is not null;

11)查詢所銷售的商品包含了“校園超市”所銷售的所有商品的商場名稱。

select distinct pname

from sale sx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ale sy where pname='校園超市'

and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sale sz where sz.pname=sx.pname and sz.gname=sy.gname));

2.軟件功能學習部分

(1)學習系統(tǒng)的備份功能。

利用sql server本身帶有的備份功能(dts)把數據庫全部或者差額定時備份到某個目錄,一旦備份成功,這時候在指定的備份目錄下有.bak文件存在,選擇sqlserver 服務器的數據庫,單擊鼠標右鍵,選擇“所有任務”選“備份數據庫”即可

(2)學習系統(tǒng)的身份、權限配置操作。

打開“ssms—sql server實例—安全性—登錄名”,右鍵選擇“新建登錄名”,選擇身份驗證模式(身份驗證模式不同,帳戶類型也不一樣,),輸入名字,并為該用戶選擇一個默認數據庫(比如默認為master數據庫)。該賬戶建立好之后,建立數據庫用戶,以便用戶可以訪問數據庫,對數據庫進行操作。我們在建立數據庫用戶時,其實就是映射登錄用戶,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登錄名和數據庫用戶名是一致的。操作方法:打開“ssms—sql server實例—具體的數據庫—安全性—數據庫用戶”;最后是在具體的數據庫對象(比如表)上授予具體的權限,三種權限:授予、回收、拒絕。

上頁 下頁

數據庫實驗報告

(3)了解系統(tǒng)的查詢性能分析功能。

查詢優(yōu)化有下面3種方法:

a建立索引,建立“適當”的索引是實現查詢優(yōu)化的首要前提;

b重寫sql語句(即重寫查詢語句),sql server中有一個“查詢分析優(yōu)化器”,它可以計算出where子句中的搜索條件并確定哪個索引能縮小表掃描的搜索空間,也就是說,它能實現自動優(yōu)化;

c其他優(yōu)化方法(調整參數,建立視圖,臨時表等)

五.實驗體會 通過數據庫的多次的上機實驗,使我對數據庫以及sql語言有了一個更透徹的理解,對以前上課學習到的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通過自己上機實驗,對很多以前不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問題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在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也能夠適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自己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

通過這次設計,我受益非淺,親身體驗了數據庫設計的全過程,在實踐中了解了數據庫系統(tǒng)設計的步驟、流程以及思路,增長了在數據庫設計方面的見識,我深刻認識到以前所學的基礎課程的重要性,也使我們掌握了很多新知識,特別是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體會到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16

上頁

篇二 數據庫課程設計實驗報告

數據庫課程設計實驗報告

導語:通過本課程設計,培養(yǎng)學生具有c/s模式的數據庫應用軟件系統(tǒng)的設計和開發(fā)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據庫課程設計實驗報告,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數據庫課程設計實驗報告(1)

有關于數據庫實驗的心得體會,總的來說,受益匪淺。在這些天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建表,導入數據,查詢,插入。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機會用電腦自己進行實踐,沒接觸的時候總是覺得它比較深奧或是不可接近的新型語言,盡管自己對c語言非常感興趣,但還是有些心理上的陌生感。學習數據庫就和我們平時的其它科目學習一樣感覺它有永無止境的知識,數據庫是我在高中時候聽過,到了大學漸漸了解了些,但就其原理性的內容還不知道,也就是根本就不清楚什么是數據庫,只是知道一個所謂的中國字典里的名詞。我認識它是從我接觸實驗運作開始的,剛開始就是建立數據庫,兩種驗證模式,沒什么東西但還覺得不錯。進而就是操作語言了,緊接著就是觸發(fā)器的使用,進而對數據庫高級的使用,等等。 開始知道數據庫的時候想學,不知道從何而起,不懂的話怎么問,從什么地方學起。后來到大三開學后有數據庫原理必修課,非常高興。當時感覺sql sever數據庫管理既然是單獨一門課程一定會講的比較細,也能學到真正實用的內容。學了這門課以后發(fā)現和我想的基本是一樣的,老師對學生也比較和藹可親,對我們要求也不是很緊。讓每個人都覺得輕輕松松就能把這門課程學完,沒有多么緊張的作業(yè),也沒有太苛刻的要求。

當老師在最后說這個課程結束了,回顧一下以前老師給我們講過的東西,真的有很多是我們應該去注意的。學習完sql sever數據庫后感覺可分兩大塊,一塊是開發(fā),一塊是管理。開發(fā)主要是寫寫存儲過程、觸發(fā)器什么的,還有就是用oracle的develop工具做form。有點類似于程序員。開發(fā)還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自己沒有真正做過,但感覺應該會比較辛苦,是青春飯;管理則需要對sql sever數據庫的原理有深刻的認識,有全局操縱的能力和緊密的思維,責任較大,因為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弄掉整個數據庫,相對前者來說,后者更看重經驗。這些東西都是從老師哪里和朋友的討論中得到的心得,也希望其他朋友能多多向老師和朋友請教,如果是個人單獨靠自己來完成一個完美的數據庫我覺得比較困難,現在基本上都是團隊類型的,而且他們的效率高開發(fā)的周期也快。由于數據庫管理的責任重大,很少公司愿意請一個剛剛接觸sql sever的人去管理數據庫。對于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新手而且電子商務的專業(yè),個人認為可以先選擇做管理,有一定經驗后轉型,去做數據庫的開發(fā)。當然,這個還是要看人個的實際情況來定。

sql server數據庫的實驗學習使我對數據庫的有了新的進步,以后再看到也就不至于什么也不懂,其實那么多數據庫我覺得學好一門就行,只是他們的語言可能不大一樣,學好一門后就可去認識其它的,這樣應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我學習c語言,當時不能說是學習的棒,但不算差。所以我對以后的語言感覺都不是很困難,了解了vb、c++還有網頁中用的html語言、asp語言都能看懂,起碼可以對別人的東西進行了一下修改。因此,我感謝數據庫老師給了我有用的知識,以便我在以后學習或認識更多的內容能有新的方法和思維,也能更加有效和快速的去消化吸收新的`東西。希望在今后中,sql server能給我更多幫助。感謝學校開設這樣一門優(yōu)秀使用的課程,讓我對數據庫有了更深的了解。

數據庫課程設計實驗報告(2)

由于平時接觸的都是一些私人項目,這些項目大都是一些類庫,其他人的交流相對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也就不考慮規(guī)范化的文檔。實際上從學習的經歷來看,我們接觸的知識體系都是屬于比較老或比較傳統(tǒng)的,與現在發(fā)展迅速的it行業(yè)相比很多情況已不再適用,尤其是當開源模式逐漸走近開發(fā)者后更是如此。

雖然這次是一個數據庫課程設計,由于本人在選擇項目的時候是本著對自己有實際應用價值的角度考慮的,所以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數據庫以外的設計。對于ooa/ood的開發(fā)模式有時不免要提出一些疑問,uml是設計階段的工具,而它基本涵蓋了軟件設計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說按照這一軟件工程的正常流程,在動手寫第一句代碼之前,開發(fā)人員已經非常熟悉軟件產品了,這對于相當有經驗的架構師一類人說可能會很容易,但是我們作為學生,連足夠的編碼經驗都沒有,卻首先被教授并要求先ooa再oop,這樣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文檔與編碼對不上號,在修改代碼的時候基本不會再去審查文檔和先前的分析。甚至根本就是現有代碼再有文檔,即便是這種情況,代碼與文檔還是不對應。不可否認,在傳統(tǒng)軟件工程的詳細設計之前的項目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利于項目開發(fā)的部分的。所以我就一直在尋找適合我——針對探究型項目——的開發(fā)模式,這次的項目也算是一次嘗試,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會太短。

回到數據庫設計上了,這次的數據庫設計我是嚴格按照數據庫建模的步驟來進行的,老實說我并沒有感覺這樣的流程對開發(fā)帶來多大的幫助,反倒是覺得將思維轉化為圖表很浪費時間??傮w上來說這次的項目也不是很大,而且在數據庫的設計上比較保守,也就是說實際上數據庫設計還可以再完善完善的。隨著我對計算機領域的拓寬和加深,我也會靜下心來思考在接觸計算機之前的行為,很多次我能深切感覺到,其實我的大腦(未于別人比較)本身就是在使用一種更接近關系數據庫的方式來記憶,所以我很可恨自然的設計出符合三范式的表結構來,即便我不知道這些范式的確切含義。可能就像“范式不太容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一樣,在“讓工具用圖標表述我的思維”時費了一番力氣。

從我作為項目的提出人和實現者來看,這是個失敗的項目,結合幾次教學項目的的實踐,發(fā)現這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主觀原因占多數,比如,嘗試新的開發(fā)方式,根據設計花了太多的時間來抽象出公用的庫而忽略業(yè)務邏輯。就這次項目而言,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使用了新的開發(fā)環(huán)境(vim),這是首次在脫離高級ide的情況下編碼。

2、使用了新的開發(fā)語言(python,actionscript3),因為我一直比較喜歡“學以致用”,而且這樣的“數據驅動型”軟件的整套自實現的庫都已經完成了,但是由于語言本身的差異,遷移時問題很多,當發(fā)現這一點是,已沒有多少有效剩余時間了。

3、編碼流程的不妥,我比較喜歡從底層的庫開始開發(fā),因為一旦庫測試通過,將很容易將它放到不同的表示層下。但如果庫沒有測試成功,將導致整個項目沒有任何可視化模型,所以這次的項目無法提交“可運行的代碼”。

4、實踐目的的不同,我輕易不放棄鍛煉的機會,事實上,有機會就一定要比以前有所突破,總是照搬以前的做法還不如就不做呢。這個前提是因為現在能完全用來的學習的時間比較多,等到工作時再這樣做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此當然要抓緊機會了。不過還有一個隱藏原因,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其實“遇到的問題數跟人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5、客觀原因在這里就不說了。

由于項目還未完成,暫時無法提出需要改進了地方。

篇三 access數據庫實驗報告

《數據庫及其應用》

(課程編號:b0901000)

實驗報告

(2013-2014學年第2學期)

實驗成績:

學 號:

姓 名:

專業(yè)班級:

課 堂 號:

任課教師:

完成日期: 20xx.05.27

直接啟動access,或在“文件”選項卡中選擇“新建”命令項,出現新建空數據庫的backstage視圖界面。在窗口左側列出了可以執(zhí)行的命令項。包括“打開”、“最近使用文件”、“新建”、“幫助”、“選項”等。

②已有打開數據庫的backstage視圖

若已打開數據庫,單擊“文件”選項卡,進入當前數據庫的backstage視圖。包括“數據庫另存為”、“關閉數據庫”、“信息”“打印”“保存并發(fā)布”等。

(2)觀察功能區(qū):了解組成功能區(qū)的選項卡。

①功能區(qū)主選項卡包括“文件”、“開始”、“創(chuàng)建”、“外部數據”和“數據庫工具”。每個選項卡都包含多組相關命令。在功能區(qū)選項卡上,某些按鈕提供選項樣式庫,而其他按鈕將啟動命令。4個主要命令選項卡為后四個。

②有一些選項卡屬于上下文命令選項卡,根據當前的操作出現或轉換。

③快速訪問工具欄。出現在窗口頂部access圖標右邊顯示的標準工具欄,它將常用操作

命令顯示在這里,用戶可以單擊按鈕進行快速操作。用戶可以定制該工具欄。

④快捷鍵。執(zhí)行命令的方法有多種。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與命令相關聯的`鍵盤

快捷方式。在功能區(qū)中可以使用鍵盤快捷方式。

(3)觀察導航窗格。各種對象的顯示組合。

4.access選項及其設置

在backstage視圖中選擇“選項”命令單擊,進入access選項對話框窗口。在該窗口可設置默認文件夾等。選擇“當前數據庫”頁,在該頁面可設置文檔窗口顯示方式、定制導航窗格、定制工具欄的項目等。

#.回答問題

(1)啟動access一般有幾種方法?

答:3種.

1.單擊“開始”按鈕,選擇“所有

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access 2010”菜單項單

擊。

2.雙擊access桌面快捷方式(若沒有快捷方式可先創(chuàng)建)。

3.打開“計算機”窗口,找到要操作的access數據庫文件,雙擊

(2)按鍵退出access,對應的鍵是什么?

答:alt+f4

(3)幾種方式進入backstage視圖?

答:2種。通過“開始”按鈕或桌面access快捷方式啟動進入backstage視圖。

篇四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實驗五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實驗五

一.實驗內容:

實現哈夫曼編碼的生成算法。

二.實驗目的:

1、使學生熟練掌握哈夫曼樹的生成算法。

2、熟練掌握哈夫曼編碼的方法。

三.問題描述:

已知n個字符在原文中出現的頻率,求它們的哈夫曼編碼。

1、讀入n個字符,以及字符的.權值,試建立一棵huffman樹。

2、根據生成的huffman樹,求每個字符的huffman編碼。并對給定的待編碼字符序列進行編碼,并輸出。

四.問題的實現

(1)郝夫曼樹的存儲表示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weight;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樹

郝夫曼編碼的存儲表示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編碼

(2)主要的實現思路:

a.首先定義郝夫曼樹的存儲形式,這里使用了數組

b.用select遍歷n個字符,找出權值最小的兩個

c.構造郝夫曼樹ht,并求出n個字符的郝夫曼編碼hc

總結

1.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在調用select這個函數時,想把權值最小的兩個結點的序號帶回huffmancoding,所以把那2個序號設置成了引用。

2.在編程過程中,在什么時候分配內存,什么時候初始化花的時間比較長

3.最后基本上實現后,發(fā)現結果仍然存在問題,經過分步調試,發(fā)現了特別低級的輸入錯誤。把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中的s2寫成了i

附:

//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樹

typedef struct{

int weight; //字符的權值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編碼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

//選擇n個(這里是k=n)節(jié)點中權值最小的兩個結點

void select(huffmantree &ht,int k,int &s1,int &s2)

{ int i;

i=1;

while(i<=k && ht[i].parent!=0)i++;

//下面選出權值最小的結點,用s1指向其序號

s1=i;

for(i=1;i<=k;i++)

{

if(ht[i].parent==0&&ht[i].weight

}

//下面選出權值次小的結點,用s2指向其序號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break;

}

s2=i;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ht[i].weight

}

}

//構造huffman樹,求出n個字符的編碼

void huffmancoding(huffmantree &ht,huffmancode &hc,int *w,int n)

{

int m,c,f,s1,s2,i,start;

char *cd;

if(n<=1)return;

m=2*n-1; //n個葉子n-1個結點

ht=(huffmantree)malloc((m+1)*sizeof(htnode)); //0號單元未用,預分配m+1個單元

huffmantree p=ht+1;

w++; //w的號單元也沒有值,所以從號單元開始

for(i=1;i<=n;i++,p++,w++)

{

p->;weight=*w;

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m;++i,++p)

{

p->;weight=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n+1;i<=m;i++)

{

select(ht,i-1,s1,s2); //選出當前權值最小的

ht[s1].parent=i;

ht[s2].parent=i;

ht[i].lchild=s1;

ht[i].rchild=s2;

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

}

//從葉子到根逆向求每個字符的郝夫曼編碼

hc=(huffmancode)malloc((n+1)*sizeof(char*)); //分配n個字符編碼的頭指針變量

cd=(char*)malloc(n*sizeof(char)); //分配求編碼的工作空間

cd[n-1]='';//編碼結束符

for(i=1;i<=n;i++) //逐個字符求郝夫曼編碼

{

start=n-1; //編碼結束符位置

for(c=i,f=ht[i].parent;f!=0;c=f,f=ht[f].parent) //從葉子到根逆向求編碼

{

if(ht[f].lchild==c)cd[--start]='0';

else

cd[--start]='1';

}

hc[i]=(char*)malloc((n-start)*sizeof(char)); //為第i個字符編碼分配空間

strcpy(hc[i],&cd[start]);//從cd復制編碼到hc

}

free(cd); //釋放工作空間

}

void main

{ int n,i;

int* w; //記錄權值

char* ch; //記錄字符

huffmantree ht;

huffmancode hc;

cout<<'請輸入待編碼的字符個數n=';

cin>;>;n;

w=(int*)malloc((n+1)*sizeof(int)); //記錄權值,號單元未用

ch=(char*)malloc((n+1)*sizeof(char));//記錄字符,號單元未用

cout<<'依次輸入待編碼的字符data及其權值weight'<

for(i=1;i<=n;i++)

{

cout<<'data['<

}

篇五 sql數據庫制作考務管理系統(tǒng)實驗報告

sql數據庫制作考務管理系統(tǒng)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

2. 熟悉掌握asp語言的應用

3. 掌握asp的頁面結構和內置對象

4. 掌握asp與sql server數據庫的連接和應用

5. 掌握asp 另外一個重要的語言——javascript,并熟悉它的應用

6.制作一個功能完善的考務管理系統(tǒng)

7.能夠獨立的完成系統(tǒng)策劃,系統(tǒng)分析和程序的編寫

8. 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驗內容

制作一個考務管理系統(tǒng),用于從考生報名、產生準考證到錄取考生和打印成績單即對考生考試和錄取全過程的考務管理,系統(tǒng)要實現的功能有:考生報名,按報名順序產生報名號;產生準考證號和打印準考證;輸入考生成績和輸入錄取合格標準;根據合格標準錄取上線考生;打印考生成績單和錄取通知書;設置系統(tǒng)用戶和系統(tǒng)初始化。

三、實驗環(huán)境

1、windows xp或 windows xx;

2、安裝 microsoft sql server xx 個人版。

3、iis 5.0及以上版本和瀏覽器ie5.5及以上版本

4、macromedia dreamwezver8等相關軟件

四、實驗步驟

首先:配置環(huán)境,安裝sql server,macromedia dreamwezver8。

第二:對要做的系統(tǒng)進行構思、策劃、布局。

第三:建立數據庫kaoshi及數據表:學生信息表(student),用戶表(yonghu),考生表(biaozhun)。

第四:建立連接數據庫的文件conn.asp,其代碼如下所示:

<%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provider=sqloledb;' & 'data source=localhost;initial catalog=ksd;user id=sa;password=100200;'

%>;

第五:制作各個網頁并聯接所有需要聯接的網頁。

第六:運行整個系統(tǒng),查找是否有錯誤,并進行修改直至整個系統(tǒng)運行無誤。

五、實驗過程與分析

(一)系統(tǒng)分析與總體設計

現在用計算機來進行考生的管理及考生的`錄取已普遍存在。因如果用人來進行這項工作將十分煩瑣,系統(tǒng)管理員需要劃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不能保證其正確率。

而用考務管理系統(tǒng)可以簡化管理員的工作,還會提高工作的正確率。以下將對考務管理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設計。

(1)系統(tǒng)的功能描述

考務管理系統(tǒng)包括學生報名管理、考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維護三大模塊。

考生報名管理 包括報名處理、產生準考證、打印準考證和退出系統(tǒng)等4項功能。

考生成績管理 包括考生成績錄入、合格標準錄入、錄取考生、打印成績單和打印錄取通知單等5項功能。

系統(tǒng)維護 包括用戶設置和系統(tǒng)初始化等2項功能。

用戶通過系統(tǒng)菜單執(zhí)行相應的操作。

(2)數據庫設計

本系統(tǒng)以sql server xx作為數據庫平臺。在sql server xx中設計一個數據庫kaoshi,其中包含如下數據表。

1.student表

該表用于存放所有考生記錄,包括基本數據.表的結構如圖2所示。

2biaozhun表

該表用于存放錄取考生的合格標準,其中只有一個記錄,該記錄指出各門課程的最低分和總分的最低分。只有各門成績和總分都超過這個標準的考生才能被錄取。該表的結構如圖3所示。

3.yonghu表

該表用于存放本系統(tǒng)用戶的信息。包括用戶的用戶名、密碼和級別(只分“一般操作員”和“系統(tǒng)管理員”兩類)。該表結構如圖4所示。

六、實驗結果與總結

實驗中的考務管理系統(tǒng)是經過很多次的測試、修改再測試、再修改才完成的。也就是在多次的測試修改的過程中使我學發(fā)現了很多平時上課發(fā)現不了的問題,也發(fā)現了自己學習這門課程的薄弱的地方和學的不足的地方。通過實驗期間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查找問題原因、解決問題及進一步完善考務管理系統(tǒng)的過程,我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經過一次獨立完成系統(tǒng)給我以后編程打下了基礎,讓我面對的不再是茫然和無措,而是有條不紊的思緒和完成的信心。所以這次實驗對我來說是一筆極大的財富。

當然,在實驗中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系統(tǒng)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這主要是我對asp與sql server數據庫的連接和應用不熟悉和經驗不足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還要在以后繼續(xù)學習,以求做的更好。

篇六 北郵數據結構實驗報告線性表

北郵數據結構實驗報告線性表

實驗報告;課程名稱:數據結構班級:軟件工程實驗成績:;1206;實驗名稱:打印機隊列模擬學號:20124848批;程序的設計;實驗編號:實驗一姓名:實驗日期:2014年5月2;一、實驗目的;對隊列的理解;對stl中的queue的使用;實驗仿真一個網絡打印過程;二、實驗內容與實驗步驟流程圖;這個任務隊列的測試使用stl隊列適配器;具體地說,每一行中包含的信息是

實 驗 報 告

課程名稱:數據結構 班級:軟件工程實驗成績:

1206

實驗名稱:打印機隊列模擬學號:20124848 批閱教師簽字:

程序的設計

實驗編號:實驗一 姓名: 實驗日期:2014年5 月 24 日

一、實驗目的

對隊列的理解

對stl中的queue的使用

實驗仿真一個網絡打印過程

二、實驗內容與實驗步驟流程圖

這個任務隊列的測試使用stl隊列適配器。程序要求完成模擬的實現共享打印機。這個打印機使用先進先出隊列。仿真是通過讀取和處理事件數據文件的列表。一個有效的數據文件中的每一行包含信息打印作業(yè)和提交這份工作的時間。

具體地說,每一行中包含的信息是提交工作的時間(以秒為單位),和在頁面的工作長及工作的計算機的名稱。在模擬的開始,每個這些事件的每一個應該被程序所讀,存儲在繼承工作負載隊列。程序應該通過循環(huán)遞增計數器或while-loop模擬時間的流逝。程序應該將計數器初始化為零,然后依次增加1秒。當模擬等于當前時間的打印作業(yè)的提交時間在工作隊列的前面,一個打印作業(yè)完成。當這一切發(fā)生的時候,從工作隊列取出這個事件,然后把它放在另一個隊列對象。這個隊列對象存儲已完成的打印作業(yè)。當程序仿真其他的打印工作的時候,這些工作在隊列等待。

win8,visual c++ 6.0

四、實驗過程與分析

(1)實驗主要函數及存儲結構

main.cpp 包括主函數和主要的功能

simulator.h 仿真類的聲明

simulator.cpp 仿真類的定義

event.h 事件類的聲明

event.cpp - 事件類的定義

job.h 作業(yè)類的聲明

job.cpp 作業(yè)類的.定義

arbitrary.run 包括任意打印作業(yè)數的數據文件

arbitrary.out 輸出 arbitrary.run

bigfirst.run 包括打印較大作業(yè)的數據文件

bigfirst.out 輸出 bigfirst.run

(2)實驗代碼

#ifndef fifo_h //fifo.h

#define fifo_h

#include 'simulator.h'

class fifo:public simulator{

protected:

queue waiting;

priority_queue priority_waiting;

public:

fifo(int seconds_per_page);

void simulate(string file);

};

bool operator < (event evtleft,event evtright);

#endif

#include 'fifo.h' //fifo.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fifo::fifo(int seconds_per_page):simulator(seconds_per_page){ }

void fifo::simulate(string file){

int finish_time = 0;

float agg_latency = 0;

int totaljob =0;

event evt;

if(file.find('arbitrary')!= string::npos){

string outfile ='arbitrary.out';

ofstream osf(outfile.c_str);

loadworkload(file);

osf<<'fifo simulation '<

for(int time =1;!waiting.empty||!workload.empty;time++){ while(!workload.empty && time ==

workload.front.arrival_time){

evt= workload.front;

osf<<' arriving: '<

workload.pop;

}

if(!waiting.empty && time >;= finish_time){

totaljob ++;

evt = waiting.front;

agg_latency += time - evt.arrival_time;

osf<<' servicing: '<

finish_time = time + evt.getjob.getnumpages * seconds_per_page;

}

}

osf<<' total job '<

osf<<' aggregate latency: '<

osf<<' mean latency : '<

return;

}

if(file.find('bigfirst') != string::npos){

string outfile = 'bigfirst.out';

ofstream osf(outfile.c_str);

loadworkload(file);

osf<<'fifo simulation '<

for(int time

=1;!priority_waiting.empty||!workload.empty;time++){

while(!workload.empty && time ==

workload.front.arrival_time){

evt= workload.front;

osf<<' arriving: '<

workload.pop;

}

if(!priority_waiting.empty && time >;= finish_time){

totaljob ++;

evt = priority_waiting.top;

agg_latency += time - evt.arrival_time;

osf<<' servicing: '<

finish_time = time + evt.getjob.getnumpages * seconds_per_page; }

}

osf<<' total job '<

osf<<' aggregate latency: '<

osf<<' mean latency : '<

return;

}

cerr<<'the program don't know what algorithm to use'<

cerr<<'you should specify the file name with arbitrary or bigfirst'<

bool operator < (event evtleft,event evtright){

return evtleft.getjob.getnumpages <

evtright.getjob.getnumpages;

}

五、實驗結果總結

經測試,功能較為完整。代碼流程簡圖如下:

通過這次實驗,我了解了有關隊列方面的知識。掌握了隊列的邏輯結構,抽象數據類型,隊列的存儲方式等。運用先進先出表,仿真了網絡打印隊列。這都使我對數據結構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與幫助。在實驗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從開始時對隊列運算的不熟悉,到逐漸查找資料,從而完成了實驗;六、附錄;-《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以及網上資料;

逐漸查找資料,從而完成了實驗。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將繼續(xù)努力,加強對堆棧,隊列等知識的學習,以達到精益求精。

六、附錄

-《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以及網上資料

篇七 c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c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數據結構(c語言版)實驗報告;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號:____201240703061_____;班級:_________軟件二班________;姓名:________朱海霞__________;指導教師:___劉遵仁_____________;青島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13年10月;實驗1;實驗題目:順序存儲結構線性表的插入和刪除;實驗目

數據結構(c語言版) 實驗報告

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學號:____201240703061_______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軟件二班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朱海霞______________

指導教師:___劉遵仁________________

青島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2013年10月

實驗1

實驗題目:順序存儲結構線性表的插入和刪除

實驗目的:

了解和掌握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和順序存儲結構,掌握線性表的基本算法及相關的時間性能分析。

實驗要求:

建立一個數據域定義為整數類型的線性表,在表中允許有重復的數據;根據輸入的數據,先找到相應的存儲單元,后刪除之。

實驗主要步驟:

1、分析、理解給出的示例程序。

2、調試程序,并設計輸入一組數據(3,-5,6,8,2,-5,4,7,-9),測試程序的如下功能:根據輸入的數據,找到相應的存儲單元并刪除,顯示表中所有的數據。

程序代碼: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0

#define listincrement 10

typedef struct{

int* elem;

int length;

int listsize;

}sqlist;

int initlist_sq(sqlist &l){

l.elem=(int*)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int));

if(!l.elem) return -1;

l.length=0;

l.listsize=list_init_size;

return ok;

}

int listinsert_sq(sqlist&l,int i,int e){

if(i<1||i>;l.length+1) return error;

if(l.length==l.listsize){

int *newbase;

newbase=(int*)realloc(l.elem,(l.listsize+listincrement)*sizeof(int));

if(!newbase) return -1;

l.elem=newbase;

l.listsize+=listincrement;

}

int *p,*q;

q=&(l.elem[i-1]);

for(p=&(l.elem[l.length-1]);p>;=q;--p)

*(p+1)=*p;

*q=e;

++l.length;

return ok;

}

int listdelete_sq(sqlist &l,int i,int e){

int *p,*q;

if(i<1||i>;l.length)return error;

p=&(l.elem[i-1]);

e=*p;

q=l.elem+l.length-1;

for(++p;p<=q;++p)

*(p-1)=*p;

--l.length;

return ok;

}

int main{

sqlist l;

initlist_sq(l);//初始化

int i,a[]={3,-5,6,8,2,-5,4,7,-9};

for(i=1;i<10;i++)

listinsert_sq(l,i,a[i-1]);

for(i=0;i<9;i++)

printf(' %d',l.elem[i]);

printf(' ');//插入9個數

listinsert_sq(l,3,24);

for(i=0;i<10;i++)

printf(' %d',l.elem[i]);

printf(' ');//插入一個數

int e;

listdelete_sq(l,2, e);

for(i=0;i<9;i++)

printf(' %d',l.elem[i]);//刪除一個數

printf(' ');

return 0;

}

實驗結果:

3,-5,6,8,2,-5,4,7,-9

3,-5,24,6,8,2,-5,4,7,-9

3,24,6,8,2,-5,4,7,-9

心得體會:

順序存儲結構是一種隨機存取結構,存取任何元素的時間是一個常數,速度快;結構簡單,邏輯上相鄰的元素在物理上也相鄰;不使用指針,節(jié)省存儲空間;但是插入和刪除元素需要移動大量元素,消耗大量時間;需要一個連續(xù)的存儲空間;插入元素可能發(fā)生溢出;自由區(qū)中的存儲空間不能被其他數據共享 實驗2

實驗題目:單鏈表的插入和刪除

實驗目的:

了解和掌握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掌握單鏈表的基本算法及相關的時間性能分析。

實驗要求:

建立一個數據域定義為字符類型的單鏈表,在鏈表中不允許有重復的字符;根據輸入的字符,先找到相應的結點,后刪除之。

實驗主要步驟:

3、分析、理解給出的示例程序。

4、調試程序,并設計輸入數據(如:a,c,e,f,h,j,q,m),測試程序的如下功能:不允許重復字符的插入;根據輸入的字符,找到相應的結點并刪除。

5、修改程序:

(1) 增加插入結點的功能。

(2) 建立鏈表的方法有“前插”、“后插”法。

程序代碼: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ll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lnode{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int initlist_l(linklist &l){

l=(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l->;next=null;

return ok;

}

int listinsert_l(linklist &l,int i,int e){ linklist p,s;

int j;

p=l;j=0;

while(p&&j

p=p->;next;++j;

}

if(!p||j>;i-1)

return error;

s=(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ok;

}

int listdelete_l(linklist&l,int i,int &e){ linklist p,q;

int j;

p=l;j=0;

while(p->;next&&j

p=p->;next;++j;

}

if(!(p->;next)||j

return error;

q=p->;next;p->;next=q->;next; e=q->;data;free(q);

return ok;

}

int main{

linklist l,p;

char a[8]={'a','c','e','f','h','j','q','u'}; int i,j;

initlist_l(l);

for(i=1,j=0;i<=8,j<8;i++,j++) listinsert_l(l,i,a[j]);

p=l->;next;

while(p!=null){

printf('%c ',p->;data); p=p->;next;

}//插入八個字符printf(' ;實驗結果:;acefhjqu;abcefhjqu;abefhjqu;心得體會:;單鏈表是通過掃描指針p進行單鏈表的操作;頭指針唯;實驗3;實驗題目:棧操作設計和實現;實驗目的:;1、掌握棧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以便在實;2、掌握棧的特點,即后進先出和先進先出的原則;3、掌握棧的'基本運算,如:入棧與出棧

}

}//插入八個字符 printf(' '); i=2; int e; listinsert_l(l,i,'b'); p=l->;next; while(p!=null){ printf('%c ',p->;data); p=p->;next; }//插入一個字符 printf(' '); i=3; listdelete_l(l,i,e); p=l->;next; while(p!=null){ printf('%c ',p->;data); p=p->;next; } printf(' '); return 0;

實驗結果:

a c e f h j q u

a b c e f h j q u

a b e f h j q u

心得體會:

單鏈表是通過掃描指針p進行單鏈表的操作;頭指針唯一標識點鏈表的存在;插入和刪除元素快捷,方便。

實驗3

實驗題目:棧操作設計和實現

實驗目的:

1、掌握棧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以便在實際中靈活應用。

2、掌握棧的特點,即后進先出和先進先出的原則。

3、掌握棧的基本運算,如:入棧與出棧等運算在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上的實現。

實驗要求:

回文判斷:對于一個從鍵盤輸入的字符串,判斷其是否為回文。回文即正反序相同。如

“abba”是回文,而“abab”不是回文。

實驗主要步驟

(1)數據從鍵盤讀入;

(2)輸出要判斷的字符串;

(3)利用棧的基本操作對給定的字符串判斷其是否是回文,若是則輸出“yes”,否則輸出“no”。

程序代碼: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n 100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typedef struct{

int *base; // 在棧構造之前和銷毀之后,base的值為null int *top; // 棧頂指針

int stacksize; // 當前已分配的存儲空間,以元素為單位

} sqstack;

int initstack(sqstack &s)

{ // 構造一個空棧s

if(!(s.base=(int *)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int))))

exit(overflow); // 存儲分配失敗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int stackempty(sqstack s)

{ // 若棧s為空棧,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if(s.top==s.bas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int push(sqstack &s, int e)

{ // 插入元素e為新的棧頂元素

if(s.top-s.base>;=s.stacksize) // 棧滿,追加存儲空間

{

s.base=(int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int)); if(!s.base)

exit(overflow); // 存儲分配失敗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int pop(sqstack &s,int &e)

{ // 若棧不空,則刪除s的棧頂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則返回error if(s.top==s.base)

return error;

e=*--s.top;

return ok;

}

int main{

sqstack s;

int i,e,j,k=1;

char ch[n] = {0},*p,b[n] = {0};

if(initstack(s)) // 初始化棧成功

{

printf('請輸入表達式: ');

gets(ch);

p=ch;

while(*p) // 沒到串尾

push(s,*p++);

for(i=0;i

if(!stackempty(s)) {// 棧不空

pop(s,e); // 彈出棧頂元素

b[i]=e;

}

}

for(i=0;i

if(ch[i]!=b[i])

k=0;

}

if(k==0)

printf('no!');

else

printf('輸出:')

printf('yes!');

}

return 0;

}

實驗結果:

請輸入表達式:

abcba

輸出:yes!

心得體會:棧是僅能在表尾驚醒插入和刪除操作的線性表,具有先進后出的性質,這個固有性質使棧成為程序設計中的有用工具。

實驗4

實驗題目:二叉樹操作設計和實現

實驗目的:

掌握二叉樹的定義、性質及存儲方式,各種遍歷算法。

實驗要求:

采用二叉樹鏈表作為存儲結構,完成二叉樹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層次遍歷的操作,求所有葉子及結點總數的操作。

實驗主要步驟:

1、分析、理解程序。

2、調試程序,設計一棵二叉樹,輸入完全二叉樹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虛結點(空指針),如abd###ce##f##,建立二叉樹,求出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層次遍歷序列,求所有葉子及結點總數。

程序代碼:

實驗結果:

心得體會:

實驗5

實驗題目:圖的遍歷操作

實驗目的:

掌握有向圖和無向圖的概念;掌握鄰接矩陣和鄰接鏈表建立圖的存儲結構;掌握dfs及bfs對圖的遍歷操作;了解圖結構在人工智能、工程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實驗要求:

采用鄰接矩陣和鄰接鏈表作為圖的存儲結構,完成有向圖和無向圖的dfs和bfs操作。

實驗主要步驟:

設計一個有向圖和一個無向圖,任選一種存儲結構,完成有向圖和無向圖的dfs(深度優(yōu)先遍歷)和bfs(廣度優(yōu)先遍歷)的操作。

1. 鄰接矩陣作為存儲結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maxvertexnum 100 //定義最大頂點數

typedef struct{

char vexs[maxvertexnum]; //頂點表

int edges[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鄰接矩陣,可看作邊表 int n,e; //圖中的頂點數n和邊數e

}mgraph; //用鄰接矩陣表示的圖的類型

//=========建立鄰接矩陣=======

void creatmgraph(mgraph *g)

{

int i,j,k;

char a;

printf('input vertexnum(n) and edgesnum(e): ');

scanf('%d,%d',&g->;n,&g->;e); //輸入頂點數和邊數

scanf('%c',&a);

printf('input vertex string:');

for(i=0;in;i++)

{

scanf('%c',&a);

g->;vexs[i]=a; //讀入頂點信息,建立頂點表

}

for(i=0;in;i++)

for(j=0;jn;j++)

g->;edges[i][j]=0; //初始化鄰接矩陣

printf('input edges,creat adjacency matrix ');

for(k=0;ke;k++) { //讀入e條邊,建立鄰接矩陣

scanf('%d%d',&i,&j); //輸入邊(vi,vj)的頂點序號

g->;edges[i][j]=1;;g->;edges[j][i]=1;//若為;//=========定義標志向量,為全局變量=;typedefenum{false,true}b;booleanvisited[maxvertex;//========dfs:深度優(yōu)先遍歷的遞歸算;voiddfsm(mgraph*g,inti);{//以vi為出發(fā)點

g->;edges[i][j]=1;

g->;edges[j][i]=1; //若為無向圖,矩陣為對稱矩陣;若建立有向圖,去掉該條語句 }

}

//=========定義標志向量,為全局變量=======

typedef enum{false,true} boolean;

boolean visited[maxvertexnum];

//========dfs:深度優(yōu)先遍歷的遞歸算法======

void dfsm(mgraph *g,int i)

{ //以vi為出發(fā)點對鄰接矩陣表示的圖g進行dfs搜索,鄰接矩陣是0,1矩陣

給出你的編碼

//===========bfs:廣度優(yōu)先遍歷=======

void bfs(mgraph *g,int k)

{ //以vk為源點對用鄰接矩陣表示的圖g進行廣度優(yōu)先搜索

給出你的編碼

//==========主程序main =====

void main

{

int i;

mgraph *g;

g=(mgraph *)malloc(sizeof(mgraph)); //為圖g申請內存空間

creatmgraph(g); //建立鄰接矩陣

printf('print graph dfs: ');

dfs(g); //深度優(yōu)先遍歷

printf(' ');

printf('print graph bfs: ');

bfs(g,3); //以序號為3的頂點開始廣度優(yōu)先遍歷

printf(' ');

}

2. 鄰接鏈表作為存儲結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maxvertexnum 50 //定義最大頂點數

typedef struct node{ //邊表結點

int adjvex; //鄰接點域

struct node *next; //鏈域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頂點表結點

char vertex; //頂點域

edgenode *firstedge; //邊表頭指針

}vertexnode;

typedef vertexnode adjlist[maxvertexnum]; //adjlist是鄰接表類型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adjlist; //鄰接表

int n,e; //圖中當前頂點數和邊數

} algraph; //圖類型

//=========建立圖的鄰接表=======

void creatalgraph(algraph *g)

{

int i,j,k;

char a;

edgenode *s; //定義邊表結點

printf('input vertexnum(n) and edgesnum(e): ');

scanf('%d,%d',&g->;n,&g->;e); //讀入頂點數和邊數

scanf('%c',&a);

printf('input vertex string:');

for(i=0;in;i++) //建立邊表

{

scanf('%c',&a);

g->;adjlist[i].vertex=a; //讀入頂點信息

g->;adjlist[i].firstedge=null; //邊表置為空表

}

printf('input edges,creat adjacency list ');

for(k=0;ke;k++) { //建立邊表

scanf('%d%d',&i,&j); //讀入邊(vi,vj)的頂點對序號

s=(edgenode *)malloc(sizeof(edgenode)); //生成邊表結點

s->;adjvex=j; //鄰接點序號為j

s->;next=g->;adjlist[i].f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s; //將新結點*s插入頂點vi的邊表頭部

s=(edgenode *)malloc(sizeof(edgenode));

s->;adjvex=i; //鄰接點序號為i

s->;next=g->;adjlist[j].firstedge;

g->;adjlist[j].firstedge=s; //將新結點*s插入頂點vj的邊表頭部

}

}

//=========定義標志向量,為全局變量=======

typedef enum{false,true} boolean;

boolean visited[maxvertexnum];

//========dfs:深度優(yōu)先遍歷的遞歸算法======

void dfsm(algraph *g,int i)

{ //以vi為出發(fā)點對鄰接鏈表表示的圖g進行dfs搜索

給出你的編碼

//==========bfs:廣度優(yōu)先遍歷=========

void bfs(algraph *g,int k)

{ //以vk為源點對用鄰接鏈表表示的圖g進行廣度優(yōu)先搜索

給出你的編碼

//==========主函數===========

void main

{

int i;

algraph *g;

g=(algraph *)malloc(sizeof(algraph));

creatalgraph(g);

printf('print graph dfs: ');

dfs(g);

printf(' ');

printf('print graph bfs: ');

bfs(g,3);

printf(' ');

}

實驗結果:

1. 鄰接矩陣作為存儲結構

2. 鄰接鏈表作為存儲結構

心得體會:

實驗6

實驗題目:二分查找算法的實現

實驗目的:

掌握二分查找法的工作原理及應用過程,利用其工作原理完成實驗題目中的內容。。

實驗要求:

編寫程序構造一個有序表l,從鍵盤接收一個關鍵字key,用二分查找法在l中查找key,若找到則提示查找成功并輸出key所在的位置,否則提示沒有找到信息。。

實驗主要步驟:

1. 建立的初始查找表可以是無序的,如測試的數據為{3,7,11,15,17,21,35,42,50}或者{11,21,7,3,15,50,42,35,17}。

2. 給出算法的遞歸和非遞歸代碼;

3. 如何利用二分查找算法在一個有序表中插入一個元素x,并保持表的有序性?

程序代碼

實驗結果:

心得體會:

實驗7

實驗題目:排序

實驗目的:

掌握各種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排序過程、算法實現,能進行時間和空間性能的分析,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排序方法。

實驗要求:

實現直接排序、冒泡、直接選擇、快速、堆、歸并排序算法。比較各種算法的運行速度。

實驗主要步驟:

程序代碼

實驗結果:

心得體會:

篇八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1

一.實驗內容:

實現哈夫曼編碼的生成算法。

二.實驗目的:

1、使學生熟練掌握哈夫曼樹的生成算法。

2、熟練掌握哈夫曼編碼的方法。

三.問題描述:

已知n個字符在原文中出現的頻率,求它們的哈夫曼編碼。

1、讀入n個字符,以及字符的權值,試建立一棵huffman樹。

2、根據生成的huffman樹,求每個字符的huffman編碼。并對給定的待編碼字符序列進行編碼,并輸出。

四.問題的實現

(1)郝夫曼樹的存儲表示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weight;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樹

郝夫曼編碼的存儲表示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編碼

(2)主要的實現思路:

a.首先定義郝夫曼樹的存儲形式,這里使用了數組

b.用select遍歷n個字符,找出權值最小的兩個

c.構造郝夫曼樹ht,并求出n個字符的郝夫曼編碼hc

總結

1.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在調用select這個函數時,想把權值最小的兩個結點的序號帶回huffmancoding,所以把那2個序號設置成了引用。

2.在編程過程中,在什么時候分配內存,什么時候初始化花的時間比較長

3.最后基本上實現后,發(fā)現結果仍然存在問題,經過分步調試,發(fā)現了特別低級的輸入錯誤。把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中的s2寫成了i

附:

//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樹

typedef struct{

int weight; //字符的.權值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動態(tài)分配數組存儲郝夫曼編碼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

//選擇n個(這里是k=n)節(jié)點中權值最小的兩個結點

void select(huffmantree &ht,int k,int &s1,int &s2)

{ int i;

i=1;

while(i<=k && ht[i].parent!=0)i++;

//下面選出權值最小的結點,用s1指向其序號

s1=i;

for(i=1;i<=k;i++)

{

if(ht[i].parent==0&&ht[i].weight

}

//下面選出權值次小的結點,用s2指向其序號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break;

}

s2=i;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ht[i].weight

}

}

//構造huffman樹,求出n個字符的編碼

void huffmancoding(huffmantree &ht,huffmancode &hc,int *w,int n)

{

int m,c,f,s1,s2,i,start;

char *cd;

if(n<=1)return;

m=2*n-1; //n個葉子n-1個結點

ht=(huffmantree)malloc((m+1)*sizeof(htnode)); //0號單元未用,預分配m+1個單元

huffmantree p=ht+1;

w++; //w的號單元也沒有值,所以從號單元開始

for(i=1;i<=n;i++,p++,w++)

{

p->weight=*w;

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m;++i,++p)

{

p->weight=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n+1;i<=m;i++)

{

select(ht,i-1,s1,s2); //選出當前權值最小的

ht[s1].parent=i;

ht[s2].parent=i;

ht[i].lchild=s1;

ht[i].rchild=s2;

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

}

//從葉子到根逆向求每個字符的郝夫曼編碼

hc=(huffmancode)malloc((n+1)*sizeof(char*)); //分配n個字符編碼的頭指針變量

cd=(char*)malloc(n*sizeof(char)); //分配求編碼的工作空間

cd[n-1]='';//編碼結束符

for(i=1;i<=n;i++) //逐個字符求郝夫曼編碼

{

start=n-1; //編碼結束符位置

for(c=i,f=ht[i].parent;f!=0;c=f,f=ht[f].parent) //從葉子到根逆向求編碼

{

if(ht[f].lchild==c)cd[--start]='0';

else

cd[--start]='1';

}

hc[i]=(char*)malloc((n-start)*sizeof(char)); //為第i個字符編碼分配空間

strcpy(hc[i],&cd[start]);//從cd復制編碼到hc

}

free(cd); //釋放工作空間

}

void main

{ int n,i;

int* w; //記錄權值

char* ch; //記錄字符

huffmantree ht;

huffmancode hc;

cout<<'請輸入待編碼的字符個數n=';

cin>>n;

w=(int*)malloc((n+1)*sizeof(int)); //記錄權值,號單元未用

ch=(char*)malloc((n+1)*sizeof(char));//記錄字符,號單元未用

cout<<'依次輸入待編碼的字符data及其權值weight'<

for(i=1;i<=n;i++)

{

cout<<'data['<

}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2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1)掌握棧和隊列這兩種特殊的線性表,熟悉它們的特性,在實際問題背景下靈活運用它們。

本實驗訓練的要點是“?!焙汀瓣犃小钡挠^點;

二、實驗內容

1) 利用棧,實現數制轉換。

2) 利用棧,實現任一個表達式中的語法檢查(選做)。

3) 編程實現隊列在兩種存儲結構中的基本操作(隊列的初始化、判隊列空、入隊列、出隊列);

三、實驗流程、操作步驟或核心代碼、算法片段

順序棧: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s.base=(elemtype*)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storystack(sqstack &s)

{

free(s.base);

return ok;

}

status clearstack(sqstack &s)

{

s.top=s.base;

return ok;

}

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

{

if(s.base==s.top)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int stacklength(sqstack s)

{

return s.top-s.base;

}

status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

return error;

e=*--s.top;

return ok;

}

status stacktraverse(sqstack s)

{

elemtype *p;

p=(elemtype *)malloc(sizeof(elemtype));

if(!p) return error;

p=s.top;

while(p!=s.base)//s.top上面一個...

{

p--;

printf('%d ',*p);

}

return ok;

}

status compare(sqstack &s)

{

int flag,ture=ok,false=error;

elemtype e,x;

initstack(s);

flag=ok;

printf('請輸入要進?;虺鰲5脑兀?);

while((x= getchar)!='#'&&flag)

{

switch (x)

{

case '(':

case '[':

case '{':

if(push(s,x)==ok)

printf('括號匹配成功! ');

break;

case ')':

if(pop(s,e)==error || e!='(')

{

printf('沒有滿足條件 ');

flag=false;

}

break;

case ']':

if ( pop(s,e)==error || e!='[')

flag=false;

break;

case '}':

if ( pop(s,e)==error || e!='{')

flag=false;

break;

}

}

if (flag && x=='#' && stackempty(s))

return ok;

else

return error;

}

鏈隊列:

status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 =q.rear=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 (!q.front) return error;

q.front->next = null;

return ok;

}

status destoryqueue(linkqueue &q)

{

while(q.front)

{

q.rear=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q.rear;

}

return ok;

}

status queueempty(linkqueue &q)

{

if(q.front->next==null)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status queuelength(linkqueue q)

{

int i=0;

queueptr p,q;

p=q.front;

while(p->next)

{

i++;

p=q.front;

q=p->next;

p=q;

}

return i;

}

status gethead(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p=q.front->next;

if(!p)

return error;

e=p->data;

return e;

}

status clearqueue(linkqueue &q)

{

queueptr p;

while(q.front->next )

{

p=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p;

}

q.front->next=null;

q.rear->next=null;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p=(queueptr)malloc(sizeof (qnode));

if(!p)

return error;

p->data=e;

p->next=null;

q.rear->next = p;

q.rear=p; //p->next 為空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if (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

p = q.front->next;

e = p->data;

q.front->next = p->next;

if (q.rear == p)

q.rear = q.front; //只有一個元素時(不存在指向尾指針)

free (p);

return ok;

}

status queuetraverse(linkqueue q)

{

queueptr p,q;

if( queueempty(q)==ok)

{

printf('這是一個空隊列! ');

return error;

}

p=q.front->next;

while(p)

{

q=p;

printf('%d<- ',q->data);

q=p->next;

p=q;

}

return ok;

}

循環(huán)隊列:

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

{

q.base=(qelemtype*)malloc(maxqsize*sizeof(qelemtype));

if(!q.base)

exit(owerflow);

q.front=q.rear=0;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rear+1)%maxqsize==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e;

q.rear=(q.rear+1)%maxq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e=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maxqsize;

return ok;

}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return(q.rear-q.front+maxqsize)%maxqsize;

}

status destoryqueue(sqqueue &q)

{

free(q.base);

return ok;

}

status queueempty(sqqueue q) //判空

{

if(q.front ==q.rear)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status queuetraverse(sqqueue q)

{

if(q.front==q.rear)

printf('這是一個空隊列!');

while(q.front%maxqsize!=q.rear)

{

printf('%d<- ',q.base[q.front]);

q.front++;

}

return ok;

}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3

《數據結構與算法》實驗報告

專業(yè) 班級 姓名 學號

實驗項目

實驗一 二叉樹的應用

實驗目的

1、進一步掌握指針變量的含義及應用。

2、掌握二叉樹的結構特征,以及各種存儲結構的特點及使用范圍。

3、掌握用指針類型描述、訪問和處理二叉樹的運算。

實驗內容

題目1:編寫一個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樹表示一個家譜關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

(1)用括號表示法輸出家譜二叉樹,

(2)查找某人的所有兒子,

(3)查找某人的所有祖先。

算法設計分析

(一)數據結構的定義

為了能夠用二叉樹表示配偶、子女、兄弟三種關系,特采用以下存儲關系,則能在二叉樹上實現家譜的各項運算。

二叉樹型存儲結構定義為:

typedef struct snode

{char name[max]; //人名

struct snode *left;//指向配偶結點

struct snode *right; //指向兄弟或子女結點

}fnode;

(二)總體設計

實驗由主函數、家譜建立函數、家譜輸出函數、兒子查找函數、祖先查找函數、結點定位函數、選擇界面函數七個函數共同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數:統(tǒng)籌調用各個函數以實現相應功能

void main

(2)家譜建立函數:與用戶交互建立家族成員對應關系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譜建立函數

(3)家譜輸出函數:用括號表示法輸出家譜

輸出形式為:父和母(子1和子妻1(孫1),子2和子妻2(孫2))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譜輸出函數

(4)兒子查找函數:在家譜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子女并輸出,同時也能辨別出其是否為家族成員與是否有子女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兒子查找函數

(5)祖先查找函數:在家譜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祖先并輸出,同時也能辨別出其是否為家族中成員。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數

(6)結點定位函數:在家譜中找到用戶輸入人名所對應的結點。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結點定位函數

(7)選擇界面函數:為便于編寫程序,將用戶選擇部分獨立為此函數。

void print(int &n)

(三)各函數的詳細設計: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譜建立函數

1:首先建立當前人的信息,將其左右結點置為空,

2:然后讓用戶確定其是否有配偶,如果沒有配偶,則當前程序結束,

3:如果有則建立其配偶信息,并將配偶結點賦給當前人的左結點;

4:再讓用戶確定其是否有子女,如果有則遞歸調用家譜建立函數建立子女結點,并將其賦給配偶結點的下一個右結點。

5:如無,則程序結束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譜輸出函數

1:首先判斷當前結點是否為空,如果為空則結束程序;

2:如果不為空,則輸出當前結點信息,

3:然后判斷其左結點(配偶結點)是否為空,如不為空則輸出“和配偶信息。

4:再判斷配偶結點的右結點是否為空,如不為空則遞歸調用輸出其子女信息,最后輸出“)”;

5:當配偶結點為空時,則判斷其右結點(兄弟結點)是否為空

6:如果不為空,則輸出“,”,并遞歸調用輸出兄弟信息

7程序結束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結點定位函數

1:當前結點是否為空,為空則返回空;

2:如果和查找信息相同,則返回當前結點;

3:如不然,則先后遞歸訪問其左結點,再不是則遞歸訪問右結點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兒子查找函數

1:在家譜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結點,如無則輸出“查找不到此人”

2:判斷其配偶結點與子女結點是否為空,為空則輸出“無子女”

3:不為空則輸出其配偶結點的所有右結點(子女結點)。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數

1:先在家譜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結點,如為空輸出“不存在此人”,程序結束

2:先將父母結點入棧,當棧為空時程序結束,

3:棧不為空時,判斷棧頂元素是否已訪問過,

4:訪問過,再判斷是否為查找結點,如是則輸出棧中保存的其祖先結點,并濾過其兄弟結點不輸出;不是查找結點,則退棧一個元素

5:未訪問過,則取當前棧頂元素,置訪問標志——1,同時取其右結點

6:棧不為空或當前所取結點不為空時,轉到2;

實驗測試結果及結果分析

(一)測試結果

(二)結果分析

(略)

實驗總結

(略)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篇九 北郵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北郵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2009級數據結構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 實驗三哈夫曼編/解碼器的實現

學生姓名:陳聰捷

日 期: 2010年11月28日

1.實驗要求

一、實驗目的:

了解哈夫曼樹的思想和相關概念;

二、實驗內容:

利用二叉樹結構實現哈夫曼編/解碼器

1.初始化:能夠對輸入的任意長度的字符串s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每個字符的頻度,并建立哈夫曼樹。

2.建立編碼表:利用已經建好的哈夫曼樹進行編碼,并將每個字符的編碼輸出。

3.編碼:根據編碼表對輸入的字符串進行編碼,并將編碼后的字符串輸出。

4.譯碼:利用已經建好的哈夫曼樹對編碼后的字符串進行譯碼,并輸出譯碼結果。

5.打印:以直觀的方式打印哈夫曼樹。

6.計算輸入的字符串編碼前和編碼后的長度,并進行分析,討論哈夫曼編碼的壓縮效果。

7.用戶界面可以設計成“菜單”方式,能進行交互,根據輸入的字符串中每個字符出現的次數統(tǒng)計頻度,對沒有出現的字符一律不用編碼。

2. 程序分析

2.1 存儲結構

二叉樹

template

class bitree

{

public:

bitree; //構造函數,其前序序列由鍵盤輸入

~bitree(void); //析構函數

binode* getroot; //獲得指向根結點的指針

protected:

binode *root; //指向根結點的頭指針

};

//聲明類bitree及定義結構binode

data:

二叉樹是由一個根結點和兩棵互不相交的左右子樹構成

哈夫曼樹類的數據域,繼承節(jié)點類型為int的二叉樹 class huffmantree:public bitree

data:

hcode* hcodetable;//編碼表

int tsize; //編碼表中的總字符數

二叉樹的節(jié)點結構

template

struct binode //二叉樹的結點結構 {

t data; //記錄數據

t lchild; //左孩子

t rchild; //右孩子

t parent; //雙親

};

編碼表的節(jié)點結構

struct hcode

{

char data; //編碼表中的字符

char code[100]; //該字符對應的編碼

};

待編碼字符串由鍵盤輸入,輸入時用鏈表存儲,鏈表節(jié)點為 struct node

{

char character; //輸入的字符

unsigned int count;//該字符的權值

bool used; //建立樹的時候該字符是否使用過

node* next; //保存下一個節(jié)點的地址

};

示意圖:

2.2 關鍵算法分析

1.初始化函數(void huffmantree::init(string input))

算法偽代碼:

1.初始化鏈表的頭結點

2.獲得輸入字符串的第一個字符,并將其插入到鏈表尾部,n=1(n記錄的是鏈表

中字符的個數)

3.從字符串第2個字符開始,逐個取出字符串中的字符

3.1 將當前取出的字符與鏈表中已經存在的字符逐個比較,如果當前取出

的字符與鏈表中已經存在的某個字符相同,則鏈表中該字符的權值加1。

3.2 如果當前取出的字符與鏈表中已經存在的字符都不相同,則將其加入

到鏈表尾部,同時n++

4.tsize=n(tsize記錄鏈表中字符總數,即哈夫曼樹中葉子節(jié)點總數)

5.創(chuàng)建哈夫曼樹

6.銷毀鏈表

源代碼:

void huffmantree::init(string input)

{

node *front=new node; //初始化鏈表的頭結點

if(!front)

throw exception('堆空間用盡');

front->;next=null;

front->;character=null;

front->;count=0;

node *pfront=front;

char ch=input[0]; //獲得第一個字符

node* new1=new node;

if(!new1)

throw exception('堆空間用盡');

new1->;character=ch; //將第一個字符插入鏈表

new1->;count=1;

new1->;next=pfront->;next;

pfront->;next=new1;

bool replace=0; //判斷在已經寫入鏈表的字符中是否有與當前讀出的字符相同的字符 int n=1; //統(tǒng)計鏈表中字符個數

for(int i=1;i

{

ch=input[i]; //獲得第i個字符

do

{

pfront=pfront->;next;

if((int)pfront->;character == (int)ch) //如果在鏈表中有與當前字符相同的字符,

該字符權值加1

{

pfront->;count++;

replace=1;

break;

}

}while(pfront->;next);

if(!replace) //如果在鏈表中沒找到與當前字符相同的字符,則將該字符作為新成 員插入鏈表

{

node* new=new node;

if(!new)

throw exception('堆空間用盡');

new->;character=ch;

new->;count=1;

new->;next=pfront->;next;

pfront->;next=new;

n++;

}

pfront=front; //重置pfront和replace變量為默認值 replace=0;

}

tsize=n; //tsize記錄的是編碼表中字符個數

createhtree(front,n); //創(chuàng)建哈夫曼樹

pfront=front;

while(pfront) //銷毀整個鏈表

{

front=pfront;

pfront=pfront->;next;

front;

}

時間復雜度:

若輸入的字符串長度為n,則時間復雜度為o(n)

2.創(chuàng)建哈夫曼樹(void huffmantree::createcodetable(node *p))

算法偽代碼:

1. 創(chuàng)建一個長度為2*tsize-1的三叉鏈表

2. 將存儲字符及其權值的鏈表中的字符逐個寫入三叉鏈表的前tsize個結點

的data域,并將對應結點的孩子域和雙親域賦為空

3. 從三叉鏈表的第tsize個結點開始,i=tsize

3.1 從存儲字符及其權值的鏈表中取出兩個權值最小的結點x,y,記錄其

下標x,y。

3.2 將下標為x和y的哈夫曼樹的結點的雙親設置為第i個結點

3.3 將下標為x的結點設置為i結點的左孩子,將下標為y的結點設置為

i結點的右孩子,i結點的權值為x結點的權值加上y結點的權值,i

結點的雙親設置為空

4. 根據哈夫曼樹創(chuàng)建編碼表

源代碼:

void huffmantree::createhtree(node *p,int n)

{

root= new binode[2*n-1]; //初始化哈夫曼樹

node *front=p->;next;

if(n==0)

throw exception('沒有輸入字符');

for(int i=0;i

root[i].data=front->;count;

root[i].lchild=-1;

root[i].rchild=-1;

root[i].parent=-1;

front=front->;next;

}

front=p;

int new1,new2;

for(i=n;i<2*n-1;i++)

{

selectmin(new1,new2,0,i); //從0~i中選出兩個權值最小的結點

root[new1].parent=root[new2].parent=i; //用兩個權值最小的結點生成新結點,

新節(jié)點為其雙親

root[i].data=root[new1].data+root[new2].data;//新結點的權值為其孩子的權值的和 root[i].lchild=new1;

root[i].rchild=new2;

root[i].parent=-1;

}

createcodetable(p); //創(chuàng)建編碼表

}

時間復雜度:

在選取兩個權值最小的結點的函數中要遍歷鏈表,時間復雜度為o(n),故該函數

的時間復雜度為o(n^2)

3.創(chuàng)建編碼表(void huffmantree::createcodetable(node *p))

算法偽代碼:

1.初始化編碼表

2.初始化一個指針,從鏈表的頭結點開始,遍歷整個鏈表

2.1 將鏈表中指針當前所指的結點包含的字符寫入編碼表中

2.2 得到該結點對應的哈夫曼樹的葉子結點及其雙親

2.3 如果哈夫曼樹只有一個葉子結點,將其字符對應編碼設置為0

2.4 如果不止一個葉子結點,從當前葉子結點開始判斷

2.4.1 如果當前葉子結點是其雙親的左孩子,則其對應的編碼為0,否

則為1

2.4.2 child指針指向葉子結點的雙親,parent指針指向child指針的雙親,

重復2.4.1的操作

2.5 將已完成的編碼倒序

2.6 取得鏈表中的下一個字符

3.輸出編碼表

源代碼:

void huffmantree::createcodetable(node *p)

{

hcodetable=new hcode[tsize]; //初始化編碼表

node *front=p->;next;

for(int i=0;i

{

hcodetable[i].data=front->;character; //將第i個字符寫入編碼表

int child=i; //得到第i個字符對應的葉子節(jié)點

int parent=root[i].parent; //得到第i個字符對應的葉子節(jié)點的雙親

int k=0;

if(tsize==1) //如果文本中只有一種字符,它的.編碼為0

{

hcodetable[i].code[k]='0';

k++;

}

while(parent!=-1) //從第i個字符對應的葉子節(jié)點開始,尋找它到根結點的路徑

{

if(child==root[parent].lchild) //如果當前結點為雙親的左孩子,則編碼為0,

否則編碼為1

hcodetable[i].code[k]='0';

else

hcodetable[i].code[k]='1';

k++;

child=parent;

parent=root[child].parent;

}

hcodetable[i].code[k]='';

reverse(hcodetable[i].code); //將編碼逆置

front=front->;next; //得到下一個字符

}

cout<<'編碼表為:'<

for(i=0;i

{

cout<

parent=root[parent].lchild;

else //編碼為1則尋找右孩子

parent=root[parent].rchild;

i++;

}

if(tsize==1) //如果編碼表只有一個字符,則根結點即為葉子結點 i++;

d.append(1,hcodetable[parent].data);//將葉子節(jié)點對應的字符追加到解碼串中 }

cout<

}

時間復雜度:

設待解碼串長度為n,則復雜度為o(n)

8. 計算哈夫曼編碼的壓縮比(void huffmantree::calculate(string s1,string s2)) 算法偽代碼:

1. 獲得編碼前字符串的長度,即其占用的字節(jié)數

2. 獲得編碼后的字符串的長度,將其除以8然后向上取整,得到其占用的字

節(jié)數

3. 壓縮比將兩個相除

源代碼:

void huffmantree::calculate(string s1,string s2)

{

int cal1=s1.length;

int cal2=s2.length;

cal2=ceill((float)cal2/8); //將編碼串的比特數轉化為字節(jié)數 cout<<'編碼前的字符串長度:'<

cout<<'編碼后的字符串長度:'<

cout<<'壓縮比為:'<<((double)cal2/(double)cal1)*100<<'%'<

}

時間復雜度:

o(1)

9. 打印哈夫曼樹(void huffmantree::printtree(int treenode,int layer) ) 算法偽代碼:

1. 如果待打印結點為空,則返回

2. 遞歸調用函數打印當前結點的右子樹

3. 根據當前結點所在的層次確定其前面要輸出多少空格,先輸出空格,在打

印當前結點的權值

4. 遞歸調用函數打印當前結點的左子樹

源代碼:

void huffmantree::printtree(int treenode,int layer)

{

if(treenode==-1) //如果待打印結點為空,則返回 return;

else

{

printtree(root[treenode].rchild,layer+1); //先打印該結點的右子樹,layer記錄

的是該結點所在的層次

for(int i=0;i

空格

cout<<' ';

cout<

printtree(root[treenode].lchild,layer+1); //打印該結點的左子樹

}

}

時間復雜度:

中序遍歷哈夫曼樹,復雜度為o(n)

10. 菜單函數(void huffmantree::menu)

算法偽代碼:

1. 逐一讀取鍵盤緩存區(qū)中的字符,并將它們逐一追加到記錄輸入字符串的

string變量中,直到讀到回車輸入符為止

2. 刪除string變量末尾的回車輸入符

3.利用string變量創(chuàng)建哈夫曼樹,初始化編碼表。

4. 直觀打印哈夫曼樹

5. 對輸入的字符串進行編碼

6. 對編碼后的字符串進行解碼

7. 計算編碼前后的壓縮比并輸出

源代碼:

void huffmantree::menu

{

cout<<'請輸入你要編碼的文本,按回車鍵確定輸入'<

string input;

char letter;

do //將字符逐個讀入input變量中

{

letter=cin.get;

input.append(1,letter);

}while(letter!=' ');

input.erase(input.length-1,1); //去掉input末尾的回車符

init(input); //根據輸入的字符串創(chuàng)建哈夫曼樹及其編碼表 cout<<'直觀打印哈夫曼樹'<

printtree(2*tsize-1-1,1); //打印哈夫曼樹

cout<<' '<<' ';

string d1,d2;

cout<<'編碼后的字符串為'<

encode(input,d1); //編碼并打印編碼串

cout<<'解碼后的字符串為'<

decode(d1,d2); //解碼并打印解碼串

cout<<'ascii碼編碼與huffman編碼的比較'<

calculate(input,d1); //計算編碼前后的壓縮比

}

2.3 其他

1.由于題目要求能輸入任意長的字符串,所以本程序采用了string變量來記錄輸入

的字符串,并采用string類的類成員函數來完成各項任務

2.打印哈夫曼樹時采用了遞歸函數,且采用了凹凸表的形式打印哈夫曼樹。

3.為了輸入空格,輸入時采取逐個字符輸入的方式

3. 程序運行結果

主函數流程圖:

運行結果:

各函數運行正常,沒有出現bug

4. 總結

經過這次實驗,我了解了哈夫曼樹的創(chuàng)建過程,了解了一種不等長編碼的方法,用設斷點調試的方法更加熟練,同時熟悉了stl中string類型的用法,對c++更加熟悉

數據實驗報告9篇

c數據結構實驗報告數據結構(c語言版)實驗報告;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號:____201240703061_____;班級:_________軟件二班________;姓名:________朱海霞_________…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數據信息

  •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5篇
  • 數據結構實驗報告5篇94人關注

    c數據結構實驗報告數據結構(c語言版)實驗報告;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號:____201240703061_____;班級:_________軟件二班________;姓名:________朱海 ...[更多]

  • 數據結構報告12篇
  • 數據結構報告12篇43人關注

    c數據結構實驗報告數據結構(c語言版)實驗報告;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號:____201240703061_____;班級:_________軟件二班________;姓名:________朱海 ...[更多]

  • 數據銀行報告3篇
  • 數據銀行報告3篇41人關注

    銀行數據質量治理自查報告根據自治區(qū)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安排,我聯社于今年五月起在全轄集中開展了一次以提升聯社形象為目的,以整肅行風行紀為目標,以全體員工為教育 ...[更多]

  • 數據庫實驗報告4篇
  • 數據庫實驗報告4篇38人關注

    sql數據庫制作考務管理系統(tǒng)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2. 熟悉掌握as語言的應用3. 掌握as的頁面結構和內置對象4. 掌握as與sql server數據 ...[更多]

  • 電子商務數據報告3篇
  • 電子商務數據報告3篇23人關注

    通過這次實習我更加了解并熟悉了b2b及b2c的流程,收獲很多.下面先闡述一下我對b2b的認識:b2b電子商務是指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通過internet或專用網方式進行的商務活動。 ...[更多]

  • 數據實驗報告9篇
  • 數據實驗報告9篇15人關注

    c數據結構實驗報告數據結構(c語言版)實驗報告;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號:____201240703061_____;班級:_________軟件二班________;姓名:________朱海 ...[更多]

報告范文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