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三) 第2篇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3篇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4篇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5篇高三語文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第6篇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7篇2023中考語文文言文倒裝句4大總結(jié) 第8篇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9篇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二) 第10篇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四) 第11篇高一第一冊語文文言文古今異義詞總結(jié) 第12篇高一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13篇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1篇 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三)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xué)習(xí))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于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學(xué)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當(dāng)
1木蘭當(dāng)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dāng)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dāng)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dāng)國者相見(執(zhí)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dāng)罪愆(承擔(dān))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
7將獻(xiàn)公堂,惴惴恐不當(dāng)意(恰當(dāng),適合,合宜)
8犯法當(dāng)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dāng)?shù)?,人立而?阻,攔)
10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人莫開(占據(jù)、把守)
11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xué)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wù)?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guī)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dǎo)、引導(dǎo))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yīng)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yáng)揚(yáng),甚自得也(得意)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對、合適)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qiáng)語氣,有時相當(dāng)于'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jīng))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fēng)雪(冒著)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shèng四)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
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為漢家除殘去_(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xué))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yīng)酬的言辭)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第2篇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
例詞例句古義今義
1居居十日過了居住
2走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氣,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護(hù)城河水池
5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停駐質(zhì)量差;次數(shù)
6戾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尋未果,尋病終不久尋找
9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案件監(jiān)獄
10坐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坐下
11渠問渠哪得清如許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微小
13遷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官吏調(diào)職遷移
14形無案牘之勞形身體形狀
15鄙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目光短淺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質(zhì)低下
17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專也祭祀用的物品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xiàn)
18親戚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緣親屬
19交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錯相通交通運(yùn)輸
20妻子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兒女男性的配偶
21絕境同上與世隔絕的地方山窮水盡的地步
22無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必說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多少數(shù)學(xué)學(xué)科之一
24開張誠宜開張圣聽擴(kuò)大開業(yè)
25會計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聚集商議財務(wù)人員
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qiáng)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qiáng)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dāng)賓語、疑問代詞充當(dāng)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biāo)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主謂倒裝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qiáng)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qiáng)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介賓倒裝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b謂賓倒裝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勺g為“有哪一樣”。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qiáng)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爸?,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鬃釉疲骸昂温小薄昂温小奔础坝泻温钡牡寡b??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爸保~,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qiáng)調(diào)。例:是以謂之“文”也?!笆且浴笔恰耙允恰钡牡寡b,可譯為“因此”?!笆恰笔侵甘敬~,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強(qiáng)調(diào)。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關(guān)山度”是“度關(guān)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guān),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qiáng)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荷擔(dān)者三夫”是“三夫荷擔(dān)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dān)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dān)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巴ひ砣慌R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p>
二、“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盎ㄖ[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三、數(shù)量詞做定語后置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bǔ)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笆鲆晕摹笔恰耙晕氖觥钡牡寡b,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是“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復(fù)之效”后置。
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保悇偈顷柍侨耍?/p>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保H是趙國的良將)
2、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ǔ潜毙旃驱R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保ǚ娇率翘觳牛?/p>
3、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保ǚ娇?,是中國人)
4、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不能說是設(shè)法生財)
5、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保ㄟ@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保娔X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迸袛嗑渲校袝r“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保ā顿Y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保ㄍ醢彩队伟U山記》)
“......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qiáng)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biāo)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biāo)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保ā冻啾谥畱?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qiáng)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現(xiàn)象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p>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保ㄋ抉R遷《鴻門宴》)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洰?,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方法
多讀
就是反復(fù)讀。據(jù)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yīng)當(dāng)就是記憶之本。
強(qiáng)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jìn)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dāng)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yǎng)成樂于記憶的好習(xí)慣。當(dāng)然,強(qiáng)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diào)動了各種器官,并進(jìn)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技巧
應(yīng)當(dāng)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xué)習(xí)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xué)習(xí)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xué)習(xí)的主要任務(wù),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運(yùn)用。
復(fù)習(xí)時應(yīng)強(qiáng)化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領(lǐng)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lǐng)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guān)鍵字詞,要真正弄懂。
2、圈點強(qiáng)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guān)鍵字,以防“口是手非”。
4、規(guī)范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2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席: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
2、蒙: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承接)
3、因: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4、舉: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撲: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6、卻:卻匈奴七百余里(擊退)
7、隳:隳名城,殺豪杰(毀壞)
8、躡足:躡足于行伍之間(用腳踏地)
9、揭:揭竿為旗(舉)
10、抗: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高,強(qiáng))
11、度、絜:試使山東之國與陜西省涉度長絜大(用尺量,衡量)
12、愛:向使三國各愛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風(fēng)俗,指邊遠(yuǎn)地方)
14、謫戍: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被征發(fā)戍守邊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遺留下來的功業(yè))
1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狀,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起事,起義)
二、通假字
1、合從帝交,相與為一(通縱)
2、贏糧而景從(通影,影子)
3、外連衡而斗諸侯(通橫)
三、一詞多義
1、制:
①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指揮)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用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④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縫制)
2、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逃亡)
②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通無,沒有)
3、利: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好處)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③信臣精卒利兵而誰何(鋒利)
4、固: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險固)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
④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本來)
5、遺:
①秦?zé)o亡矢遺鏃(丟失)
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遺留下來的東西)
③蒙故業(yè),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④是以先帝拔以遺陛下(wi給予)
6、度:
①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制度)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計算,量)
③萬里赴戎機(jī),并山度若飛(越過)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du揣度)
四、詞類活用
1、固: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
3、斗:外連衡而斗諸侯(使動,使斗)
4、南、西: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名作狀,向南,向西)
5、約:于是從散約敗(動作名,條約)
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動,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卻:卻匈奴七百余里(使動,使退卻)
8、彎: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形容詞使動,使彎)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動,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詞使動,使削弱)
11、固: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12、甕、繩: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名作動,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13、賢: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形作名,賢能的人)
14、云、景: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名作狀,像云一樣,像影子一樣)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動,引,招致;朝:名詞使動,使來朝見)
五、難句翻譯
1、振長策而御海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譯:高舉長長的鞭子,用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吞并東西二周,滅亡各個諸侯。
2、然后踐華山為城,因河為池。
譯:這樣以后,憑著華山當(dāng)做城,就著黃河當(dāng)做護(hù)城河。
3、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譯:天下的人像云一樣聚集響應(yīng),(許多人)擔(dān)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陳涉)。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勢變了。
【第3篇 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rèn)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2.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險釁: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yùn)不濟(jì))
(2)見背:慈父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奪:舅奪母志(改變)
(4)祚:門衰祚(zuò)薄(福分)
(5)鮮:終鮮兄弟(本指少,這里是沒有)
(6)吊: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嬰:而劉夙嬰疾病(纏繞)
(8)廢: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10)尋:尋蒙國恩(不久)
(11)篤:則劉病日篤(病重)
(12)聽:聽臣微志(準(zhǔn)許)
(13)拔擢: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提升)
(14)區(qū)區(qū):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閔:夙遭閔兇(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毫愣】嘈?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數(shù)后有零數(shù))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3、一詞多義
(1)至:
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dá))
(2)以:
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yǎng)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jǐn)拜表以聞(連詞,相當(dāng)于“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3)見:
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4、詞類活用
(1)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2)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3)聞:臣具以表聞;謹(jǐn)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4)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jié)束)
(5)遠(yuǎn),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形作動詞,遠(yuǎn)離)
3.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相當(dāng)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而,連詞。如:以望復(fù)關(guān)。
3、作:
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4.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yuǎn)(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3、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5、越國以鄙遠(yuǎn)(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邊邑)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7、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5.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罢儆兴景笀D,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暴:同“曝”曬。動詞?!半m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p>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八钾氏茸娓?,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p>
不:同“否”;不。副詞?!盎驇熝桑虿谎??!?/p>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安焱跻允宄钦堃坠讶酥悼捎璨?”
讎:同“仇”;仇敵,仇人?!凹俺鹱囈褱?,天下已定,”
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動詞。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從:同“縱”;與“橫相對,”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p>
當(dāng):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dāng)操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耙灰癸w度鏡湖月'‘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澳乘噶⒂谄??!?/p>
反:同“返”返回。動詞?!叭烁F則反本。”
奉:同“捧兩手托著。動詞?!蓖醣?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p>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p>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p>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p>
曷:同“何”;什么。疑問代詞?!暗杆啦活櫍嘁坠试?”
衡:通“橫”與縱相對,“外連橫而斗諸侯?!?/p>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盎禳S華葉衰?!?/p>
皇:通“惶”;恐俱,驚慌。形容詞?!摆A得倉皇北顧。”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皞}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火:同“伙”;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為“一火”“出門看火伴”。
簡:同“揀”;挑選。動詞?!吧w簡桃核修狹者為之?!?/p>
【第4篇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fù)習(xí)力學(xué)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jié)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xué)生,此時需要進(jìn)行查漏補(bǔ)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bǔ)知識、技能的空白。高三頻道為你精心準(zhǔn)備了《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金榜題名!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一)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rèn)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
博聞強(qiáng)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yù)、名聲)
(4)強(qiáng)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強(qiáng)大,強(qiáng)健)
挽弓當(dāng)挽強(qiáng),用劍當(dāng)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有余)
乃百強(qiáng)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qiáng))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yuǎn)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dá)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zhuǎn)折: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jìn):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lán)(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
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于藍(lán)取之、于藍(lán)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利之爪牙、強(qiáng)之筋骨,定語后置)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二)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②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命相,名詞)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fù)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⑧勝不敢復(fù)相士(觀察,審察,動詞)
⑨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床: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床
2、多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yùn)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第5篇 高三語文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高三語文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1、桑梓:家鄉(xiāng)
2、桃李:學(xué)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xué)
6、烽煙:戰(zhàn)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fā):老人
16、桑麻:農(nóng)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yùn)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第6篇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
3、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彎曲')
4、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6、下飲黃泉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2.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陳情表》通假字
1、夙遭閔兇。閔,通“憫”,所憂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陳情表》詞類活用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犬馬:名詞作狀語,像犬馬。
3、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外:名詞作狀語,在家外。
4、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內(nèi),名詞作狀語,在家內(nèi)。
5、則劉病日篤。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篤:形容詞用作動詞,加重。
6、夙遭閔兇。閔兇:形容詞用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賤。微賤:形容詞用作名詞,卑微低賤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好~用作動詞,生病。
9、①具以表聞。②拜表以聞聞: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三、《陳情表》一詞多義
(一)虛詞“以”
1、用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借)……身份”。
猥以微賤。憑,介詞。
臣具以表聞。用,拿,介詞。
汾陽王以副元帥憑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詞。
臣以險釁/臣以供養(yǎng)無主因為
但以劉日薄西山/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yuǎn)因為
2、用作連詞
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關(guān)系
謹(jǐn)拜表以聞來,表目的關(guān)系
今不忍人無寇__,以亂天子邊事來,表目的關(guān)系
木欣欣以向榮,水涓涓而始流(地,著),表修飾關(guān)系
(二)虛詞“之”用作助詞。
(1)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表修飾
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間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的,定中之間
(2)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助詞。
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刹环g
(三)文中重點掌握實詞
1、當(dāng)
(1)當(dāng)侍東宮。任,充當(dāng),動詞。
(2)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一定,副詞。
2、命
(1)辭不赴命。任命,名詞。
(2)人命危淺。生命、性命,名詞。
(3)更相為命。生活、生存,名詞。
3、終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與“既”配合,起并列聯(lián)合作用,相當(dāng)干“又”,連詞。
(2)無以終余年。結(jié)束,度完,動詞。
(3)愿乞終養(yǎng)。終了,動詞。
(四)表示官職變動的實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4、遷,改官。
5、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6、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
7、謫,官吏降級,相當(dāng)于貶。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fù)還。”
10、黜,廢免,革職免官?!肚袀鳌罚骸扒洒?,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p>
11、放,放逐。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jìn)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p>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
15、復(fù),恢復(fù)舊職?!稌╇u者事》中“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陳情表》重點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凹取K……”,是連詞“既”和連詞“終”的搭配,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可譯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與“無所……”是相對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東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動詞。“所”與后面的動詞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充當(dāng)“有”的賓語。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元臣,無以終余年。“無以”,是動詞“無”與介詞“以”的結(jié)合,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沒有什么用來”。
4、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yuǎn)?!笆且浴保B詞性的介賓詞組,即“以是”的倒裝,表示結(jié)果或結(jié)論,用在分句或句子的開頭(有時置于主語后),上承說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譯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胺仟殹?,連詞,表示除所說的意思之外,還有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用在復(fù)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譯為“不單”“不僅”“不只”之類。
(二)被動句
1、而劉夙嬰疾病。嬰,被……纏著。
2、戍卒叫,函谷舉函谷關(guān)被攻克
2、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被動
3、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被動
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為”表示被動
5、不拘于時“于”表示被動
6、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耙姟北硎颈粍?/p>
3.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曲終收拔當(dāng)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jì)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dá))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zhuǎn)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4.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jìn)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yuǎn)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5.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通假字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③合從締交/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
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③山東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三、一詞多義
1.固
①據(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qiáng),形容詞)
③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2.因
①因遺策(沿襲,動詞)
②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③因河為池(憑借,依據(jù),介詞)
3.亡
①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②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動詞)
③履而制六合(統(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①……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①蒙故業(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名詞)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納,動詞)
②致萬乘之勢(達(dá)到、獲得,動詞)
8.之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jié)構(gòu)助詞)
②……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①非及向時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①內(nèi)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12.遺
①因遺策(遺留下來,動詞)
②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
13.愛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②寬厚而愛人(愛護(hù),尊重,動詞。)
【第7篇 2023中考語文文言文倒裝句4大總結(jié)
中考文言文的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qiáng)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qiáng)感嘆或疑問語氣。
[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dāng)賓語、疑問代詞充當(dāng)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biāo)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以”“于”“乎”“自”等后面帶上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短語。這種介賓短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前邊充當(dāng)狀語,在古代漢語中,卻多數(shù)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邊充當(dāng)補(bǔ)語。
一、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qiáng)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qiáng)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二、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1、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① 介賓倒裝:
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
② 謂賓倒裝
例: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勺g為“有哪一樣”。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 “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例:僵臥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白浴?,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qiáng)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
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爸?,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爸?,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4、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qiáng)調(diào)。
例:是以謂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笆恰笔侵甘敬~,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強(qiáng)調(diào)。
例: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
“關(guān)山度”是“度關(guān)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guān),越過一道道山”。
三、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qiáng)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1、 “中心詞+后置定語+者”。
例: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
“荷擔(dān)者三夫”是“三夫荷擔(dān)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dān)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dān)子的成年男子”。
例: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p>
2、“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3、 數(shù)量詞做定語后置。
例:嘗貽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四、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 用介詞 “于” 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bǔ)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例: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2、 介詞 “以” 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例:屠懼,投以骨。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例: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例: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例: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是“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復(fù)之效”后置。
【第8篇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歡欣或鼓舞,一個腳印一步成長,深深淺淺,感謝時光,教會了我如何成長,如何去演繹自己的人生,讓我對這個未知世界有了一點感性的認(rèn)識,它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和人一樣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高一頻道為你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希望會對你有幫助,更多精彩,持續(xù)更新!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的一塊寶玉,經(jīng)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zhì):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yīng)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quán)衡、比較)
10、必:王必?zé)o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xiàn),進(jìn)獻(xiàn))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jié)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fù)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yuǎn)遠(yuǎn)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xì))
三、一詞多義
1、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dāng)于“而”)
四、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六、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今義:__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fù)攻趙)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jìn):古義:上前進(jìn)獻(xiàn)(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今義:向前行進(jìn)
6、宣言:古義:揚(yáng)言((廉頗)宣言曰)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ū少v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鄙卑下賤
七、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fù)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省略句)
《蘇武傳》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dāng)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dāng)、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_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_。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張衡傳》
1.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陰知_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常從容淡靜。古:言行舉止適度得體。今: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2)舉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征象標(biāo)志
(4)覆蓋周密無際。古:四周嚴(yán)密。今:周到細(xì)致
(5)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對的或并列的幾個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車,治威嚴(yán)。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下來。
3.詞類活用
(1)妙盡璇璣之正。(正,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道理)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與眾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多有)
4.翻譯下列句子并總結(jié)句式特點:
(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語后置)
(2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3)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省略句)
(4)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被動句)
5.一詞多義
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
(通過、經(jīng)由)
⑥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⑦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jī))
乃
①精思傅會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屬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第9篇 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二)
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guān)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chǎn)(原來 ,本來)
9故臣復(fù)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8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
2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zhí))
4至于_,理固宜然(本來,原來)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讓步,固然,誠然)
6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
7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堅守、安定)
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
5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考慮)
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吾念之,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但是)
7顧玩:仔細(xì)端詳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zhuǎn)折)
9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國家的)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諸侯國)
3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京城)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區(qū),地域)
5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過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經(jīng)過,通過)
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超過)
3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勝過)
4以其境過清(過分,過于)
5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錯誤,過失)
6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zé)備)
7今公子故過之(訪問)
8一日,大母過余曰(到,到來)
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3度義而后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yán),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過)
13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zé)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dāng)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復(fù)
1昭王南征而不復(fù)(返回?;貋?
2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恢復(fù))
3明年復(fù)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fù)疑無路(重復(fù))
5王辭而不復(fù)(回答)
6有北面復(fù)匈奴之志。(報復(fù))
7沛幸得復(fù),豐未得復(fù)。(免除賦稅徭役)
8復(fù)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復(fù)算,追究)
負(fù)
1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3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對不起,辜負(fù))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fù)(失敗)
7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fù)責(zé)。(虧欠,拖受,責(zé)通“債”)
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
2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器物上的蓋子)
3覆蓋周密無際(遮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壓倒,勝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約)
6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7蓋鐘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fù)鼓琴(發(fā)語詞,不譯)
8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肯定判斷、原來是)
【第10篇 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四)
彌
1、滿,遍。(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2、越,更加。(奉之彌繁,侵入愈急)
3、彌留:病危將死。(病日至秦。既彌留)
4、經(jīng)、終。(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
臨
1、從高處朝向低處,面對。(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2、面對。(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如臨大敵)
3、到。(雙喜臨門 身臨其境)
4、正當(dāng),將要。(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臨陣磨槍 臨渴掘井)
憐
1、憐憫,同情。(獨不憐公子姊耶?)
2、可憐:可愛。(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3、疼愛、愛惜。(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4、愛戴。(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5、值得同情。(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類
1、種類。(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
2、事例。(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
3、類似,象。(中會殿閣,類蘭若)
4、類推。(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5、條例。(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歲風(fēng)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
克
1、能夠。(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2、戰(zhàn)勝,攻破。(然操遂能克紹)
3、克制。(克已復(fù)禮為仁)
4、肩負(fù),引申為擔(dān)當(dāng)、勝任,擔(dān)當(dāng)家務(wù)。(子克家)
5、克制、約束。(克已奉公)
6、限定、約定。(與克期俱至)
堪
1、經(jīng)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2、能夠,可以。(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3、能夠,可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4、勝任。(不堪吏人婦,豈合今郎君)
舉
1、舉起,抬起。(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舉案齊眉 舉足輕重)
2、舉出,提出。(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 舉一反三)
3、舉行,發(fā)動。(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4、推舉,舉薦。(孫叔敖舉于海)
5、攻下,占領(lǐng)。(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6、拿。(吾不能舉全吳之地)
7、全,盡。(殺人如不能舉 舉國上下)
絕
1、斷絕。(不絕如縷 絡(luò)繹不絕 韋編三絕)
2、終止,消失。(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3、隔斷。(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4、窮盡。(絕處逢生)
5、極,最,非常。(佛印絕類彌勒)
6、到了極點。(以為妙絕)
7、完全,絕對。(絕無蹤響 )
8、橫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第11篇 高一第一冊語文文言文古今異義詞總結(jié)
1.敢以煩執(zhí)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zhuǎn)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y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丈夫二十不取。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jié)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nèi)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yǎng)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第12篇 高一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名詞用作動詞
晉軍函陵(駐軍)
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
質(zhì)于齊(做人質(zhì))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填然鼓之(擊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東面而視(面對)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稱帝,稱王)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以甕作;以繩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記)
范增數(shù)目項王(以目示意)
道芷陽間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處罰)
(2)名詞用作狀語
夜縋而出(在晚上,當(dāng)晚)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廟禮之(在廟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dāng)面)
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秋水時至(按季節(jié),隨著時令)
順流而東行(向東)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樣;像包裹
一樣;像口袋一樣)
內(nèi)立法度(對內(nèi))
天下云集響應(yīng)(像浮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贏糧而景從,(像影子一樣)
吾得兄事之(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頭發(fā)上指(向上).
道芷陽間行。(從小路)
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時常)
【第13篇 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導(dǎo)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chǔ)的書面語,在遠(yuǎn)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F(xiàn)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是風(fēng)分享的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考點梳理及練習(xí)題
一、通假字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高興?!墩撜Z十則》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你知道怎樣教導(dǎo)別人嗎)?!墩撜Z十
則》
3、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兩小兒辯日》
4、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止通“只”?!独恰?/p>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白蓖ā白保?。他先在家里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鄭人買履》
6、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蘭詩》
7、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馬說》
8、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zhàn)》
10、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渡绞小?/p>
二、古今異義。
1、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于稱各種運(yùn)輸和郵電事業(yè)。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3、窮古義:窮盡。
今義:經(jīng)濟(jì)貧困。例句: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7、可以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例句: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
8、開張古義:擴(kuò)大。
今義:開業(yè)(多指商業(yè)部門)。例句: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
9、涕古義:淚。
今義:鼻涕。例句: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0、兵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
12、池古義:護(hù)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走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5、湯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6、去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7、再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三、常見文言虛詞歸納總結(jié)。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代詞,指學(xué)過的知識
2、“之”作動詞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動詞“到”
3、“之”作結(jié)構(gòu)助詞“的”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作用,不譯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詞,指“他、她、它(們)的”例如:欲知其輕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連詞,連結(jié)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轉(zhuǎn)折、等關(guān)系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轉(zhuǎn)接)
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表并列)
3、溫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見的語氣詞
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嘆等,常見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畫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呀”
2、謬矣,矣:語氣詞,了
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乎,語氣詞,嗎
四、文言文語句的翻譯。
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yīng),又要根據(jù)需要進(jìn)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整、準(zhǔn)確、得體。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
②補(bǔ)。即補(bǔ)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bǔ)出省略成分等。
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
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xiàn)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diào)。即調(diào)整詞序或語序,使
之合乎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針對性練習(xí)及答案
(一)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解釋括號里的詞。(1)眾皆棄去(2)破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jī)智聰穎。機(jī)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二)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fù)徙居學(xué)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jìn)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
(選自劉向《烈女傳》)
1.解釋下列詞語。
a.嬉:
b.賈人:
2.這段文字源自歷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
[注釋]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顧:回來;④彘:豬;⑤特:只不過。
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隨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還②顧反為汝殺彘
2.解釋加點的詞。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rèn)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
例作簡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
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1.解釋下列文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①兔走觸株走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釋
③而身為宋國笑身
④冀復(fù)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并翻譯這個句子。
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從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某一角度簡要談?wù)劇?/p>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