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wǎng)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匯編(7篇范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shù):17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

有哪些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是企業(yè)安全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涵蓋了多種類型的預案,包括但不限于火災應急、生產事故應急、自然災害應對、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等。這些預案旨在確保企業(yè)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時能夠迅速、有序地進行應對,減少損失。

內容是什么

預案評審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預案的編制、審查、修訂、演練和評估五個步驟。1) 編制階段,需依據(jù)行業(yè)標準和企業(yè)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操作指南;2) 審查階段,由專業(yè)團隊和技術專家對預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查;3) 修訂階段,根據(jù)審查意見和實際情況及時更新預案;4) 演練階段,定期進行模擬演練以檢驗預案的執(zhí)行效果;5) 評估階段,對演練結果進行分析,以確定預案的有效性并提出改進措施。

規(guī)范

預案評審制度的實施需要遵循嚴格的規(guī)范。預案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定;預案應具有針對性,覆蓋企業(yè)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評審過程應公正透明,確保所有參與者都能充分發(fā)表意見;預案的更新和改進應持續(xù)進行,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風險環(huán)境。

重要性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一方面,它能提高企業(yè)的風險防控能力,通過提前規(guī)劃和準備,降低突發(fā)事故對企業(yè)運營的影響。另一方面,良好的預案評審機制可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提升他們在緊急情況下的應對能力。此外,該制度也是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體現(xiàn),有助于維護公眾安全和企業(yè)聲譽。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是企業(yè)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石,其嚴謹性和有效性直接關乎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因此,企業(yè)管理者應高度重視,確保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為企業(yè)的穩(wěn)健運營構筑堅實的防護屏障。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范文

第1篇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

一、目的

及時發(fā)現(xiàn)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實現(xiàn)生產單位應急預案與相關單位應急預案銜接;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預案的充分性和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及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guī)定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評審的基本要求、方法、內容及程序,適用于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三、職責

1、總經(jīng)理職責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負責簽發(fā)經(jīng)評審或論證符合要求的應急預案。

2、安監(jiān)部長職責

協(xié)助總經(jīng)理負責主持應急預案評審工作。

3、安監(jiān)部職責

(1)負責《施工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協(xié)助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3)督促檢查各部門應急預案的實施、演練和準備情況,并對搶險或演練效果進行評審;

(4)負責組織施工原因調查和分析;

(5)負責應急演練的策劃和實施;

(6)參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評審工作;

(7)經(jīng)營部、工程部參與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8)負責對員工的自我防護技能教育和應急處置培訓工作;

(9)定期對應急預案評價人員、應急救援、搶險隊員進行培訓;

(10)對培訓效果進行驗證;

(11)對施工現(xiàn)場搶救效果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

4、經(jīng)營部職責

(1)負責本部門的應急演練的策劃與實施;

(2)負責組織本單位、本部門的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評審工作。

四、工作程序

1、評審方法

應急預案評審分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評審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形式簡單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提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1)形式評審

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和制定過程等內容進行審查。形式評審的重點是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可讀性。應急預案形式評審內容及要求,見《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

(2)要素評審

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標準,從符合性、適用性、正對性、完整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要素評審包括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為細化評審,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評審應急預案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表中的評審內容及要求進行對應分析,判斷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與不足,完成《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現(xiàn)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

a關鍵要素

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guī)范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涉及生產經(jīng)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應急預案中的危險源與風險分析、職責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與處置技術等要素。

b一般要素

應急預案要素中簡寫或可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不涉及生產經(jīng)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是預案構成的基本要素,如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jù)、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

2、評審程序

(1)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在廣泛爭取意見的基礎上,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審查。會議評審規(guī)模和參加人員根據(jù)應急預案涉及范圍和重要程度確定。

(2)評審準備

應急預案評審應做好以下工作:

a 成立應急預案評審組,落實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b通知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具體評審時間;

c將被評審的應急預案在評審前送達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3)會議評審

會議評審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a評審工作由總經(jīng)理或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總經(jīng)理主持;

b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或部門向評審人員介紹應急預案編制或修訂情況;

c評審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討論,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d應急預案評審組根據(jù)會議討論情況,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e討論通過會議評審意見,參加會議評審人員簽字?!稇鳖A案評審意見表》;

(4)安監(jiān)部應采取演練的方式對應急預案進行論證,必要時就邀請當?shù)匕脖O(jiān)部門參加。

(5)修訂完善及意見處理

a認真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b評審組組長負責對各位評審人員的意見進行協(xié)調和歸納,綜合提出預案評審的結論性意見;

c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合格項進行分析研究,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d反饋意見要求重新評審的,安監(jiān)部應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要求重新進行評審;

(6)批準印發(fā)

應急預案經(jīng)評審或論證后,由總經(jīng)理簽發(fā)。

五、評審要求

1、應急預案編制后由主管副總經(jīng)理或安監(jiān)部組織專家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論證;

2、應急預案應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2009)73號)的要求;

3、應急預案編制涉及當?shù)卣嚓P部門或需要相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當?shù)叵嚓P部門同意,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附有專家名單。

六、評審原則

應急預案評審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事求是、符合經(jīng)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實際;

2、對照相關標準發(fā)現(xiàn)預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3、依靠專家,綜合評定,及時補充完善應急預案。

七、評審依據(jù)

應急預案評審應依據(jù)以下文件,并考慮單位實際:

1、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以及有關方針、政策和文件;

2、地方政府、上級有關部門以及本行業(yè)有關應急預案及應對措施;

3、可能存在事故風險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能力。

八、評審人員

參加應急預案的評審應由以下人員參加:

1、熟悉并掌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

2、熟悉并掌握《生產經(jīng)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應急知識;

3、熟悉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工藝流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九、評審要點

應急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符合性: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否符合有關法規(guī)、標準和規(guī)范的要求;

2、適用性:應急預案的內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

3、完整性:應急預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評審規(guī)定的要素;

4、針對性:應急預案是否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別,重大危險源,重點崗位部位;

5、科學性:應急預案的組織體系、預防體系、信息報送、響應程序和處置方案是否合理;

6、規(guī)范性: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等是否簡潔明了,便于閱讀和理解;

7、銜接性: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xiàn)場處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門或單位預案是否銜接。

十、應急預案評審應考慮下列信息:

1、緊急情況響應和應急演練的結果;

2、外部應急經(jīng)驗;

3、設備、設施或流程的變化情況。

十一、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論證應當注重下列事項:

1、應急預案的實用性;

2、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3、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4、組織體系的科學性;

5、響應程序的操作性;

6、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7、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十二、應急預案評審應明確下列內容:

1、應急預案評審的頻率;

2、應急演練的方法;

3、應急演練的頻率。

十三、培訓

1、培訓和訓練應針對應急隊伍和全體員工進行;

2、人力資源部應定期對應急演練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應急的方法;

3、安監(jiān)部在每年的3月份制定本公司的《應急演練計劃》,并下達給相關部室,部室根據(jù)本部門實際要求,確定各自的演練內容,應急演練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4、在進行應急演練前,演練部門要制定演習方案、演習方式、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安排相關的后勤工作;

5、應急演練應包括下列事項:

(1)、學習時間、目標和演習范圍;

(2)演習方案和演習方式;

(3)演習現(xiàn)場規(guī)則;

(4)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

(5)安排相關的后期工作;

(6)編寫書面報告;

(7)演習人員進行自我評估;

(8)針對不足及時制定改正措施并確保實施;

6、進行大型應急預案演練時,總經(jīng)理、副總經(jīng)理及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都要參加,進入現(xiàn)場觀摩指導。

7、應急預案演練應檢驗和評價下列效果:

(1)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2)參與人員的反應能力與處理能力;

(3)應急預案的操作性;

(4)應急設備的充分性、可用性與有效性;

(5)應急預案的組織協(xié)調性;

(6)外部機構響應的及時性;

(7)應急預案的經(jīng)濟性與有效性;

8、應急預案結束后,演練單位和部門要在15日內,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編寫書面報告,演習人員要進行自我評估,對演練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應急演練總結報告),修訂完善的應急預案,上報安監(jiān)部。

第2篇 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

一、目的

及時發(fā)現(xiàn)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xiàn)生產單位應急預案與相關單位應急預案銜接;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預案的充分性和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及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guī)定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評審的基本要求、方法、內容及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三、職責

1、總經(jīng)理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負責簽發(fā)經(jīng)評審或論證并符合要求的應急預案。

2、安全副總經(jīng)理

協(xié)助總經(jīng)理負責主持應急預案評審工作。

3、安委會

(1)負責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協(xié)助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3)督促檢查各部門應急預案的實施、演練和準備情況,并對搶險或演練效果進行評審。

(4)負責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和分析;

四、工作程序

1、評審方法

應急預案評審分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評審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方式簡單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提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1)形式評審

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和制訂過程等內容進行審查。形式評審的重點是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可讀性。應急預案形式評審內容及要求,見《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

(2)要素評審

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標準,從符合性、適用性、針對性、完整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要素評審包括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為細化評審,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的要素進行評審,評審應急預案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表中的評審內容及要求進行對應分析,判斷是否符合表中要求,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及不足,完成《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現(xiàn)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

①關鍵要素

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guī)范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涉及生產經(jīng)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應急預案中的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與處置技術等要素。

②一般要素

應急預案要素中簡寫或可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不涉及生產經(jīng)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是預案構成的基本要素,如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jù)、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

2、評審程序

(1)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在廣泛自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采取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審查。會議評審規(guī)模和參加人員根據(jù)應急預案涉及范圍和重要程度確定。

(2)評審準備

應急預案評審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成立應急預案評審組,落實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通知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具體評審時間;

將被評審的應急預案在評審前送達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3)會議評審

會議評審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評審工作由礦長或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礦長主持;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或部門向評審人員介紹應急預案編制或修訂情況。

評審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討論,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應急預案評審組根據(jù)會議討論情況,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討論通過會議評審意見,參加會議評審人員簽字?!稇鳖A案評審意見表》,見附件6.6

(4)安委會應采取演練的方式對應急預案進行論證,必要時就邀請當?shù)卣脖O(jiān)部門參加。

(5)修訂完善及意見處理。

①認真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②評審組組長負責對各位評審人員的意見進行協(xié)調和歸納,綜合提出預案評審的結論性意見。

③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合格項進行分析研究,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或完善。

④反饋意見要求重新評審的,安全部應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要求重新進行評審。

(6)批準印發(fā)

應急預案經(jīng)評審或論證后,由總經(jīng)理簽發(fā)。

3、評審要求

(1)應急預案編制后由主管副礦長或安委會組織專家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論證。

(2)應急預案應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第17號令)和《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2009)73號)的要求。

(3)應急預案編制涉及當?shù)卣嚓P部門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當?shù)卣嘘P部門同意,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附有專家名單。

(4)評審原則

應急預案評審應遵循以下原則:

實事求是、符合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實際;

對照相關標準,發(fā)現(xiàn)預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依靠專家、綜合評定,及時補充完善應急預案。

(5)評審依據(jù)

應急預案評審應依據(jù)以下文件,并考慮單位實際:

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以及有關方針、政策和文件;

地方政府、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本行業(yè)有關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

可能存在事故風險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能力。

(6)評審人員

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有以下人員參加:

熟悉并掌握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

熟悉并掌握《生產經(jīng)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應急知識;

熟悉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工藝流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7)評審要點

應急預案評審應包括以下內容;

符合性: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否符合有關法規(guī)、標準和規(guī)范的要求;

適用性:應急預案的內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

完整性:應急預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評審表規(guī)定的要素;

針對性:應急預案是否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別,重大危險源,重點崗位部位;

科學性:應急預案的組織體系、預防預警、信息報送、響應程序和處置方案是否合理;

規(guī)范性: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等是否簡潔明了,便于閱讀和理解;

銜接性: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xiàn)場處置方案以及其他部門或單位預案是否銜接。

(8)應急預案評審應考慮下列信息:

緊急情況響應和應急演練的結果;

外部應急經(jīng)驗;

設備、設施或流程的變化情況;

(9)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下列事項:

應急預案的實用性;

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組織體系的科學性;

響應程序的操作性;

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10)應急預案評審應明確下列內容:

應急預案評審的頻率;

應急演練的方法;

應急演練的方法;

應急演練的頻率;

第3篇 冶金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

冶金公司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

為加強應急體系建設,規(guī)范應急預案管理,充分發(fā)揮應急預案在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中的作用,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應急預案演練規(guī)定:

1、每年對應急預案進行一次演練,演練方法可以是現(xiàn)場演練,也可以是桌面演練。要求單位所有參演人員必須參加,對參演人員要進行演前培訓,每年對全體人員要進行一次應急培訓教育。

2、應急演練的策劃要求:

①確定演習時間、目標和演習范圍;

②編寫演習方案和演習方式;

③確定演習現(xiàn)場規(guī)則;

④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

⑤安排相關的后勤工作;

⑥編寫書面報告;

⑦演習人員進行自我評估;

⑧針對不足及時制定改正措施并確保實施。

二、評審組織

1、公司應急預案由安全生產指揮中心組織應急預案編寫人員和預案所涉及的單位進行內部評審,經(jīng)管理者代表簽字認可后報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存檔。內部評審小組由公司領導、管理人員、專業(yè)人員(聘請)等組成,外部評審由相關專家、政府有關部門領導組成。

2、分公司級應急預案,由分公司安全管理部組織,由分公司領導、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內部評審,公司主管領導和業(yè)務部室進行指導和評審。

3、各單位評審組織負責對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和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開展評審,提出應急預案存在缺陷和改進的意見。

三、評審內容

1、對編制的預案的符合性進行評審。

主要評審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組織協(xié)調性、經(jīng)濟性及有效性,

2、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進行評審。

主要評審參與人員的反應能力與處理能力,應急設備的充分性、可用性與有效性。外部機構響應的及時性以及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3、評審應充分考慮下列信息:緊急情況響應和應急演練的結果;外部應急經(jīng)驗;設備、設施或流程的變化情況。

四、評審改進。

1、通過評審總結找出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2、修訂應急預案主要根據(jù)應急演練結果找出緊急響應、外部響應經(jīng)驗等方面的不足,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管理人員、工作環(huán)境及技術上面的變化而進行修訂,以使應急預案達到實施的符合和有效性。

3、修訂后的應急預案要及時發(fā)放給相關人員,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

4、通過評審改進確保應急預案發(fā)揮的充分性、提高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提升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

五、評審頻率

每一年對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和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進行一次評審。

六、管理措施

1、未按照制度要求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按照《公司經(jīng)營管理責任制》給予考核。

2、未按照制度要求對應急預案進行改進、修訂,按照《公司經(jīng)營管理責任制》給予考核。

第4篇 a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改進制度

一、目的

及時發(fā)現(xiàn)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xiàn)生產單位應急預案與相關單位應急預案銜接;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預案的充分性和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及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guī)定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評審的基本要求、方法、內容及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三、職責

1、總經(jīng)理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負責簽發(fā)經(jīng)評審或論證并符合要求的應急預案。

2、安全副總經(jīng)理

協(xié)助總經(jīng)理負責主持應急預案評審工作。

3、安委會

(1)負責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協(xié)助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3)督促檢查各部門應急預案的實施、演練和準備情況,并對搶險或演練效果進行評審。

(4)負責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和分析;

四、工作程序

1、評審方法

應急預案評審分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評審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方式簡單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提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1)形式評審

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和制訂過程等內容進行審查。形式評審的重點是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可讀性。應急預案形式評審內容及要求,見《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

(2)要素評審

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標準,從符合性、適用性、針對性、完整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要素評審包括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為細化評審,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的要素進行評審,評審應急預案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表中的評審內容及要求進行對應分析,判斷是否符合表中要求,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及不足,完成《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現(xiàn)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

①關鍵要素

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guī)范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涉及生產經(jīng)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應急預案中的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與處置技術等要素。

②一般要素

應急預案要素中簡寫或可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不涉及生產經(jīng)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是預案構成的基本要素,如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jù)、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

2、評審程序

(1)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在廣泛自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采取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審查。會議評審規(guī)模和參加人員根據(jù)應急預案涉及范圍和重要程度確定。

(2)評審準備

應急預案評審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成立應急預案評審組,落實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通知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具體評審時間;

將被評審的應急預案在評審前送達參加評審的單位或人員。

(3)會議評審

會議評審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評審工作由礦長或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礦長主持;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或部門向評審人員介紹應急預案編制或修訂情況。

評審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討論,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應急預案評審組根據(jù)會議討論情況,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討論通過會議評審意見,參加會議評審人員簽字。《應急預案評審意見表》,見附件6.6

(4)安委會應采取演練的方式對應急預案進行論證,必要時就邀請當?shù)卣脖O(jiān)部門參加。

(5)修訂完善及意見處理。

①認真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②評審組組長負責對各位評審人員的意見進行協(xié)調和歸納,綜合提出預案評審的結論性意見。

③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合格項進行分析研究,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或完善。

④反饋意見要求重新評審的,安全部應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要求重新進行評審。

(6)批準印發(fā)

應急預案經(jīng)評審或論證后,由總經(jīng)理簽發(fā)。

3、評審要求

(1)應急預案編制后由主管副礦長或安委會組織專家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論證。

(2)應急預案應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第17號令)和《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2009)73號)的要求。

(3)應急預案編制涉及當?shù)卣嚓P部門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當?shù)卣嘘P部門同意,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附有專家名單。

(4)評審原則

應急預案評審應遵循以下原則:

實事求是、符合生產經(jīng)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實際;

對照相關標準,發(fā)現(xiàn)預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依靠專家、綜合評定,及時補充完善應急預案。

(5)評審依據(jù)

應急預案評審應依據(jù)以下文件,并考慮單位實際:

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以及有關方針、政策和文件;

地方政府、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本行業(yè)有關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

可能存在事故風險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能力。

(6)評審人員

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有以下人員參加:

熟悉并掌握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

熟悉并掌握《生產經(jīng)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應急知識;

熟悉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工藝流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7)評審要點

應急預案評審應包括以下內容;

符合性: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否符合有關法規(guī)、標準和規(guī)范的要求;

適用性:應急預案的內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

完整性:應急預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評審表規(guī)定的要素;

針對性:應急預案是否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別,重大危險源,重點崗位部位;

科學性:應急預案的組織體系、預防預警、信息報送、響應程序和處置方案是否合理;

規(guī)范性: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等是否簡潔明了,便于閱讀和理解;

銜接性: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xiàn)場處置方案以及其他部門或單位預案是否銜接。

(8)應急預案評審應考慮下列信息:

緊急情況響應和應急演練的結果;

外部應急經(jīng)驗;

設備、設施或流程的變化情況;

(9)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下列事項:

應急預案的實用性;

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組織體系的科學性;

響應程序的操作性;

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10)應急預案評審應明確下列內容:

應急預案評審的頻率;

應急演練的方法;

應急演練的方法;

應急演練的頻率;

第5篇 應急救援預案評審評估修訂制度

一、目的

為了規(guī)范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jiān)總局令88號)等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本制度。

二、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評估和修訂等工作。

三、應急預案的編制

1、公司主要負責人負責組織編制和實施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并對應急預案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負責;各分管負責人應當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應急預案規(guī)定的職責。

2、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guī)、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應急處置為核心,明確應急職責、規(guī)范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

3、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

3.2本地區(qū)、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3.3本地區(qū)、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3.4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3.5有明確、具體的應急程序和處置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3.6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滿足本地區(qū)、本單位的應急工作需要;

3.7應急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應急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3.8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4、編制應急預案應當成立編制工作小組,由公司有關負責人任組長,吸收與應急預案有關人員,以及有現(xiàn)場處置經(jīng)驗的人員參加。

5、編制應急預案前,編制單位應當進行事故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

6、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相關標準,結合單位組織管理體系、生產規(guī)模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點,確立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編制相應的預案,并體現(xiàn)自救互救和先期處置等特點。

7.1風險種類多、可能發(fā)生多種類型事故的,應組織編制綜合應急預案。

7.2對于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的事故風險,生產經(jīng)營單位可編制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或將專項應急預案并入綜合預案。

7.3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應當編制現(xiàn)場處置方案。

7.4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發(fā)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新。

7.5編制的各類應急預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并與相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急救援隊伍和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銜接。

7.6在編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針對工作場所、崗位特點,編制簡明、實用、有效的應急處置卡。

四、應急預案的評審、公布和備案

1、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并形成書面評審紀要。

2、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有關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3、應急預案經(jīng)評審后,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并及時發(fā)放到本單位相關人員。

4、應急預案公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向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進行告知性備案。

五、應急預案的實施

1、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

2、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應急知識、自救互救和逃生技能的培訓活動,使從業(yè)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

3、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jù)事故風險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貫綜合應急預案,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xiàn)場處置方案演練。

4、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5、應急預案每三年進行一次應急預案評估。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并歸檔:

6.1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及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6.2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的;

6.3面臨的事故風險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6.4重要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6.5預案中其他重要信息發(fā)生變化的;

6.6在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修訂的;

6.7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7、應急預案修訂涉及組織指揮體系和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應急響應分級等內容變更的,修訂工作應參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應急預案編制程序進行,并按照應急預案報備程序重新進行備案。

8、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結束后,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總結評估。

六、附則

1、本制度從下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

2、本制度由公司安環(huán)科負責解釋。

第6篇 應急預案評審修訂制度

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xiàn)本廠預案與相關單位應急預案銜接;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預案的充分性和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及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根據(jù)《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guī)范》(aq/t9006-2010)、《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職責

(一)廠長職責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負責簽發(fā)經(jīng)評審或論證并符合要求的應急預案。

(二)安全科職責

1、負責各種《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協(xié)助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3、督促檢查應急預案的實施、演練和準備情況,并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審;

4、負責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和分析;

5、負責應急演練的策劃和實施;

6、參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評審工作,

7、聯(lián)合技術質檢科、綜合管理科參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評審工作;

8、負責對員工的自我防護技能教育和應急處置培訓工作;

9、定期對應急預案評價人員、應急救援隊員進行訓練和培訓;

10、對事故現(xiàn)場救援效果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

二、工作程序

(一)評審方法

應急預案評審分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方式簡單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提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1、形式評審

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形式、語言文字和制定過程等內容進行審查。形式評審的重點是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可讀性。

2、要素評審

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和標準,從符合性、適用性、針對性、完整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

(1)關鍵要素

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guī)范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涉及廠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與處置技術等要素。

(2)一般要素

應急預案要素中簡寫或可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不涉及廠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是預案構成的基本要素,如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依據(jù)、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

(二)評審程序

1、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采取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審查。

2、批準印發(fā)

應急預案經(jīng)評審或論證后,由廠長簽發(fā)。

(三)評審要求

1、應急預案編制后由廠長或安全科組織人員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論證。

2、應急預案應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第17號令)和《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2009)73號)的要求。

3、安全科根據(jù)演練結果每年進行一次應急預案回顧和評審。

第7篇 應急救援預案評審、評估和修訂制度

一、目的

為了規(guī)范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經(jīng)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jiān)總局令88號)等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本制度。

二、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評估和修訂等工作。

三、應急預案的編制

1、公司主要負責人負責組織編制和實施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并對應急預案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負責;各分管負責人應當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應急預案規(guī)定的職責。

2、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guī)、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應急處置為核心,明確應急職責、規(guī)范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

3、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

3.2本地區(qū)、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3.3本地區(qū)、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3.4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3.5有明確、具體的應急程序和處置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3.6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滿足本地區(qū)、本單位的應急工作需要;

3.7應急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應急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3.8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4、編制應急預案應當成立編制工作小組,由公司有關負責人任組長,吸收與應急預案有關人員,以及有現(xiàn)場處置經(jīng)驗的人員參加。

5、編制應急預案前,編制單位應當進行事故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

6、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相關標準,結合單位組織管理體系、生產規(guī)模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點,確立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編制相應的預案,并體現(xiàn)自救互救和先期處置等特點。

7.1風險種類多、可能發(fā)生多種類型事故的,應組織編制綜合應急預案。

7.2對于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的事故風險,生產經(jīng)營單位可編制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或將專項應急預案并入綜合預案。

7.3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應當編制現(xiàn)場處置方案。

7.4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發(fā)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新。

7.5編制的各類應急預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并與相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急救援隊伍和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銜接。

7.6在編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針對工作場所、崗位特點,編制簡明、實用、有效的應急處置卡。

四、應急預案的評審、公布和備案

1、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并形成書面評審紀要。

2、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有關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3、應急預案經(jīng)評審后,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并及時發(fā)放到本單位相關人員。

4、應急預案公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向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進行告知性備案。

五、應急預案的實施

1、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

2、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應急知識、自救互救和逃生技能的培訓活動,使從業(yè)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

3、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jù)事故風險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貫綜合應急預案,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xiàn)場處置方案演練。

4、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5、應急預案每三年進行一次應急預案評估。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并歸檔:

6.1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及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6.2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的;

6.3面臨的事故風險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6.4重要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6.5預案中其他重要信息發(fā)生變化的;

6.6在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修訂的;

6.7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7、應急預案修訂涉及組織指揮體系和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應急響應分級等內容變更的,修訂工作應參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應急預案編制程序進行,并按照應急預案報備程序重新進行備案。

8、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結束后,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總結評估。

六、附則

1、本制度從下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

2、本制度由公司安環(huán)科負責解釋。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匯編(7篇范文)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是企業(yè)安全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涵蓋了多種類型的預案,包括但不限于火災應急、生產事故應急、自然災害應對、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等。這些預案旨在確保企業(yè)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時能夠迅速、有序地進行應對,減少損失。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預案評審信息

  • 冶金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匯編(4篇范文)
  • 冶金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匯編(4篇范文)71人關注

    冶金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1. 應急預案編制:根據(jù)冶金企業(yè)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制定出應對各類突發(fā)事故的詳細步驟和程序。2. ...[更多]

  • 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簡單版5篇)
  • 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簡單版5篇)21人關注

    尾礦庫事故、事件調查制度是企業(yè)安全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1. 事故報告機制:確保及時、準確地報告任何異常情況或事故。2. 現(xiàn)場勘查與證據(jù)保 ...[更多]

  •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匯編(7篇范文)
  •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匯編(7篇范文)17人關注

    應急預案評審制度是企業(yè)安全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涵蓋了多種類型的預案,包括但不限于火災應急、生產事故應急、自然災害應對、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等。這些預案旨在確保 ...[更多]

  • 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重要性(5篇)
  • 尾礦庫應急預案評審與改進制度重要性(5篇)15人關注

    重要性1尾礦庫事故調查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可以揭示事故的真實原因,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保護員工生命安全和環(huán)境。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企業(yè)的安全 ...[更多]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