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范文大全 > 心得體會 > 教育心得體會

培養(yǎng)教育心得體會(3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3

培養(yǎng)教育心得體會

第1篇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讀書心得體會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是一本由林格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于2007年11月1日出版發(fā)行的一本書籍。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系統(tǒng)著作,科學,嚴謹,新穎,實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讀書心得體會

讀書是我作為教師攝取文化涵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我自我提高的最直接的方式。雖然我的教學更多的傾斜技巧性,但是對于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還是需要更多的理論知識。這本由著名教育專家林格著作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對教育的理解就是興趣為動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為最終目的。致使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讓我這很久沒有閱讀的教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讀完它時,我感受到這書給我們帶來的教學經驗和巧妙的養(yǎng)成教育,并不像這本書那樣單薄。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更對自己成為教師感到驕傲,同時也感受到任重而道遠的壓力。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有了這樣的體會:

一、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形成一個觀點,建立一個信念,養(yǎng)成一個習慣,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教育和訓練;矯正一個不良習慣,糾正一個錯誤觀念,更需要長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長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緊”、酷貓寫作范文網“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復,要持之以恒?!傲晳T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家庭教育的好辦法很多,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fā)火,結果只會是功虧一簣。

二、考試是檢驗學習進度的指標,而不是決定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全部。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知識,更是考查習慣。因此,不能把在考試中出錯簡單的歸結為不認真、不努力。家長應和老師一起給孩子尋找原因:聽課時否認真?不懂能否發(fā)問?平時書寫是否整潔有序?學習方法不當還是不夠用功?孩子上課不認真,請與老師一起分析:是會了?聽不懂?還是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服教育或補課。只有他想學才能學好,否則,只能是大家痛苦。

三、適度引導避免失去學習興趣。

在教育過程中不可過多進行督促。老在別人的被人監(jiān)督下才去學習,會使孩子變的非常被動,慢慢會失去學習主動性。恰如其分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而做的措施。因此,要注意講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當天的作業(yè)必須在幾點前完成,盡早安排能讓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時間。家長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以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另外家長應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不說。

四、鼓勵為主,批評為輔。

表揚是促進孩子成材的關鍵,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績。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績,請給他一個擁抱、祝賀,買一本書或一套衣服作為獎勵。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進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并且鼓勵他做到信念永存、腳踏實地,這樣,你的孩子一定能獲得成功。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讓我充分認識到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從細微處著手,從小注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把出現(xiàn)諸多問題的“要我學”變成由良好習慣支撐的“我要學”,即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人的一生是終身學習不斷充實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汲取知識,豐富體驗。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讀書心得體會2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我用心讀了而且做了摘抄。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的、和青年學者撰寫的一本有關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主要包括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yǎng)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yǎng)成??春螅矣X得不僅對于一個教師而且對于一個家長都是非常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本書以養(yǎng)成教育為核心理念,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以及方法,并具體解答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該如何培養(yǎng)的問題。

這位學者認為終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既不是在學校學到的科學知識,也不是在實驗室里獲得的科研實踐,而是幼時培養(yǎng)的良好習慣。這個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教育實際上也就是培養(yǎng)習慣。陶行知先生也說:“教育是什么,酷貓寫作范文網手機版往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p>

作者提倡“養(yǎng)成教育”,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他認為養(yǎng)成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養(yǎng)成壞的習慣則是貽害無窮,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較好的基礎。

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yǎng),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倍嘁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yōu)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酷貓寫作范文網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xiàn)素質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培養(yǎng)好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xié)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讀書心得體會3

近來我有幸拜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書里面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見解,讓我受益匪淺。本書是一本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不僅科學嚴謹,而且實用新穎。我深深贊同作者的教育觀點: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習慣必須從小養(yǎng)成。

“有的孩子做作業(yè),邊做邊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業(yè)上”,“有的孩子上課聽講靜不下心來,一會兒跟同學說話,一會兒玩手中的東西,一會兒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師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過這些難題,有時還真讓我們對這些孩子們無可奈何。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造就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我們應更多的去關注一下他們的學習以及平時在校的生活習慣。當然學校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許多好的有關細節(jié)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養(yǎng)成的過程卻不是簡單的。如果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范文網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孩子們現(xiàn)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時期,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當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學校單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們班的吳妙研同學來說,她以前逃過半天學這對于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多么惡歷的行為。問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業(yè)沒有完成不敢來上學,怕老師告訴家長,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過了解我知道她和媽媽的關系很糟因為每當她犯錯誤時媽媽就會打她,而爸爸又在很遠的地方工作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對媽媽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媽媽通過我們相互溝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們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許多,學習上也進步了。如果我們對這件事情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孩子就有可能經常性的逃學形成習慣,到那時在去糾正它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正如人們經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的力量強大而頑固不可融化,習慣一旦形成,終其一生,便難以改變。這里講的“本性”,當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養(yǎng)成的,也就是說,與自我長期來的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書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就十分強調教育應從小抓起。顏之推說:“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范文寫作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歲數,可省笞罰?!逼渲刑N涵著一個習慣養(yǎng)成的道理。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說習慣一但養(yǎng)成那么就很難在改變。當然好的習慣是讓人們享受終生的,如果一個學生學習很認真那么他踏上社會后工作、生活、做人處事都將會是一個嚴謹、負責任的人。

因此我認為,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應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與學科知識有機相溶來滲透做人道理,來養(yǎng)成學生的基本習慣。作為教師,應當擔負起相關責任以及承擔相應的任務。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讀書心得體會4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更完善,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罱氐匕葑x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xiàn)已經讀完了六個章節(jié)。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yǎng)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么做,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

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霸S多養(yǎng)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笆裁词墙逃??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wěn)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的聯(lián)結?!睆倪@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蔽闹刑岬剑骸皳碛幸活w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边@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xiàn)和諧。

第2篇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心得感想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生作用了.”

確實,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yè)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事實上,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fā)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葉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葉圣陶先生非常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20世紀40年代,葉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理念,并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等文章.

培養(yǎng)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師從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大師杜威.歸國后,他終身致力于中國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都十分豐富.

陶行知認為,兒童期是人格和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在《創(chuàng)設鄉(xiāng)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寫道:“從福祿倍爾發(fā)明幼兒園以來,世人漸漸地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從蒙臺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注意比較家庭送來的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得穩(wěn).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以后只要順其自然,自然成為社會的優(yōu)良分子;倘使培養(yǎng)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一,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yǎng)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是如此,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在家里,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

陶行知先生認為,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yǎng)更應該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

德國哲學家康德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養(yǎng)成了嚴謹的生活習慣.據說,他每天散步要經過鎮(zhèn)上的噴泉,而每次他經過噴泉的時候,時間肯定指向上午七點.這種有條不紊的作風正是哲學家嚴密思維的根源.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起著積極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小朋友叫陽陽,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陽陽從小就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對陽陽非常寵愛.他們對陽陽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當陽陽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獨自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睡覺……陽陽在生活中根本就沒有學到良好的自理習慣……這時候,陽陽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把陽陽接到家中,對陽陽進行生活習慣的訓練.

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父母應該積極為兒童創(chuàng)造適宜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面給兒童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xiàn)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經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熏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yǎng),通過日積月累,讓兒童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二,好習慣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

在實踐中養(yǎng)成習慣,要不斷身體力行,使習慣成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非常重視在做中學.因此,他主張在做中養(yǎng)成習慣,即在實踐中養(yǎng)成習慣.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寫道:“我們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獲.”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身體力行,躬行實踐,才能“習慣成自然”,收到相當的效果.

什么是“習慣成自然”呢?

葉圣陶是這樣解釋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道:“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

“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的結果.現(xiàn)代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美國著名數學家維納,在回憶父親對他早期學習習慣的嚴格訓練時說:“代數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困難,可父親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精神不得安寧,每個錯誤都必須糾正.他對我無意中犯的錯誤,第一次是警告,是一聲尖銳而響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馬上糾正,他會嚴厲地訓斥我一頓,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個能干的人,可是他們到后來一事無成.因為這些人學習松懈,得不到嚴格紀律的約束.我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正是這種嚴厲的紀律訓練.”父親嚴格的訓練,終于使維納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成為譽滿全球的科學巨人.

三,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期

自從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洛倫茲發(fā)現(xiàn)動物行為發(fā)展的關鍵期,并榮獲諾貝爾獎后,人類廣泛地開展了對自身各種能力與行為的發(fā)展關鍵期的研究.

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有一個關鍵期的問題.幼兒園和小學是培養(yǎng)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到了中學,就是改造習慣時期了.

在兒童時期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可以受益終身;在兒童時期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有可能終身受到傷害.因此,在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兒童的關鍵期.如果錯過關鍵期,對習慣的改造將要比塑造艱難得多.抓住關鍵期進行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下表是一些兒童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年齡2歲3歲3歲半4歲4歲半5歲5歲半6歲習慣計數能力規(guī)則意識觀察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生活觀念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要使孩子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現(xiàn)的行為.

例如,孩子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并不是道德驅使,而是覺得好玩.這時候,孩子會觀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如果成人的態(tài)度是冷淡的,嚴肅的,孩子就會明白:“大人不喜歡我的這種行為.”由此,他會減少這種行為.如果這時有成人對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出贊揚,夸獎或者高興地笑等反應,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受到成人喜歡的,由此,他會增加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從而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關鍵期來教育孩子.

四,好習慣要培養(yǎng),壞習慣要糾正

對于父母來說,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更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因為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具有自然的驅動力和心理慣性,有時候就算沒有外部條件,習慣行為也同樣可以做出.許多孩子有時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習慣,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復不良的習慣.這時候,父母要幫助孩子抑制和糾正壞習慣.

那么,什么是壞習慣呢?葉圣陶認為,習慣不嫌其多,但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這兩種習慣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

什么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呢?葉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的養(yǎng)成來說明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害處.他說:“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這些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就形成的,要逐漸養(yǎng)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多少需要一些強制工夫,自己得隨時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就成為終身受用的習慣.可是如果起先沒有強制與警覺,今天東,明天西,今兒這樣,明兒又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一種習慣,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這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最要不得.”這種習慣與其他種種習慣沖突,一旦養(yǎng)成,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yǎng)成的希望了.

例如,在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時,可結合孩子興趣特點先選擇故事書,由淺入深,由短到長.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yè)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里卻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yè)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yè)時出來三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家長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yè)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

另一位家長的做法更有意思.他的孩子看書寫字的習慣非常不好,經常是眼睛離書本非常近.他擔心孩子會患上近視,非??鄲?后來,他去咨詢一位教育專家.教育專家問這位家長,孩子有什么特別的好惡.這時,他想起孩子對大蔥的氣味非常敏感.于是,教育專家指導家長把大蔥的液汁涂在桌面上,并告訴這位家長,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看書寫字的好習慣.這位家長將信將疑,但還是按教育專家的意思去做了.果然,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原來,孩子在寫字的時候,一旦頭低得接近桌面,他的眼睛就受不了大蔥的刺激而流淚,從而不得不抬起頭.久而久之,孩子真的糾正了壞習慣.

什么是“妨害他人的習慣”呢?葉圣陶舉例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上來了,噗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事,但這既影響他人學習和工作,又可能傳播病菌,一旦習以為常,就成為一種妨害他人的習慣.”

妨害他人的習慣是惡劣品質形成的重要根源.如果一個人不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系,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惡人.

對于好習慣要培養(yǎng),壞習慣要糾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的公式是: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保爾聽后,馬上將口中正抽著的煙卷拿下來揉碎,說:“從今天以后,我絕不再抽煙.”從此,保爾戒掉了幾乎是從兒童時代就養(yǎng)成的抽煙習慣.

壞習慣難以改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決心不大,毅力不強.富蘭克林說:“習慣就利用輕忽,嗜好有時比理由還強硬.”對于抽煙這個壞習慣,不少煙民都想改,但為什么有的改掉了,有的改不掉?關鍵是不僅要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而且要痛下決心去改.這樣,諸如吸煙,酗酒,隨地吐痰等不好的習慣,都是可以改掉的.

教育學家威廉·坎寧安說過這樣一個寓言:

一個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個聲音對他說:“撿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會又高興又后悔的.”

這個人彎腰撿了一把卵石放進口袋.

這種方法是教育學上所說的“厭惡法”,這種厭惡法不僅可以糾正孩子在行為上的習慣,而且對糾正孩子某些心理上的壞習慣也有較好的作用.

當然,糾正孩子不良的習慣不僅需要行為的弱化,還需要大人們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如心理輔導和正向誘導,各種方法共同參與,協(xié)調配合,壞習慣是可以消除的.

五,糾正孩子壞習慣要有毅力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確實如此,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一種壞習慣,他將一輩子受這種壞習慣的折磨.

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也就是說,教育孩子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至少要21天的時間.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養(yǎng)成一種壞習慣,要糾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卻比21天要多.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

事實上,在糾正孩子壞習慣時,父母應該直接提出壞習慣的不良影響,并以此觸動孩子的心靈,這樣糾正起來相對容易得多.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有一次,保爾參加青年團員們的爭論:人能不能克服已養(yǎng)成的習慣,如吸煙?保爾說:“人應該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支配人.”

當時有位青年嘲笑說:“保爾就會說漂亮話……問他自己抽不抽煙?抽的.他知不知道吸煙沒有好處?知道的.可是戒掉呢———又戒不掉.”

第二天,當他將手伸進口袋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鉆石,綠寶石和紅寶石.他感到非常高興,不一會兒,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興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沒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家長今天怎樣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習慣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樣,你現(xiàn)在多培養(yǎng)孩子一些好習慣,明天的孩子就會得到鉆石,綠寶石和紅寶石.那時,作為家長的你,會和寓言里的這個人一樣,又是高興,又是后悔.高興的是,你的孩子擁有一些良好的習慣,后悔的是,你其實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更多的好習慣.所以,為什么不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呢?明天,這些卵石將變成孩子一生的財富,讓他幸福一生。

第3篇 家長抓好女兒培養(yǎng)教育的幾點育兒心得體會

家長關于抓好女兒培養(yǎng)教育的幾點育兒心得體會

今年的3月2日是我女兒z的9周歲生日?;叵胨龔某錾浆F(xiàn)在茁壯成長為市園籀小學三年級8班一名懂事明禮、獨立自信、品學兼優(yōu)的小學生。一路走來,感受頗多,歸納起來主要還是我們努力營造寬松環(huán)境,探索和堅持按自己孩子特點開展有效教育,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良好習慣與自力能力培養(yǎng).

古今中外凡成功之士,均具備這種品質。然而當前獨生子女時代,許多家長對小孩過于遷就、包辦,以至有些大學生步入社會眼高手低,缺乏應有適應能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故對祉含的培養(yǎng),我們力求從小抓起,根據小孩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2歲開始已經讓她自己吃飯。幼兒園小班開始試著讓她獨立穿衣和鞋襪,大班開始自己洗澡等。小學一年級開始與她商量制定每周作息計劃表,并適時調整內容,一以貫之。三年級開始就放手讓她獨自上下學。為了更好的言傳身教,我們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不再聘請保姆,平時擠時間親自接送她上下學,多跟老師直接交流,多在家陪同她學習,多做家務活動,讓她感受父母的辛苦付出,潛移默化減少對父母依賴感,自覺養(yǎng)成責任意識與自強自力能力。

二、注重品德教育,培養(yǎng)健全人格。

一個人的成才不僅要靠智商,更重要的還要有情商。情商高的人可以凝聚一大批智商高的人為他完成他想要的事業(yè)。劉邦就是一典型例子。因此,從祉含懂事起,我們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就沒有強迫她需要學多少個字,背多少首詩,而是讓她多做手工,鼓勵她多思考,多問問題。給她講一些《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故事。在小學除學習任務外,我們更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希望她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讓她能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和同學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她的社會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要求她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的發(fā)言。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形成受益匪淺。

三、不與他人比高低,追求快樂學習。

“會學會玩會創(chuàng)造,做最好的自己”,園籀小學的育人理念十分切合我意。尤其是對一些人認為“小孩從小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論調,實不茍同。我認為人生之路路漫漫,不知有多少起跑線?況且今后就算獲得博士學位,就業(yè)無非也只有三條路徑:一是逢進必考的機關及事業(yè)單位。二是去企業(yè)(大多是民企)應聘任職。三是自主創(chuàng)業(yè)或從事自由職業(yè)者。就業(yè)后發(fā)展的成功與否,還要自己努力。故現(xiàn)階段不應對學習任務承載與年齡不相稱的壓力,而應快樂學習,。

我們對于祉含的學習,從不在她面前強調與他人比高低,因為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也一樣,我們更多的是強調她上課認真聽講,不懂要主動向老師或家長請教,課后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做好預習即可。在我們的引導和她本人的自覺努力下,卓有成效。今年上學期各門功課一如既往的優(yōu)秀,其中特優(yōu)8項,語文還是班級2名免試特優(yōu)生之一,還榮獲學校的“藝術之星”,班級的“五星級班委”等榮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二年級時,有一次她發(fā)燒請假幾天,她在家也自覺預習,并打電話向老師同學詢問作業(yè)。我們笑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她的回答是:現(xiàn)在努力學習,是為將來長本領做準備。等到恢復上學時沒有落下功課,時任班主任李爽爽老師對她大為贊賞。

四、尊重小孩意愿,引導興趣愛好培養(yǎng)。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她的領航員。我們注重發(fā)現(xiàn)她的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加以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她成名成家,我們只是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故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有針對性的根據她的潛質抓好興趣與愛好的培養(yǎng),“變要你學,為我要學”,有選擇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聲樂、舞蹈和鋼琴。目前,她的聲樂已考取全國童聲7級水平。舞蹈考取4級水平,是校舞蹈隊成員。同時還引導她養(yǎng)成寫周記、寫日記的習慣,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她口述周記由我們幫助記錄,到現(xiàn)在自己動筆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特別是上小學后,共有1習作在??毒派胶泛汀稖刂輳V播電視新壹周》“萌芽”版上發(fā)表,極大地激發(fā)了她語文寫作的熱情與潛質。她還堅持課外讀書閱報,收看電視新聞,堅持體育鍛煉,還連續(xù)多次當選運動員,代表班級參加校運動會,奪取名次。通過這些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拓寬了視野,鍛煉了能力,提高了自信心。

五、平等交流,多賞識少指責。

我們從祉含她懂事開始就把她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當“忘年交”,而不僅僅是照顧對象。我們認為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重視、信任,而不是玩具,不是零食。平時多抽空跟她交流學校學習情況和社會見聞,多跟她聊聊天,玩游戲,在寓教于樂中答疑解惑,有意識地灌輸一些真、善、美理念。我常提醒自己:“今天我表揚我的孩子嗎?今天我鼓勵我的孩子爭取進步了嗎?”因為優(yōu)秀的孩子是夸出來的。同時微笑面對孩子的不足與錯誤,與她坦誠溝通,講道理,不使用刺激性語言,批評訓斥小孩??傊?沒有無用的孩子,只有失敗的教育。個人認為成功父母與失敗父母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能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能多一些賞識,多一份鼓勵,幫助孩子樹立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自我的信心;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點,挖苦、數落,無形中給孩子貼不良“標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了信心。因此,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都要及時夸獎和鼓勵,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斷進步,健康成長。

培養(yǎng)教育心得體會(3篇)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培養(yǎng)信息

  • 培養(yǎng)教育心得體會(3篇)
  • 培養(yǎng)教育心得體會(3篇)3人關注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就可以教 ...[更多]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