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咱們今天下午的活動內容是逛胡同和參觀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歷史上北京城的有機體,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是老北京人休養(yǎng)生息、繁衍發(fā)展的地方,是北京城歷史演進的有力見證。我們想真正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鉆胡同,串四合院。
為了大家在游覽中增加情趣,現在利用乘車的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識。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千萬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們看成是僅供人們棲身住宿的地方。如果聽我稍加講解,就可發(fā)現,原來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蘊藏著如此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我先介紹一些有關“胡同”的知識。
北京城內的胡同與繁華的大街比起來,是有些不起眼,但是據專家們考證,明朝就有人對胡同進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寫法明朝與現在不同,是將“胡同”二字,分別夾在“行”字的中間,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出版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中的“衚衕”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獻證明。
歷代眾多的專家們曾從多角度對“胡同”一詞進行考證,有的從音韻學角度,有的從字形發(fā)展角度,有的從方言角度......最后較集中的成果認為“胡同”一詞原是蒙古語。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載,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叫胡同。也有專家說,胡同是蒙古語中“浩特”的音譯。浩特即城填,包括胡同。
原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張清常先生的考證是較有說服力的。他認為胡同是蒙古語“hottog”的音譯,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譯作“霍多”或“忽洞”,現在內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賽音忽洞(好井)、烏克忽洞(死井)、哈業(yè)忽洞(雙井)等。北京地區(qū)一向以水井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詞既然來源于蒙古語,那么蒙古人統治北京地區(qū)的元大都時期,這個詞有可能就出現了。果然,人們在元雜劇中發(fā)現了“胡同”一詞。元代大戲曲家王實甫的《歌舞麗春室》雜劇中,就有“恰便似錦胡同”的唱詞,在其他的元雜劇中也有類似發(fā)現,如“辭別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磚塔胡同”(《沙門島張生煮海》)......戲中的磚塔胡同即現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級磚塔的那條胡同。
既然元代才出現胡同這個詞,而北京卻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人們可能會問,元代以前,北京地區(qū)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簡單,那時的北京地區(qū)是按古代傳下來的舊制,叫做街、巷、坊、里等。這一點從宣武區(qū)的地名中可得到證實,因為宣武區(qū)的歷史早于內城,換句話說是先有宣武區(qū)(古薊城),后有內城區(qū)(元大都),所以宣武區(qū)中現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對要少,而坊、巷、里、街等為地名的較多,如南橫街、白紙坊、華康里、清泉巷等。
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國客人對北京五花八門的胡同名稱表示不可思議,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燜葫蘆罐、石老娘、王寡婦、大腳、臭皮等,都是胡同名,令人不得要領,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為該市地名,或稱道,或稱路,讓人一目了然。其實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內在聯系的,只是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罷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難發(fā)現,北京的這些地名都與人們的生活或社會現象有關。之所以人們覺得它們如此五花八門、雜亂無章,主要是因為這些名稱出現的時間有先后,社會現象復雜造成的??偟膩碚f,北京的這些胡同名稱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統一規(guī)劃,而且是源于生活。
公元13世紀的1267年至1285年,用2022年的時間,在當時的遼、金舊城(今宣武區(qū))東北方城外,建了一座新城,即現在的北京市區(qū)的前身元大都城?!恶R可.波羅游記》的作者是親臨元大都城的意大利人。他在游記中說,大都城內街巷筆直,城門可以通過街道互相望見。大街的兩旁是房屋、商店。全城街巷規(guī)劃整齊,猶如一大棋盤......馬可.波羅 的記述應是較為客觀的。元大都的出現,不是改造的舊城,而是從零開始新建的,這樣便于實現人們的理想設計和建筑規(guī)劃。新城市出現之后,街巷、建筑完備了,為后來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礎,但是除大街主干道的名稱之外,其他一些小支干或胡同的名稱并未隨之而來,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的。
新城出現了,胡同建好了,但是人們最初住在里面并不一定感到多愜意,由于沒有胡同名稱,起碼串親訪友找起人來不方便,想告訴親友自己的住處,只能描述一番,或是用知名的人、醒目的建筑為代表,代替自己的住址。如,我家住在住著黃獸醫(yī)的那條胡同里、我家住在像喇叭口的那條胡同里、我家住在像馬勺的那條胡同里、我家住在有菜廠的那條胡同里......久之,便出現了黃獸醫(yī)胡同、喇叭口胡同、馬勺胡同、菜廠胡同......胡同、街巷名稱不僅是源于生活自然形成,而且是社會現象的反映,透過胡同名稱還可了解到當時的社會。
通過地名可知道許多當時的社會現象。當年以廟宇為地名的街巷有80多處,如嵩祝寺胡同等可以斷定北京城內有許多佛教信徒;北京城當時是一座典型的消費城市,沒有大工業(yè),只有服務于人們生活的手工業(yè)作坊,如沙鍋劉胡同、沈篦子胡同、麻線胡同、笤帚胡同等都是當年為人們制作生活必需品的作坊而后名為胡同;北京人講究吃,以食品為胡同名稱就是見證,有麻花胡同、面茶胡同、熟肉胡同、炒豆胡同等;封建社會的人對帽子很重視,反映到地名上的就是草帽胡同、宗帽胡同、巾帽胡同、李紗帽胡同、紗帽翅胡同等;封建社會的衙署警衛(wèi)駐防也反映到地名上,如分司廳胡同、察院胡同、按院胡同等,還有一些沒有產品,只提供服務的城市行業(yè),也是當時社會的必然產物,反映到地名上有洗染業(yè)的魏染胡同,以騸馬、閹豬為業(yè)的騸馬胡同,管接生的石老娘胡同,管殯葬的棺材胡同,火匣子胡同,紅房胡同等......由此可見,胡同名稱,也是社會學的一部分。
一般來說,地名一旦形成人們口頭代代延傳,便改動不易。有些地名自元代出現一直叫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如前面提到的磚塔胡同、王府井西側的菜廠胡同、鐘樓前面的沙拉胡同等。沙拉是蒙古語珊瑚的意思,清代曾音譯叫舒嚕,今仍叫沙拉。有些元代的地名或城門,明代就已改名了,可是一些老人仍叫舊名,如元代的齊化門、平則門、順承門,明代已改名為朝陽門、阜成門、宣武門,一直到北京解放前還叫著舊名稱,可見其生命力之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舊事物總是要更新的,地名也不例外。有些原因,地名非改不可。促使改變地名的首先是社會原因。192022年八國聯軍進京使許多建筑不存在了,事后出現新建筑、新街巷,改變了原來的布局,只好改名,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帝制改成了民國,而且出現了新的政府機關,于是有3000多條街巷改了名,如張皇親胡同改為尚勤胡同,石大人胡同改為外交部街等;1966年,全國人民面臨一場大災難,街巷名稱亦是“四舊”之一,自然在“橫掃”之列,要在街巷名稱上“打出一個紅彤彤的世界來”,于是出現了紅日路(北新橋)、紅云路(新街口)、紅旗路(崇內大街)、東方紅路(出現了三條)。用總路線路、大躍進路、人民公社路等取代了原來的所謂有封建烙印的街巷名稱。老北京中的舊胡同一律改為紅心里、永紅胡同、紅衛(wèi)胡同等等,加上了紅字就成了革命地名,連很小的耳朵眼胡同也改成了“紅到底”胡同......
還有一個需要改名的原因,就是重名問題。胡同名稱既然是自然形成的,難免有“不約而同”之例。據1944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記載,北京有扁擔胡同16條,井兒胡同14條,花枝胡同11條,口袋胡同11條,箭桿胡同7條,堂子胡同7條等等,北京城區(qū)重名的胡同有600多條。重名問題,在舊社會時矛盾不太明顯。那時人口少,居民不大搬家,有的房屋一住就是一輩子,甚至幾輩子,找人還算方便。新中國成立后就不成了,本市與外界聯系劇增,外地人口進京者成為洪流,找人、辦事、通訊,都因地名相同而產生極大的不便,必須加以科學的歸納、整理和改動。
改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魯迅先生說的“言不雅訓”,即聽起來不好聽。有些胡同在取名初期就不雅了,如褲襠胡同、母豬胡同、屎殼螂胡同、狗尾巴胡同等等。這些不雅的胡同名稱,老百姓也有改名的要求。
地名如何改動是一個科學問題。有些地名既然非改不可,就必須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經過歷史檢驗實踐證明,改動地名的原則是態(tài)度慎重、群眾接受、尊重歷史、拉香蓋臭、利用諧音。
文革期間,草率行事,用行政命令手段把少數人的意愿強加于人,也是行不通的。例如東城交道口南大街西側有橫排并列的菊兒胡同、秦老胡同、前、后圓恩寺、棉花胡同等九條胡同,文革期間一道命令舊名全部取消,改為由南向北排的“大躍進一至九條”。人們尚未習慣,以一道命令改為由北向南排的“交南一至九條”。改名不采取慎重態(tài)度,群眾不能接受,現在又恢復了舊名,廣大群眾又感到方便了。
用諧音改動舊地名是個很好的方法。因為舊社會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靠口頭流傳地名,用諧音改變舊名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結合“拉香蓋臭”的原則,是極為成功的舉措。如母豬胡同改為墨竹胡同;褲襠胡同改為庫藏胡同;狗尾(間yi)巴胡同改為高義伯胡同;屎殼螂胡同改為時刻亮胡同;大腳、小腳胡同改為大教、曉教胡同;張禿子胡同改為長圖治胡同等等,有些胡同舊名不一定臭,只是含義不盡如人意,如吊打胡同,因為誰也不愿意讓人吊起來打一頓,故也用上述原則改為孝達胡同......
通過地名研究,知道了北京地名的復雜性。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這又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胡同的數目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的。老北京人曾說,“北京的胡同大的有三百六,小的賽牛毛”。這種說法中的大胡同三百六,其根據可能是指《析津志》中所載元代的“火巷”三百八十四條而言,至于“賽牛毛”肯定是數不清的意思了。經過諸多專家的考證,目前已有了一個大約的估數的比例。
元代按《析津志》記載,大都城內有火巷和胡同共400多條;
明代按張爵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記載,北京城內有街巷1170條,其中胡同459條;
清代按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北京城內有街巷2022條左右,其中胡同960條;
民國時期,按觀光局在《北平指南》上公布的北京內外城,共有街巷2500條左右;
新中國成立初期,按《北京導游基礎》記載,當時北京有街巷2550多條;
1987年出版的《實用北京街巷指南》中公布北京市區(qū)及近郊區(qū)有街巷3600條;
1989年,張清常先生統計,在《再說胡同》一文中公布,說北京市區(qū)和郊區(qū)共有街巷6029條,其中胡同1320條。
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城發(fā)展突飛猛進,市區(qū)擴大了,原先的市區(qū)僅以城墻為界(現在的二環(huán)路),如今的四個城區(qū)比原來大了約三分之一。新建的居民區(qū)多稱“里”,這是我國先秦時就用的居民點的稱謂,一般不再用巷和胡同,而在“里”內又加用“條”。可見,就北京而言,胡同的名稱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它的影響卻不容忽視,因為它的歷史源遠流長?,F在研究它的專家大有人在,而且有許多專著問世,如《胡同及其他》、《北京的大街小巷》、《北京的地名漫談》、《北京街巷地名趣談》、《北京街巷胡同漫談》、《北京市街巷名稱錄》、《實用北京街巷指南》等。
通過上述的講解,大家對北京的街巷胡同有了一些了解,組成這些街巷胡同的基本單位是建筑和民宅。老北京的住宅是四合院。四合院有其獨特格局和等級。
我國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據文字記載,至遲漢代已趨于完善,唐宋時期廣為流行,不過北京的標準四合院卻是始于12世紀的元大都時期。按《北京導游基礎》介紹,新建的城市之內按設計規(guī)制有大街、小街、火巷、主干道和派生小道(胡同)等,并按貴戚、功臣、貲高(富戶)、居職(官員)的等級分土地。百姓們須等“人物”們把好地占畢之后,方可“作室”。當時規(guī)定以八畝地為一份,全城規(guī)劃出五十大塊,為居住區(qū)的五十坊。每大塊內分若干小塊,作為房基地。城內主干道多以南北走向為多,所以派生出來的胡同都是東西走向的。小街與小街之間的七十多米的跨度中分布著各種類型的四合院。一般四合院的宅院坐北朝南,街門開在全宅的東南角。幾進院落之后,在另一條小街的路南,即為本宅的后門。如果是中小型宅院,路南也為正門,但其方位在全宅院的西北角。宅內的“正房”仍是坐北朝南。具體形式和格局,等一會兒參觀時再介紹。
四合院封閉性強,關起街門便與世隔絕,極適合一個家庭生活。院內的房室結構與庭院空間相結合,使居住者在有限之地內,卻有空間擴大的感覺,而且在設計上符合“前堂后寢”的禮制。四合院內的房子有正房、廂房、耳房、倒茶房的分別,極適合一個家族中的尊卑長幼等級住房。家族之外的仆役人等的住房各得其所,主人招呼遠近適宜,非常方便。庭院內多植樹木、花卉、葡萄架、藤蘿架等,花木扶疏,令居者賞心悅目。這種格局,在有尊卑之分的封建時代,對家族來說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咱們的旅游車就要到北海后門了。下汽車之后,換乘人力三輪車,在串胡同、看景觀、參觀四合院的過程中,大家可充分體會北京人的市井生活。
女士們、先生們,咱們現在走的三條相連的弧形小街叫三座橋胡同、龍頭井街和柳蔭街。這幾條胡同中蘊藏著北京歷史的豐富內涵。
八百年前的元大都時期,現在的前海和后海是連在一起的牛角灣形的大水域,稱積水潭,是南方來船的水運碼頭。在前后海之間,有一條弧形的月牙河相連。水域圍成的丘陵地帶景致頗佳,逐漸建筑增多形成風景區(qū)。月牙河上有月橋、板橋、清水橋,俗稱三座橋。后來水域縮小,月河不見,形成街巷,就是我們剛才走過的三座橋胡同。
與三座橋胡同相連接的弧形斜街叫龍頭井街。據說原來街內有一眼水井叫人頭井,一年大旱,滴水如金,但人頭井中之水卻一直很旺。有人見井中有龍頭晃動。消息傳開,街南的原來香火不盛的古廟,改祀龍王,一下子香火大盛起來,人頭井也改叫龍頭井。有人問井中真有龍頭嗎?有!只不過不是活動的龍頭,而是廟殿頂上的鴟吻倒映在水里,隨著水紋的波動,形成龍頭而已。古廟現已無存,據說街口的古槐就是當初古剎的遺物。br>; 與龍頭井街北口相接的叫柳蔭街。這條街名是新中國建國之后才出現的。這里原是月牙河的一段河道,由于風景優(yōu)美,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在這里營建居室別墅。有的雖然現已無存,但文獻中的記載頗為詳細。
月牙河又稱玉河,沿河建筑最早的官邸屬明朝天順年間的狀元李東陽的府第,由于后來晉升為文淵閣大學士,故人稱李閣老。李東陽又名西涯,故其宅第門額題“西涯”。今已湮沒,再一位有名的人物是明弘治年間的太監(jiān)李廣,不僅在月牙河畔建了自己的住宅,還引玉河水繞宅一周,在河的北端建了一座橋梁名李廣橋,橋名至今猶存。還有康熙年間沒有參加殿試卻被恩賜頭名狀元的大才子蔣廷錫。他的別墅在月牙河畔,門額題“秀筆蓬壺”。《水曹清暇錄》中對他的賜第記載頗詳,描寫非常優(yōu)美。還有乾隆年間的狀元、蒙古正黃旗人法式善,他的住宅也坐落在月牙河畔,號稱“一畝之宮”。他在這里著述頗豐,像研究清史極有價值的《清宮述聞》、《槐廳筆記》、《存素室稿》等,均脫稿于此。
除上述之外,月牙河畔還有兩處知名府第,即權相和珅宅和和孝公主府。和珅宅后來先改為慶王府,又于1852年改為恭王府,即奕訢的王府。
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前,月牙河年久失修,垃圾滯塞,成了一條臭水溝。新中國成立后,運走了垃圾,拆除了殘橋,把臭水溝改為暗溝。上面鋪成柏油路,路側種草栽花,廣植垂柳。由于高柳搖窗、碧綠成蔭,于是人們把這條新街命名為“柳蔭街”。1983年xx副主席徐向前題詞“柳蔭軍民文明街”。隨后在街上又疊石、建亭、設椅、塑像,猶如一座街心公園。就是現在咱們走的這條街道。
(銀錠橋胡同)
當時月河與后海相連的橋名李廣橋,所以現在大家向東行的“后海南沿”,當初叫李廣橋東街。街的東端,即銀錠橋。這是一座形如銀錠的小橋,是前海與后海的分界橋。站在橋上西望,只見兩岸柳枝拂水,遠處西山如黛,鬧市之中,突現此景,不免令人神怡。故此這里有“燕京外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的美稱。順便說一下,原來橋拱高突,極像大元寶,故名銀錠橋。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方便行人和車輛,將橋拱降低,接近平橋式,雖然銀錠的形狀顯遜色了,但交通方便了。
(后海北沿)
過了銀錠橋左轉向西仍是沿著后海走,但這是后海的北沿了。走不了多遠,來到了一條向北的小胡同,叫甘露胡同,以前叫甘水橋胡同。小胡同的西側是衛(wèi)生部和宋慶齡故居。這里在清代是醇親王府。第二代醇親王載灃是宣統皇帝的父親,曾“攝政監(jiān)國”三年,故這里又曾稱攝政王府。宋慶齡故居可以參觀游覽。由于王府不屬四合院范疇,故本文從略。
有一件與此地有關的歷史事件順便說一下。清末辛亥革命風起云涌的192022年,有些“革命勇士”曾有炸死攝政王載灃的暗殺計劃,參加人員有汪精衛(wèi)等人。有的記載說,他們的炸彈埋在銀錠橋下,由于做事不密,炸彈也沒響,而汪精衛(wèi)被擒先判死刑,后必監(jiān)禁,武昌起義的獲釋。經考證,埋炸彈的地方應是甘水橋而不是銀錠橋。首先銀錠橋下有水,不能埋炸彈,其次載灃上朝也走不著銀錠橋,而甘水橋正是他的必經之路,況且橋下無水,正好埋炸彈。此項計劃若是成功了對革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但畢竟是一項“革命行動”吧。有人吧曰,如果汪精衛(wèi)在此次事件中身死,他便是一位革命勇士,只是因為他沒死,而成了臭名昭著的漢奸。
(鴉兒胡同、廣化寺)
走過甘水橋胡同,向東回轉,走的這條胡同叫鴉兒胡同。北京城有一類的胡同名是以鳥類命名的。如鴉兒胡同、大翔鳳胡同及里邊小翔鳳胡同,都屬這一類,只不過烏鴉和鳳凰在品位上相差懸殊些罷了。鴉兒胡同31號是廣化寺,寺內是北京佛教協會,北京佛教音樂團的所在地。據古碑記載,該寺最早建于元代,占地13800平方米,寺分五路,規(guī)模較大,明、清兩代都曾大修,宣統年間(192022年)曾在此建京師圖書館,1946年又在此創(chuàng)建廣化小學。從寺的規(guī)模和布局來看,這是座典型的漢化佛寺。
順便說一下,鴉兒胡同東部北轉的小胡同叫“侯位”胡同,聽其名,是有“封侯之位”的地方。其實,以前的原名叫“猴尾巴”胡同改,這是前邊說的改名用諧音典型的“拉香蓋臭”的一類。
(鼓樓西大街)
穿過鴉兒胡同來到鼓樓西大街。以前這條大街分三段,有三個名稱。最西段叫果子市大街,中段叫甘水橋大街,東段才叫鼓樓西大街。大街東口即是舊時北京內城的報時中心---鼓樓。
(鼓樓)
鼓樓高46.7米,東券門內有南北傾斜呈45度角的樓梯60級,然后西轉又有45度角的樓梯9級,共69級達二樓。樓上現有 報時鼓三面,當中一面是192022年被八國聯軍破壞的原鼓原樣。其他兩面是1987年6月復制的,由于鼓大,對牛皮選擇極嚴。這兩面是從500余張牛皮中精選出來的。除報時鼓之外,樓上還有最早的報時器銅壺滴漏。底層還有一塊“麒麟碑”。
該碑雖非鼓樓之物,由于它原是明代仇鸞府前的石影壁,后來仇鸞事敗,影壁埋于地下。清末出土,移置鼓樓,其文物價值及石刻藝術價值極高。
(地安門外大街)
出了鼓樓向南走,現名地安門外大街(南邊叫地安門內大街)。明代這條大街叫“鼓樓下大街”,清代鼓樓大街。
(煙袋斜街)
在地安門外大街走不多遠大家向西轉進煙袋斜街。這是一條舊北京時代典型的商業(yè)街。因為鼓樓前一帶地區(qū)在全城來說是數得著的繁華地區(qū),有“東四、西四、鼓樓前”的民諺為證。這條街舊時曾以賣煙袋、煙草、鼻煙聞名過,至于“斜街”之意,正是這條街的形象特點。北京城的街巷基本上平直,取正,凡有傾斜之街巷大多以“斜街”附帶于街名上。北京斜街的產生多與水域、河道有關。因為水域和河道都是彎曲傾斜自然形成的,所以凡傍水之街巷皆為斜街。煙袋斜街的南邊還有白米斜街。一在前海東北角,一在前海東南角,所以一條斜向西北,一條斜向西南。北京其他地方的斜街,大都如此。
(數條胡同連索)
咱們三輪車連續(xù)串游胡同,現在進的叫北官房胡同,然后是大、小金絲胡同,面官房胡同、前海北沿、前海西沿回到北海后門。在這幾條胡同當中,將根據時間,安排大家參觀四合院。
(標準四合院)
在現在的普通居民胡同里想找出一座沒經過改造的標準四合院是不容易了?,F在只好選擇一處格局尚屬標準,雖已改造過但無傷大局的四合院,根據現實再講述原狀。
如果按標準四合院設計,占地面積需40平方丈,即5丈(約16.5米)寬,8丈(26米)長的一塊矩形面積(436平方米)就夠了。正如大家看到的這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臨街五大間,每間一丈(3.3米),一溜磚墻。最東頭的一間是大門,開在全宅院的東南角,即八卦的“巽”位上,是最吉的方位。四合院的街門有數種,其中“廣亮大門”的等級最高級,即大門的門扇裝在中柱縫(脊檁縫)處,門框用抱鼓石門枕。還有一種叫“如意門”,門扇裝在檐柱處,門框處也有門墩;至于沒有門屋只有隨墻門樓的是更低一等的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如意門,雖有門屋,但門扇外面無大空間,不像“廣亮大門”,門扇之外約有半間房大小的空地。
(外院)
進街門后,大家迎面看到的是一座磨磚的影壁墻,這是緊貼東廂房的南山墻砌的裝飾性建筑。門洞中左側的小門是門房(傳達室)的屋門,占一間房。在影壁前左拐,穿過一個圓形月亮門,就到南房的窗前,即外院。外院只見“倒座房”南房三間,中間一間開門,應是“一明兩暗”,實際上門內只兩間,東間是墻,墻那邊是門房。對著東邊的月亮門,西邊也有一個同樣的門,里邊是一丈見方的小院,是南房最西頭一間的外面,原來不開屋門,是與南房內相連的?,F在經過改造,不僅月亮門沒有了,而且開了房門,成為一個居室。
(垂花門、正院)
正對南屋屋門,通向里院的是“垂花門”,門左右兩側有短墻相連,一直接在東西兩邊的圓月亮門上。此即所謂“一宅分兩院”的分界線。大家看,所謂垂花門,就是以小間起脊的房屋為門樓,前檐雕梁有木制花欞,左右欞框下垂的端部有花雕,故叫垂花門。當初進垂花門,看不見里院,因為正面和左面都被木板擋住,只有右手不裝木板是通道,平時出入。只有過年或迎貴賓時才打開當中的木板屏風?,F在這些遮擋全拆除了,故不再影響視線。
站在垂花門內臺階下向正院觀望,全院約八九平方丈,正房即北房三大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如果只有北房有廊子,那便在北屋左右馬頭和東西屋山墻之間各有一個外院相同的月亮門。如果東西廂房也有廊子,則在廂房廊子的北端山墻上開一個小門,與北房相接,這便是鉆山廊。現在大家看到的正房也沒有廊子,其實不是沒有,而是改造過了。為了加大居室面積,將“前臉”往外推到了檐檁處,原來的廊子就沒有了。
(正房)
正房三間,是全院的最高大建筑,是全家族長輩居住的房間。大家注意,三間正房的東西山墻的月亮門內,還各隱藏著一個與外院相同的約1平方丈的小院,小院內各有一間小北屋子,與正房相比,顯得矮小多了。這就是所謂“三正兩耳”。其實正房按占地面積算,完全可以蓋四大間,不要小耳房。那是不行的,因為按“規(guī)定”正房只能蓋成三、五、七的單數,不可以蓋成偶數,那屬于“四六不成材”。
(不標準的四合院)
由于占地面積、經濟條件等的不同,地皮不可能方正大小盡隨人意,也可能這邊多一塊,那邊少一塊。如耳房蓋二小間,或是另蓋一個小跨院等。尤其是小跨院的布局,雖然不在標準的范疇之內,卻是更增加了“庭院深幾許”的情趣。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在標準四合院的基本布局上,可擴展到大四合院,如大家去過的四川飯店,就是一處正房七間,又有抄手穿山游廊的華麗大四合院。
與華麗相反,還有簡陋四合院,用爛磚砌墻、榆柳雜木做屋架,顯得簡陋多了。有的院落沒有南房,就稱為三合院。像這樣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在大家串過的這些小胡同中是比較多的。
(王府不是四合院)
有人說王府是座大四合院。此說不確,因為王府是“官式建筑”范疇不同于民宅,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如開門、墻高、臺階、窗樓、屋脊、殿頂等都有“法式”,不可便通,否則叫“逾制”,是犯法的。
四合院是極其精美、華麗的,但由于某種原因,如地皮面積所限,所建院落雖不大,但極精美。在“小而精”的要求下所建的院落,雖然狹隘,在工料上卻十分考究,墻壁磨磚對縫,精鏤的磚雕,靈巧的影壁,出檐的后墻。院內同樣花木扶疏擺設著魚缸、盆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現在咱們又回到北海后門了,請大家上汽車,回飯店。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的速度加快,北京的四合院已不適合社會要求了?,F在的北京人口比舊京時代成十數倍地增長,地皮沒擴大,房屋要增多,只能向高處發(fā)展了。那么四合院在北京有了數百年的歷史,為城市的發(fā)展做出過貢獻,不能一下子就消滅了吧。是的,不全消滅,也不會再建新四合院了,只能把有些現狀較好,有典型意義的增加些保護措施,以文物的形式保留下來。北京的決策者們正在做著這方面的工作。決策者們將需要保護的街巷,劃分出25片文化區(qū)。在這些保護片區(qū)中不許大拆大建,只能在原風貌基礎上進行改造。大家可曾知道,我們?yōu)槭裁催x擇什剎海這個地區(qū),來讓大家游覽嗎?其實大家也看到了,這里景觀多樣,有山,有水,有古建,有廟宇,有胡同,有王公府第等。北京市政府精心保護的25片文化區(qū)中,什剎海地區(qū)是最大的一片。
第2篇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100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100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歡迎大家閱讀!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紀導游,現在我?guī)銈儊淼搅吮本┑乃暮显?,我來帶你們參觀參觀吧!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的住宅形式。和其他地區(qū)的中國人一樣,北京人也認為北方是吉利的方向。因此,一般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同時,這種設計還有實用的考慮,這就是北屋向陽,坐北朝南能夠得到充足的陽光。
四合院北邊朝南的一排房子叫正方。與北方相對的是三間南房,老北京人叫它“倒座兒”。
過去的時候,一個家庭常常幾代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同一間房子里不方便,離得太遠又不好聯系,四合院正好滿足了這種家庭結構的需要。一般說來,正方高大、舒適、明亮,是長輩們居住的地方,東西兩側廂房則由子女居住,南方常常是書房或客廳。我們再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去住住的呢!
四合院的規(guī)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房屋布局簡單,三面或四面建房,只有一個院子。比如,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是小型的四合院。這種小型四合院在北京最多,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居住。也有大型和中型的四合院,或者向后邊增加幾個院子;或者向兩側發(fā)展,增加幾組平行的院子。大型的四合院只有那些有錢的人家才住,窮人是不能去住的!
過去的四合院,大多是一戶居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口的增加,一家一戶的形式漸漸被打破?,F在,一個四合院,往我那個住著許多戶人家。有人認為,四合院能使鄰居之間產生一種和諧的氣氛,使人有一種安全感和親切感,而現在的高層建筑,則容易使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關系冷漠、感情疏遠。
好了,我會長時間再帶你們來參觀的!!
第3篇 北京四合院導游詞
北京四合院導游詞400字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錢或人口多時,可建前后兩組合院。
北京四合院導游詞400字篇一
咱們今天下午的活動內容是逛胡同和參觀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歷史上北京城的有機體,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是老北京人休養(yǎng)生息、繁衍發(fā)展的地方,是北京城歷史演進的有力見證。我們想真正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鉆胡同,串四合院。
為了大家在游覽中增加情趣,現在利用乘車的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識。
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guī)模形成由元朝開始。明清以來,北京四合院雖歷經滄桑,但這種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經形成,并不斷完善,更適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子中間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yǎng)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筑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筑環(huán)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筑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此外,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門簪、門頭上的吉祥辭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都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進入庭院,尤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北京四合院導游詞400字篇二
女士們、先生們:
走進四合院,迎面就能看到壘砌精致的影壁。影壁上每塊磚都是磨制的,壘砌時磨磚對縫。據有關民俗專家研究后認為,影壁是中國房宅建筑不可缺少的風水內容。古代人迷信,認為人死后有鬼魂,如果在夜晚有孤魂野鬼游蕩,闖進宅院就會不吉利。而大門內有影壁,鬼魂見了自己的影子,就不敢往里闖了。一些建筑學專家則認為,影壁是北京民居的重要裝飾,它既可遮擋院內雜物,又可以使外來人看不見院內的情況,具有保私性。尤其是一些影壁建造講究,在其墻壁上雕飾有精美的圖案和吉祥話語,大大增加了四合院的文化品位。 比較標準的四合院分內宅和外院兩部分。外院由南房(也稱客房)、院門、影壁、內宅南外墻組成。南房用于客房、書房、仆人居住。內宅南墻正中建有垂花門,只有進了垂花門,才能看清內宅房屋。內宅由北房、東房、西房組成,中間是院子。北房為正房,高大而豁亮,面闊三間,東西兩側建有耳房。北房由宅主人居住,西房由兒女居住,東房由孫子、孫女及奶媽居住。廚房在東房最南面;廁所在院內旮旯,講究的是男女分開,男外女內,男的'在外院南房西角,女的在內宅東房北角。大的四合院還建有后罩房。后罩房在北房后面,有一層的,也有兩層的,均坐北朝南,與北房后山墻之間又形成一個院子,一般稱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內眷或老人居住。
內宅是四合院中心,北房前出廊,東西兩端建有游廊,游廊將東房、垂花門、西房、北房連成一體,既可躲風、避雨、防日曬,又可乘涼、休憩和觀賞院內景色。四合院內可以種樹,養(yǎng)花,有的還置有金魚缸,搭有葡萄架。在四合院內種棗樹、石榴樹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種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
北京四合院導游詞400字篇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千萬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們看成是僅供人們棲身住宿的地方。如果聽我稍加講解,就可發(fā)現,原來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蘊藏著如此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我先介紹一些有關“胡同”的知識。
北京城內的胡同與繁華的大街比起來,是有些不起眼,但是據專家們考證,明朝就有人對胡同進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寫法明朝與現在不同,是將“胡同”二字,分別夾在“行”字的中間,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出版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中的“衚衕”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獻證明。
歷代眾多的專家們曾從多角度對“胡同”一詞進行考證,有的從音韻學角度,有的從字形發(fā)展角度,有的從方言角度......最后較集中的成果認為“胡同”一詞原是蒙古語。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載,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叫胡同。也有專家說,胡同是蒙古語中“浩特”的音譯。浩特即城填,包括胡同。
原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張清常先生的考證是較有說服力的。他認為胡同是蒙古語“hottog”的音譯,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譯作“霍多”或“忽洞”,現在內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賽音忽洞(好井)、烏克忽洞(死井)、哈業(yè)忽洞(雙井)等。北京地區(qū)一向以水井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詞既然來源于蒙古語,那么蒙古人統治北京地區(qū)的元大都時期,這個詞有可能就出現了。果然,人們在元雜劇中發(fā)現了“胡同”一詞。元代大戲曲家王實甫的《歌舞麗春室》雜劇中,就有“恰便似錦胡同”的唱詞,在其他的元雜劇中也有類似發(fā)現,如“辭別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磚塔胡同”(《沙門島張生煮海》)......戲中的磚塔胡同即現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級磚塔的那條胡同。
既然元代才出現胡同這個詞,而北京卻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人們可能會問,元代以前,北京地區(qū)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簡單,那時的北京地區(qū)是按古代傳下來的舊制,叫做街、巷、坊、里等。這一點從宣武區(qū)的地名中可得到證實,因為宣武區(qū)的歷史早于內城,換句話說是先有宣武區(qū)(古薊城),后有內城區(qū)(元大都),所以宣武區(qū)中現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對要少,而坊、巷、里、街等為地名的較多,如南橫街、白紙坊、華康里、清泉巷等。
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國客人對北京五花八門的胡同名稱表示不可思議,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燜葫蘆罐、石老娘、王寡婦、大腳、臭皮等,都是胡同名,令人不得要領,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為該市地名,或稱道,或稱路,讓人一目了然。其實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內在聯系的,只是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罷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難發(fā)現,北京的這些地名都與人們的生活或社會現象有關。之所以人們覺得它們如此五花八門、雜亂無章,主要是因為這些名稱出現的時間有先后,社會現象復雜造成的。總的來說,北京的這些胡同名稱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統一規(guī)劃,而且是源于生活
第4篇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500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500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于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qū)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500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彭子嫣,大家叫我小彭好了,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的是家喻戶曉的北京特色民居——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這種民居由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里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個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落院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yǎng)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北京人所居住的四合院,您是否喜歡呢?希望今天的四合院能給您的北京之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500
大家好!我叫—侯淑銳,大家叫我—小銳好了!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的是家喻戶曉的北京特色民居——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個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落院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yǎng)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你們看一下,我這里有一幅關于四合院的圖片,大家看一下,你們看,這座墻壁上,寫著一個字“拆”,這就說明,四合院的這里被拆了。
好了,下面大家可以四處看一看,注意:不要隨地扔垃圾,注意安全。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500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歷史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guī)模規(guī)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qū)、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边@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宅,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guī)模形成即由此開始。
明清以來,北京四合院雖歷經滄桑,但這種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經形成,并不斷完善,更適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于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qū)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yǎng)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筑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
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筑環(huán)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筑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除去風水學說外,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舊時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觀廟壇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數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云:“云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北京四合院。
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為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里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現。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筑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guī)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其他地區(qū)的民居有些就不是這樣。譬如山西、陜西一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個南北長而東西窄的縱長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為東西長而南北窄的橫長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游廊。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
而南方許多地區(qū)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獨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將庭院稱為“天井”,可見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難免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成語。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內涵豐富,全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居住觀念。
譬如東北地區(qū)漢族的套大院(東北農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兩個特點,但卻不具備文化內涵豐富這一特點。
舉例說,東北四合院的單扇門(中國傳統多為雙扇門的形式)、堂屋背后設“倒閘”作為貯物間等做法都使人感到是清代山東等地“跑關東”的移民帶去的窮人習慣的延續(xù)。正是因為以上幾個特點,人們往往將北京四合院作為中國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
北京四合院能在歷史上存在數百年,是因為它具有其它住宅建筑難以并論的優(yōu)點。今天,當都市現代化的腳步逐漸加快,重重疊疊的高樓大廈興起的時候,人們––尤其是世代生長在京華的老北京人,會對四合院產生一種特殊的眷戀之情。
北京四合院,這種古代勞動人民精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居形式,伴隨人們休養(yǎng)生息成百上千年,留給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是極深刻的,留給歷史的遺產是極豐厚的。
[北京四合院的導游詞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