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學科建設調研報告3400字
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調研報告 為更全面掌握學校學科專業(yè)與科研工作情況,了解各學院對學科與科研平臺、團隊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推進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健康發(fā)展,更好地服務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內涵建設,科研處、學科建設辦于本學期的第2周在分管校領導的帶領下走訪調研了各學院(系)的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對目前學院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整體認識
各學院對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不少學院都強調,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是本科高校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們既是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獲取更多資源的重要保證,也是衡量一所本科院校辦學質量、提高學校美譽度、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指標。調研中,各學院的相關負責人對本院的師資隊伍、科研情況、學科基礎、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都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和詳細地匯報,提出了學科建設、科研推進工作等方面的設想??傮w上說,各學院對所在學院學科建設、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都比較到位,目標定位比較準確、工作思路比較清晰。人文學院表示要積極申報省級重點學科,爭取1-2年內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申報狀況得到切實改變,每年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發(fā)表高質量學術論文20篇以上。數理學院表示下一個五年力爭發(fā)表sci收錄論文30篇以上,獲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以上,獲市廳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或自然科學獎4項以上,確保通過2023年學士學位授予權專業(yè)評審,為申報碩士點授權打下堅實基礎。計算機科學學院表示成立科研指導小組,開展學術交流,加強校企合作,拓寬科研渠道。啟動“135”學科建設工程,打造1個重點實驗室,主攻3個研究方向,設置5個本科專業(yè)。大部分學院制定了本學院的學科建設、科研工作的五年計劃和具體措施。
二、各學院(系)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的相關動向
通過此次調研訪談,我們看到不少學院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方面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科建設意識不斷增強
不少學院表示,我?!坝刑厣?、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為學校學科專業(yè)建設奠定了基礎,作為教師、作為學院,需進一步強化學科專業(yè)意識,通過學科意識的建立,尋找學科歸屬,凝練學術方向,培養(yǎng)教師隊伍。同時,由于學科建設畢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各級各層機構都需要進行認真的謀劃,既要重視政策、體制改革,加大經費投入等,又需要進一步轉變學科專業(yè)觀念,拿出具體措施,使學校真正在本科院校的軌道上運轉。
2.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有所提高
通過調研發(fā)現,學校層面科研量化考核和科研獎勵等辦法頒布后,不少學院都對政策進行了宣講,同時,各學院根據自身的情況,對論文發(fā)表、項目獲獎等也進行了配套,能主動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調動并保護教師科研的積極性。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已意識到科研工作對學院及教師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各學院也正努力結合本單位的特長、優(yōu)勢,主動尋求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增長點。
3.部分學院科研團隊初步形成
各學院都意識到,單打獨斗式搞科研已不適應本科院??蒲幸螅仨殬淞W科意識,組建科研團隊,集中大家的科研能力和智慧,才能獲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比如,人文學院形成了現當代文學、寫作學、兒童文學、古漢語等科研團隊,數理學院形成了應用數學、基礎數學、數學教育等科研團隊,計算機科學學院形成了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科研團隊,教育科學學院形成了教育哲學、學前教育、認知心理、應用心理等科研團隊。各學院的科研團隊在幫助和帶領教師共同開展科研工作中發(fā)揮了
積極作用,促進了所在學院科研工作的發(fā)展。
三、我校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科研成果少、含金量低
現有師資隊伍很難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很難獲得重大的科研項目,原因有三點,一是師資隊伍科研基礎、科研意識比較薄弱,不知科研怎么搞,想申報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又基礎不夠。二是師資隊伍學歷層次偏低、高水平科研型人才匱乏,大家都卯足了勁,但就是缺少真正的領軍式高端人才帶領大家在科研上有效突破。三是科研時間少,不少學院反映教師教學任務都比較重,專任教師的平均周課時數都在11節(jié)以上,教學任務重,難以擠出更多時間搞科研。
2.科研軟硬件設施差、圖書資料少
學校大部分軟硬件設施處于原先高職院校的水平,缺少專業(yè)的、高端的實驗室,教師的科研成果無法通過精密設備測定、增加成果的可信度。缺少相關的專業(yè)圖書資料、代表科技前沿技術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學校沒有外文數據庫,制約了教師科研信息的查詢、科研資料的查找、科研成果的質量。
3.科研積極性不高
搞科研要靠中青年教師,最佳年齡在25-45歲,但部分學院的教師科研積極性不夠高,搞科研一靠興趣(隨意),二靠利益(評職稱)、三靠政策(指標獎勵),沒有把搞科研作為本職工作,而是為應付完成任務,這樣的后果是所出的科研成果少,并且質量不高。
4.學科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學科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有的學院教師整體比較年輕,有的學院教師偏向老年化。二是教師專業(yè)技術職稱結構不合理,高級職稱人數偏少,缺少學科帶頭人和專業(yè)帶頭人。三是高學歷的高層次人才偏少,缺少新鮮的血液,無法獲得學科的前沿知識,
科研也就找不到突破口,也就出不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四是專兼職教師比例不合理,有的學院兼職教師偏多,影響學院的科研工作。
5.學科科研經費不足
有的學院反映學校投入經費不足,學院自籌經費能力又較弱,還要解決教師的福利問題,拿不出更多的資金支持學科科研建設,并因此導致科研保障不力、資源開發(fā)不足,許多教師只能閉門造車,在低層次、低水平上循環(huán),也很難爭取到更多的外部資源。
6.學科結構還沒有到位
有的學院還沒有建立完整的學科結構,缺少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還沒有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已形成的學科研究方向數量也偏少,學科團隊組建不到位,有的學科研究方向上人員寥寥無幾,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科團隊的作用。
四、各學院希望學校給予的支持
調研中,各學院充分肯定了學校層面對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重視,對自己所在學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由于學校高層領導重視、專項資金到位、頂層規(guī)劃科學、實施步驟具體等都影響著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整體效果,所以為了進一步有效推動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各學校衷心希望學校能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上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或傾斜,能給予更多、更有力的指導、支持。
1.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加大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以新鮮血液充實學科科研建設的前沿陣地,提高科研成果的產出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提高學科團隊的整體水平。
2.給教師留有足夠的科研工作時間
要防止教師課務過重導致教學、科研兩頭都要忙,兩頭都不扎實,互相牽制,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做好科研工作。建議學校結合定崗定編工作將
教師分成科研型教師和教學型教師,各有側重,讓喜歡搞科研、能搞科研的教師安下心來搞好科研工作。
3.增加教師與外界學習交流的機會
積極為教師創(chuàng)造與外界學習交流的機會,定期舉辦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邀請省及國家級課題組專家到校進行學術講座和技術指導,提高教師申報課題的水平。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對學術會議論文給予重視。為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的業(yè)務學習和學歷進修機會,讓教師走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接觸新的知識,提高科研活力。
4.適度提高科研獎勵力度
在原有科研獎勵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科研獎勵的力度、加大科研獎勵的范圍,充分調動教師搞科研的積極性。對作出重大科研貢獻的教師進行榮譽上、物質上、時間上的多重獎勵,讓優(yōu)秀人才搞科研時,心情上愉悅、生活上無憂、時間上充裕,在全校營造一個更加濃郁的科研氣氛。
5.增加軟硬件設施的投入
希望學校加大經費投入,建立與本科院校相適應的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基地及軟件環(huán)境。比如機電學院希望學校組建教學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學院急需外文數據庫和組建云計算機實驗室;化工學院需要補充教學、科研儀器,需要一些檢測數據有說服力的精密儀器用于科研及對外合作。
五、對學科科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調研不拘形式,不走過場,各學院(系)積極參與討論,充分反映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一線情況,為學校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集思廣益,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1.不要貪多圖快,集中精力建好幾個重點學科、特色學科,一個學科建好了,可以帶動多個學科建設。
2.綜合考慮社會需要和校情實際,真正靠發(fā)展特色學科來確立我校的地位。
篇二 赴日照市考察學習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報告3850字
赴日照市考察學習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報告
赴日照市考察學習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報告市政府赴日照市考察組(20__年2月3日)為迅速啟動我市高教園區(qū)建設,1月30日市經濟開發(fā)區(qū)、農業(yè)示范區(qū)、高教園區(qū)建設暨招商引資動員大會結束后,1月31日市政府即組織由人事、勞動、教育、財政、國土、規(guī)劃、宿遷學院以及宿城區(qū)、宿豫縣分管領導參加的考察組,由副市長薛甫倫帶隊,對日照市的大學科技園建設進行了為期半天的考察學習。通過座談交流和實地參觀,我們對日照市圍繞培育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目標,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大學科技園建設,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zhàn)略感受頗深。
一、日照市基本情況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1985年3月撤縣建市,1989年6月升為地級市,1992年12月設區(qū)帶縣,現轄東港區(qū)、五蓮縣、莒縣,設置嵐山辦事處、日照開發(fā)區(qū)、山海天旅游度假區(qū),面積5310平方公里,人口276萬,20__年gdp億元,財政收入億元。
日照市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段,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北鄰青島,南接江蘇連云港,西通中國內陸諸省區(qū)。處于環(huán)太平洋經濟圈和環(huán)黃(渤)海經濟圈,是中國重點開發(fā)建設和生產力布局的沿海主軸線與新亞歐大陸橋的交匯處。
二、日照大學科技園基本情況日照大學科技園位于日照市區(qū)東北部,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是日照市為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而設立的專門園區(qū),成立于20__年7月。目前,已與近30所大學建立了密切聯系,山東體育學院、曲阜師范大學、濟寧醫(yī)學院、山東水利職業(yè)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日照校區(qū)、日照職業(yè)技術學院等7所大學已經進園,設計在校生規(guī)模8萬名,20__—20__學年在校生2萬人。
日照大學科技園發(fā)展迅速,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與日照的整體環(huán)境環(huán)境優(yōu)勢和政策優(yōu)勢是分不開的。一是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適宜人居、研發(fā)和創(chuàng)業(yè)。
日照市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大氣質量、近海水質、城市飲用水均保持在國家一級(類)標準,城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40%,擁有“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環(huán)境優(yōu)勢,既是避暑、度假、療養(yǎng)、發(fā)展旅游和海上運動的勝地,又是人居、研發(fā)、創(chuàng)業(yè)的理想之地。國內一些知名大學之所以落戶日照,良好的生態(tài)人居環(huán)境是主要因素。
可以說,這是日照與高校合作的主要“興奮點”。二是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海陸交通便捷。
日照位于我國沿海主軸線與陸橋經濟帶的交匯處,具有重要的國際開發(fā)價值;日照又處于我國經濟發(fā)達的環(huán)渤海經濟圈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結合部,便于接受京津滬寧等中心城市的輻射。日照—侯馬—西安復線鐵路、日照—東明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與100多個國家通航的日照港港、嵐山港,奠定了日照在全國海陸交通、鐵路交通、高速公路交通中的樞紐地位,拉近了與高校比較集中的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漢等大城市的距離。
同時,日照北與青島機場、南與連云港機場相距分別為
60、120公里。這些,都為大學及科研機構來日照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必要的交通支撐。
三是城市依托較好,開發(fā)空間廣闊。日照海濱陸域開闊,城市規(guī)劃區(qū)近30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qū)面積已擴展到3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0多萬,進入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發(fā)展的階段;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通信整體水平居全國前列,電力網絡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道路、供水、供暖、供氣等條件大大改善,商業(yè)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載體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為大學科技園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托。
大學科技園一帶地勢平緩,地質條件良好,環(huán)境優(yōu)美,地價相對較低,是布設大學及研發(fā)基地的理想選地。四是啟動建設較早,政策優(yōu)惠到位。
早在20__年11月,日照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出臺了《關于積極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大學科技園的意見》,啟動大學科技園建設。同時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在土地政策上,興辦高等教育以劃撥方式供地;建設科技中心、研發(fā)基地和高科技公司以出讓方式供地;在收費政策上,在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和建設規(guī)費在市權范圍內給予最大限度的減免;在財政政策上,根據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情況,給予適當扶持。
三、日照大學科技園建設基本運作模式日照大學科技園建設采取以下運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導。日照市委、市政府將大學科技園建設作為該市發(fā)展的戰(zhàn)略重點擺到突出位置,確立了“態(tài)度積極、步子穩(wěn)妥、工作扎實、務求實效”的方針,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分管領導參加的大學科技園工委、管委,一位市委副秘書長專職擔任管委會主任,管委會下設辦公室、對外聯絡處、規(guī)劃建設處、后勤管理處等機構,工作人員多達100余人(其中12人為財政撥款,其余自收自支),具體負責科技園建設中的各項協調、服務和日常工作,同時還作出了“只要大學進園,一切手續(xù)我辦”的服務承諾。
二是自主辦學。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則,政府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引進高校辦學。
引進的高校自主確定辦學規(guī)模、辦學方向、辦學思路和收費政策。三是后勤社會化。
按照“學校搞教學、社會辦后 勤”的市校合作辦學模式,高校學生生活區(qū)由大學科技園統一組織社會各方投資建設,不用學校出資,不用政府拿錢,運用市場機制,完全實現社會化。在建設過程中,把推行高校后勤社會化與幫助農民轉軌就業(yè)增收結合起來,組織被占用耕地的村民利用征地補償金投資建設學生公寓,圍繞高校后勤發(fā)展服務業(yè),有效解決了土地被征用后農民就業(yè)和生活出路問題,實現了大學、群眾、政府的“多贏”。
四是產業(yè)化。日照市在建設大學科技園的同時,依托科技園大力發(fā)展相關產業(yè),最突出的成果是教授花園建設。
教授花園位于科技園東濱海部分,
一、二期占地余畝,建成別墅套,吸引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首都高校和山東省內高校的教授前來購房,房價由建設初期的每平方1800元漲到每平方5000多元。既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起到引進智慧、促進大學科技園建設的重要作用。
兩年來,日照市在引進大學、建設大學科技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加了日照的人氣、商氣和文氣,對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加快城市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建設宿遷高教園區(qū)的對策建議招引高校、興辦高教園區(qū),借助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技力量,推進科教興市戰(zhàn)略的實施,提升城市綜合素質,促進城市與區(qū)域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審時度勢作出的戰(zhàn)略選擇,它對宿遷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結合宿遷市情,根據省內外大學科技園的發(fā)展實踐,特別是借鑒日照市興辦大學科技園的成功經驗,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明確發(fā)展定位。
以引高校、興辦高等教育為核心,通過引進大學來我市辦教育、搞科研;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來我市投資建設科技中心、研發(fā)基地和校辦產業(yè)興辦高科技公司;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與我市企事業(yè)單位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努力將宿遷高教園區(qū)建設成為區(qū)域性高等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基地。二是建立辦事機構。
依托宿遷學院董事會和建設指揮部,成立駱馬湖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高教園區(qū)建設協調小組,宿遷學院、駱馬湖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以及市教育、國土、規(guī)劃和宿豫縣、宿城區(qū)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為成員,并抽調專門人員,組建中共宿遷市委高教園區(qū)工作委員會、宿遷市人民政府高教園區(qū)管理委員會,作為建設、管理高教園區(qū)的決策機構,研究決定落戶大學和科研院所的項目審批和高教園區(qū)的建設規(guī)劃、用地管理、社區(qū)服務等事宜。工作委員會(管委會)辦公室作為市委、市政府的專門工作機構,具體負責高教園區(qū)建設中的各項協調服務和日常工作,提出區(qū)域規(guī)劃建議和項目引進意見,協助辦理進入高教園區(qū)單位的有關手續(xù)和相關事宜,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三是制定優(yōu)惠政策。在高教園區(qū)內興辦高等教育的,以劃拔方式供地;建設科技中心、研發(fā)基地的,以出讓方式供地,土地出讓金政府收益部分將根據項目的經濟,社會效益情況,酌情給予優(yōu)惠。
具體用地面積,根據項目的內容、規(guī)模和國家供地標準,以及投資者的開發(fā)能力和實際需要,由市、校(院、所)雙方協商確定;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招標由市有關部門根據規(guī)定予以組織和協調,建設、管理等具體事宜以建設單位為主確定。對有關行政性收費屬市級收入支配的,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給予最大限度的照顧;對有關事業(yè)性收費屬市級收入支配的,根據項目的經濟、社會效益情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按一定比例予以照顧;對有經營性收入的,市政府將根據其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情況,給予適當扶持。
四是明確招引方向。按照“立足市情、主攻省屬、突出兩北、放眼全國”的工作思路,明確招引方向,立足市情,即依托我市的資源優(yōu)勢,重點招引林業(yè)、農業(yè)、水利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主攻省屬,即利用省委、省政府扶持宿遷發(fā)展的機遇,重點招引省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突出兩北(西北、東北),即主動接受區(qū)域資源梯度轉移,突出招引西北和東北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放眼全國,即按照“靠大、靠外、靠強”的思路,努力實現與全國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
五是實現部門聯動。對各有關縣區(qū)、部門下達高教園區(qū)招引任務。
同時,各縣區(qū)、部門引進項目落戶高教園區(qū)的,視同工業(yè)項目對待;按照“誰引進誰受益”的原則,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落戶高教園區(qū),并為其配套建設的,被引進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可以在引進單位注冊、納稅。當前,有關部門要研究確定具體優(yōu)惠政策;規(guī)劃部門要抓緊做好高教園區(qū)近、遠發(fā)展規(guī)劃的編制工作;有關部門要迅速啟動高教區(qū)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排污等“七通一平”建設。
建設資金投入上,堅持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三資”開發(fā)為主體。政府投入的重點一個是土地、一個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示范區(qū)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
以后隨著示范區(qū)的發(fā)展壯大,要逐步收回,最后國有資產要全部退出。
在百度搜索:赴日照市考察學習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報告
篇三 綜合學科建設組述職報告1850字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首先在這里非常感謝校領導對我的信任,也非常感謝全體組員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謝謝!記得開學初辦公室朱老師跟我打趣的說:“小賴賴,恭喜你當官嘞。”我說了一句:“為人民服務?!彪m然只是句玩笑話,但就覺得身上的膽子很重。因為綜合組一直是優(yōu)秀教研組,心想這次不要這塊“金字招牌”就砸在我手上了吧。所以開學初我是帶著壓力在進行教研活動的。不過,這種想法慢慢轉變成為動力,因為綜合組的每位成員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再一次向優(yōu)秀教研組進軍。
我們組有一個特點:領導多,除了我之外,其余的大多是領導。讓我這個“平頭百姓”去“領導”一大幫領導,感覺好有壓力。說到這里,我真的很感謝他們那么配合我的工作,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教研組活動,還有那些老教師們,他們身上那種認真負責、甘于奉獻的態(tài)度和精神值得我們年輕老師好好學習。一學期下來,大家形成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默契。我覺得我們不僅是朋友,同事,更像是一家人。
綜合組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相對于其他教研組來說,它有著多學科性,在我眼中它仿佛就像是一個百花園,有熱情奔放的玫瑰(音樂組),有清新淡雅的蘭花(美術組),還有那透著神秘的非洲菊(科學組)……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百花園,首先登場的是透著神秘的非洲菊(科學組)
學校氣象興趣小組活動的正常開展,促進了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激發(fā)了全體學生,特別是氣象興趣小組成員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通過老師的輔導和學生的自學,興趣小組的全體成員都能正確地認識各種氣象符號,并能正確地運用氣象術語,他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繪制氣象小報,并在全校進行展示活動,(圖)不僅使興趣小組成員掌握了大量的氣象科普知識,而且使廣大師生進一步了解了氣象與健康、氣象與衛(wèi)生保健、氣象與工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的關系。通過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操,懂得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學生自覺認真、持之以恒的工作態(tài)度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
被譽為“東方魔方”的智力七巧板,由形狀不同的七塊板組成,看似簡單,但拼裝起來卻奇妙無窮,學校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意識,成立七巧板興趣小組,由科學老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技巧的培訓,雖然我校組建的時間較短,但經過兩個月的不懈努力,我校的七巧板活動初見成效,孩子們在衢州市級七巧板比賽中有兩名學生榮獲三等獎,我們堅信“給孩子一方舞臺,孩子會還你一分驚喜” 。
葉文哲老師在市科學教學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區(qū)小學科學實驗技能操作比賽獲一等獎,指導學生葉夢輝獲區(qū)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三等獎。
其次亮相的是清新淡雅的蘭花(美術組)
12月31日,在杜澤小學的希望廣場上舉辦了書畫、科技創(chuàng)新展示活動,此次活動是我校首屆校園文化節(jié)的專場之一,一塊塊展板整齊的排列在希望廣場的桂花樹下,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學們紛紛圍觀上來,簇擁在一塊兒,他們或是欣賞著高雅的中國畫;或是欣賞著色彩紛呈的水粉畫;或是討論研究著科技小制作……此次活動極大的豐富了校園文化,陶冶了同學們的藝術情操,得到了家長、師生的一致好評。
本學期我組建了國畫興趣小組,這是我國畫班的孩子們,瞧!他們多高興多自豪??!每天中午他們總是早早的來到國畫教室,自覺自發(fā)的開始認真的作畫。他們都是一群愛畫畫,對畫畫有著濃厚興趣的孩子。雖然學國畫的時間不長,但我相信他們是最棒的。在這次的畫展中他們已經嶄露頭角了。
美術組老師還利用課余時間積極籌劃,輔導學生創(chuàng)作,組織學生參加區(qū)少兒科幻畫的比賽,由我指導的祝雯靚、王菲等四位學生分別獲區(qū)三等獎。指導學生在區(qū)第二屆藝術節(jié)書畫比賽中獲二等獎和三等獎兩人,我的美術論文獲區(qū)二等獎。
最后壓軸的是熱情奔放的玫瑰(音樂組)
音樂組老師繼續(xù)加強銅管樂隊、校合唱隊、舞蹈隊的訓練,積極創(chuàng)建省藝術特色學校,10月29日省里考察組成員來我??疾?,通過學校領導的介紹,得到了省里考察組的一致好評。
宋建萍老師指導學生在區(qū)第二屆藝術節(jié)中獲主持人比賽學生組一等獎,群舞三等獎,心理健康論文獲區(qū)二等獎,主持的音樂課題在區(qū)里立項,'農遠工程'論文獲市三等獎,博客獲市三等獎,教導主任評比區(qū)二等獎,本學期被評為校級“紅燭”教師,公開課《小蜜蜂》準備送全國參加錄像課的評比。
劉錦軍老師參加浙江省“群星獎”舞蹈大賽,作品《君當如竹》榮獲銀獎,指導學生在區(qū)第二屆藝術節(jié)大合唱專場中榮獲三等獎。
讓我們秉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杜小的教育事業(yè)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