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范文大全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3篇)

發(fā)布時間:2022-05-01 15:06:06 查看人數:59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

第1篇 實習生語文教育調查報告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為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見習讓我收獲頗豐,感受頗豐。

一、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課是一門煥發(fā)生命的光彩的學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還記得大一古代文學史的李乃龍老師曾經說過,把語文課上得生動精彩不是你們的功勞,但上得枯燥無味就是你們的過錯。

在課余時間我和任課老師黃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黃老師說,我們需要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挖掘它的潛質,使人走進語文課堂,就好像推開了一扇美的門,能感覺到美的氛圍。如何有利于學生學,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如何有利于老師教,教得輕松,教得科學,教得藝術?這些思考到位,就會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帶入一種新的境界。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這樣才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尊重學生“需要”,注重學生“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我覺得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老師的文學素養(yǎng)首先要提高,這就要我們重視在大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各類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師的知識面就要拓展,不僅僅局限在本專業(yè)的知識。黃老師一直在強調閱讀對于一個中學語文教師重要性,他說,上課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從事語文教學,必須多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這樣上課才能有內涵有深度。話說的很樸實,卻意義深刻。

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情感還在于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語文教學是體驗的教學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體驗就是要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在黃老師講到語言的運用時,就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告語,體驗重復、諧音雙關、情感色彩的作用,并讓學生試著為商品做廣告詞。這樣的實踐,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也很好地將課本和實踐聯系起來。

語文教學是生活的教學。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就像小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在老師講到《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中的一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時,除了解釋男女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外,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理解,譬如:兩個朋友吵架了,本來只要一個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冰釋前嫌,可是就像面對著一彎清且淺的河水,遲遲沒能跨出去。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教學要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離騷》抒寫了理想,抒發(fā)詩人屈原強烈的愛國志向,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那種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tài)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感受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品質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呢?現在的有的中學生認為當今社會談“愛國”好像已經過時了,從這樣的背景作為切入點,在課堂導入時介紹屈原的身世,以及相關的歷史軍事背景,這樣,讓學生在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對詩人的愛國主義有了大致的了解。隨后,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吳晗、傅雷,結合他們的經歷,讓學生領悟到他們身上閃耀著的孤獨而又偉大的愛國情思,了解了這些,學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在課后黃海華老師和我探討過一個問題,就是師范生如何快速地進入教學狀態(tài),他說語文教學法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現在西方教學理論認為把握教學的兩個最好的途徑是觀摩和反思:在沒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學生觀摩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先通過套用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后積極反思,與教師多多溝通,教學水平就能有顯著的提高。黃老師的這番話給我的啟發(fā)很大,也是我這次見習最大的收獲,非常感謝黃老師無私的教導和幫助。

黃老師還給我提出了一個理念讓我思考,就是如何優(yōu)化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是語文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往往只有少數教師能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意趣盎然,情思綿長,理韻悠遠的境界,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師執(zhí)著于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理性的分析和闡釋過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還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思路去講解,長此以往,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局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要將課堂教學融知識性、人文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一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是勿庸置疑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應該關照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黃老師還引導閱讀一些關于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改革的文章。史紹典先生說:“語文,是情韻悠長、廣博優(yōu)雅、詩意盎然的;語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語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態(tài)的;語文,是詩意的、激情的、顧盼的、聯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樣的奔涌、一馬平川式的傾訴,午夜黎明式的靜寂、狂飚突進式的嘯傲……,語文,是勵志、交鋒、感悟、體驗、暢談、淺吟,是抑揚頓挫、回腸蕩氣、余音繞梁……語文是獨立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語文以文學為主要對象,整個人類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將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養(yǎng)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見習,是我人生角色轉換的幾天,是我不斷成長的幾天,也是我對中學語文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見習生活就這樣結束了,見習不僅使我在專業(yè)知識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學無止境,時代的發(fā)展瞬息萬變,各種學科知識日新月異。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并用于指導實踐,以更好的適應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重視熟練的掌握師范技能,加強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學、多練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這次見習還讓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將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培育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第2篇 高中語文教育見習調查報告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為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見習讓我收獲頗豐,感受頗豐。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課是一門煥發(fā)生命的光彩的學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還記得大一古代文學史的李乃龍老師曾經說過,把語文課上得生動精彩不是你們的功勞,但上得枯燥無味就是你們的過錯。

在課余時間我和任課老師黃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黃老師說,我們需要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挖掘它的潛質,使人走進語文課堂,就好像推開了一扇美的門,能感覺到美的氛圍。如何有利于學生學,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如何有利于老師教,教得輕松,教得科學,教得藝術?這些思考到位,就會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帶入一種新的境界。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這樣才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尊重學生“需要”,注重學生“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我覺得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老師的文學素養(yǎng)首先要提高,這就要我們重視在大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各類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師的知識面就要拓展,不僅僅局限在本專業(yè)的知識。黃老師一直在強調閱讀對于一個中學語文教師重要性,他說,上課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從事語文教學,必須多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這樣上課才能有內涵有深度。話說的很樸實,卻意義深刻。

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情感還在于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語文教學是體驗的教學。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體驗就是要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在黃老師講到語言的運用時,就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告語,體驗重復、諧音雙關、情感色彩的作用,并讓學生試著為商品做廣告詞。這樣的實踐,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也很好地將課本和實踐聯系起來。

語文教學是生活的教學。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就像小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在老師講到《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中的一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時,除了解釋男女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外,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理解,譬如:兩個朋友吵架了,本來只要一個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冰釋前嫌,可是就像面對著一彎清且淺的河水,遲遲沒能跨出去。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教學要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離騷》抒寫了理想,抒發(fā)詩人屈原強烈的愛國志向,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那種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tài)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感受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品質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呢?現在的有的中學生認為當今社會談“愛國”好像已經過時了,從這樣的背景作為切入點,在課堂導入時介紹屈原的身世,以及相關的歷史軍事背景,這樣,讓學生在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對詩人的愛國主義有了大致的了解。隨后,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吳晗、傅雷,結合他們的經歷,讓學生領悟到他們身上閃耀著的孤獨而又偉大的愛國情思,了解了這些,學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在課后黃海華老師和我探討過一個問題,就是師范生如何快速地進入教學狀態(tài),他說語文教學法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實踐?,F在西方教學理論認為把握教學的兩個最好的途徑是觀摩和反思:在沒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學生觀摩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先通過套用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后積極反思,與教師多多溝通,教學水平就能有顯著的提高。黃老師的這番話給我的啟發(fā)很大,也是我這次見習最大的收獲,非常感謝黃老師無私的教導和幫助。

黃老師還給我提出了一個理念讓我思考,就是如何優(yōu)化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是語文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往往只有少數教師能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意趣盎然,情思綿長,理韻悠遠的境界,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師執(zhí)著于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理性的分析和闡釋過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還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思路去講解,長此以往,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局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要將課堂教學融知識性、人文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一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是勿庸置疑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應該關照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黃老師還引導閱讀一些關于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改革的文章。史紹典先生說:“語文,是情韻悠長、廣博優(yōu)雅、詩意盎然的;語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語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態(tài)的;語文,是詩意的、激情的、顧盼的、聯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樣的奔涌、一馬平川式的傾訴,午夜黎明式的靜寂、狂飚突進式的嘯傲……,語文,是勵志、交鋒、感悟、體驗、暢談、淺吟,是抑揚頓挫、回腸蕩氣、余音繞梁……語文是獨立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語文以文學為主要對象,整個人類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將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養(yǎng)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見習,是我人生角色轉換的幾天,是我不斷成長的幾天,也是我對中學語文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見習生活就這樣結束了,見習不僅使我在專業(yè)知識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學無止境,時代的發(fā)展瞬息萬變,各種學科知識日新月異。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并用于指導實踐,以更好的適應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重視熟練的掌握師范技能,加強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學、多練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這次見習還讓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將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培育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第3篇 2023中學語文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為期近50天的教育實習活動,希望通過實習能讓我們深入中學教學第一線,了解中學教育現狀,并進一步提高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與認識,促進個人教學技能的形成。這次實習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見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和實習總結。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個人有了很多收獲。同時,我以我所實習的中學——三十中為主要調查對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師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題、介紹時代背景、泛讀課文、講解生字生詞、分段、分析課文、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加上大多數老師并沒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語文課堂顯得更加沉悶、無趣。老師在講臺上根據固有的模式大談特談,學生在講臺下作自己的事,少數認真聽課的同學看起來也是抱著某種利益的心態(tài)——高分。整個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體。這樣不僅束縛著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只是外固,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還要靠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學生作為內因主動的學習不存在了,教師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將失去意義。

第二,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

我發(fā)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xù)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或者說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并不高。

第三,教師的課堂點評。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師點評語言單一、蒼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到老師的語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濫用表揚,不管問題價值大小,學生回答的價值量有多大,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太棒了”等等。這種脫口而出的隨意表揚使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隨意應付??此普n堂氣氛活躍,其實是對教學、也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四,教師的講課內容。

聽了一個月的語文課,發(fā)現老師講課期間常插入諸如此類的話:這個字、詞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常會考到;這個句子注意它的翻譯,考試會可能有所涉及;這種閱讀理解題需要同學們好好看看,高考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題型……

整堂語文課都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們每次一聽到此類的話,都會條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為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是的,很顯然,是為了考試??荚嚜毩⒂诮逃?、教學之外,考試內容取代了教學目標,分數成為最終的教學目的。記得課間,我試著跟語文老師交流教學方法,我說:“老師,您看,我們這堂課可不可以再這樣拓展延伸一下,或許課堂的趣味性會有所增加?!崩蠋熀芨纱嗟鼗卮穑骸皼]有必要,考試不考!”我愣了,考試不考,就不講嗎?語文教學難道也純粹是為了考試嗎?

我好疑惑,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上說:中學語文教學設定的總目標是“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由此派生的教學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上的目標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著極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以課本為主,課本上有的,就進行模式化講解,課本上沒有的,老師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會提及。不要說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人文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甚至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關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律,學習態(tài)度端正,積極上進,希望考出好成績,讓生命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并且絕大多數人都曾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評價是累并快樂著,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然而,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批改,我發(fā)現,班里抄襲作業(yè)的現象比較普遍,有近90%的同學反映本班同學有抄襲作業(yè)的現象。

二、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較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所實習的學校學生平均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12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4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業(yè)時間都要超過2小時。如果每門課程的作業(yè)都如此,學生如何應對?即使只語數外三科每門作業(yè)要2小時,學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實這么多的學生抄襲作業(yè)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他們的課業(yè)負擔的確過重了。因為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加上家長及老師的不間斷督促,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

這便是我這次實習所見所感,也是我這一個月調查的收獲,在當今新的教育體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論在短時期內根本無法與實際教學實踐相一致,甚至會出現脫節(jié)的現象。我們只有期望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能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來越順應實際教學。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3篇)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為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見習讓我收獲頗豐,感受頗豐。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語文課是一門煥發(fā)生…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語文教育信息

  •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3篇)
  •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3篇)59人關注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為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見習讓我收獲頗豐,感受頗豐。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語文課是 ...[更多]

相關專題

調查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