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是保障企業(yè)正常運營,預防和控制潛在風險的重要手段。它旨在通過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則和程序,確保員工了解并遵守安全規(guī)定,降低事故發(fā)生率,減少財產損失,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同時維護公司的聲譽和合法性。
包括哪些方面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事故預防:制定安全操作規(guī)程,提供培訓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定期進行設施設備的安全檢查。
2. 事故報告:明確事故報告的流程,確保任何事故都能迅速、準確地被記錄和上報。
3. 事故調查:設立專門的事故調查小組,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問題根源,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4. 應急響應:設定應急預案,確保在事故發(fā)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救援和恢復工作。
5. 責任追究:根據事故責任認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理,強化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
6. 制度修訂:根據事故教訓和新的法規(guī)要求,定期更新和完善事故管理制度。
重要性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生命安全:制度可以防止或減少因工作環(huán)境和操作不當導致的人員傷亡,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
2. 財產保護:有效的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能減少財產損失,降低運營成本。
3. 法規(guī)合規(guī):符合國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規(guī),避免因違規(guī)操作導致的法律風險。
4. 企業(yè)形象:良好的安全記錄有助于提升企業(yè)形象,增強客戶和公眾的信任。
5. 企業(yè)文化:通過制度化管理,培養(yǎng)員工的安全文化,提高企業(yè)的整體素質。
方案
為了實施有效的公司事故管理制度,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制度:結合行業(yè)特點和公司實際,制定全面、具體的事故管理規(guī)定,確保制度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培訓教育:定期組織安全培訓,讓員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
3. 檢查監(jiān)督:設立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fā)現和糾正安全隱患。
4. 激勵機制:對遵守制度、積極參與安全管理的員工給予獎勵,激發(fā)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
5. 反饋與改進:鼓勵員工提出改進建議,定期評估制度效果,持續(xù)優(yōu)化和完善制度。
通過上述措施,我們期望能構建一個安全、有序的工作環(huán)境,實現企業(yè)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公司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管理制度
1 目的與范圍
本制度規(guī)定了____公司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監(jiān)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推動公司安全健康發(fā)展。
本制度適用于____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反違章”實施的監(jiān)管。
2 管理職責
2.1公司總經理負責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的領導工作。
2.2設備安全課負責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并指導各班組開展排查治理及“反違章”工作。
2.3財務部依據國家和公司相關的管理規(guī)定提取、列支安全生產費用,用于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費用。
2.4各部門負責組織本單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開展,并將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情況報設備安全課。
3 術語和定義
3.1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及違章(以下簡稱“隱患及違章”),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物的危險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
3.2一般事故隱患及違章,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fā)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
3.3重大事故隱患及違章,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致使自身難以排除的。
4 管理內容
4.1公司各級領導以及員工,在工作中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和規(guī)程的要求。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yè)。
4.2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機制,建立并落實從部門負責人到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行為的監(jiān)控責任制。
4.3財務部應當根據事故隱患排查及“反違章”活動的情況,按公司有關規(guī)定安排治理所需資金,確保隱患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有序實施。
4.4設備安全課定期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公司范圍內的事故隱患和違章行為。各部門應組織相關人員,對本部門進行排查。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按照事故隱患及違章等級進行等級,建立事故隱患及違章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jiān)控治理。
4.5對于與公司生產經營有業(yè)務往來的相關方,其對口部門應當與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xié)議,并在協(xié)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的防控管理職責。
4.6設備安全課對公司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向上級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報送書面統(tǒng)計表。
4.7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排查
4.7.1各部門按規(guī)定對生產場所進行排查,掌握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存在、分布情況,分析產生的原因,排查、整改記錄的具體格式見附件一
4.7.2隱患排查及違章的主要內容:
a)查各級各類人員安全責任的落實情況。
b)查重大危險源、重要環(huán)境因素和重點管理部位的控制情況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
c)查安全教育情況,落實安全教育、培訓的效果。
d)查設備設施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情況。
e)查相關方的安全管理情況。
f)查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及“四新”項目“三同時”執(zhí)行情況。
g)查各級各類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guī)以及公司相關管理制度和作業(yè)指導書的執(zhí)行情況。
4.8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整改
4.8.1對可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落實整改負責人和整改期限,并督促檢查整改情況。
4.8.2對于需要較大投入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整改項目,報公司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
a)可以按正常渠道解決的,立即落實整改,并落實資金和實施責任人員。
b)需要公司投資整改的項目,報公司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協(xié)調解決,并在技改過程中給予考慮解決。
4.8.3對短時間內難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責任部門應采取防范、監(jiān)控措施,確保過渡期內的安全。
4.8.4對于查出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做好記錄和上報工作。
4.9各部門每月對所屬的生產現場、人員、設備設施進行排查,將查出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進行統(tǒng)計,并與每月28日前報到設備安全課,設備安全課匯總后報公司主管領導。
5 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guī)定》(2007年12月22日國家安監(jiān)總局令第16號)
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規(guī)定》([2010]20號)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第三版)
第2篇 食品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是企業(yè)的生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勞動者個人生存和發(fā)展必需遵循的重要原則。因此,企業(yè)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yè)的重點工作來抓,常抓不懈,以確實保證員工的安全和企業(yè)的利益,為全體員工了解本企業(yè)安全防范的重點和要求,特別區(qū)域及危害物品及防范方法和措施,制定事故的隱患消除及安全的管理制度。
一、接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防護
1、氯乙酸、液堿、鹽酸的使用防護
(1)使用時必需按規(guī)定戴防護眼鏡和防護手套,確保專人負責管理。
(2)使用和運送氯乙酸、液堿、鹽酸時必須兩人以上,非操作人員不得私自接觸。
(3)用桶裝運時必須加蓋,不得使用破、漏的包裝物、桶,防止物品泄漏。
2、應急處理和措施
發(fā)生氯乙酸、液堿、鹽酸濺滴到皮膚上時,不論什么部位,傷害范圍的大小均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不得擦抹,以免擴大受傷面積,沖洗至無灼傷感。
(1)液堿灼傷: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30分鐘以上,然后用稀醋酸或2%硼酸溶液擦灼傷部位,使其中和,嚴重的應及時送往醫(yī)院就醫(yī),并向公司領導報告。
(2)氯乙酸、鹽酸灼傷:先用大量清水沖洗30分鐘以上,后用石灰水或棉籽油和石灰水的混合物涂抹傷處,嚴重的應及時去醫(yī)院治療,并向公司領導報告。
二、酒精的使用、儲存和管理
1、酒精在生產過程中主要用來清洗產品,使用量很大,由于酒精易揮發(fā),所以在生產車間的空氣中酒精氣體的濃度很高,在氣溫較高時更高,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防火工作。
2、安全科必須根據隱患程度、范圍備好不同數量的滅火器材與滅火設備。
3、在生產車間酒精存放點和倉庫為重點防火區(qū)域,必須嚴、嚴禁煙火。
4、動火:由于設備維修等特殊情況必須動火,由動火部門填寫動火申請單,經安全科領導和生產部領導簽字同意后方可在申請時間內動火,動火前必須停止動火區(qū)域的生產,由安保科指派監(jiān)護人到現場做好一切防范措施,確保安全后方可作業(yè)。監(jiān)護人在現場要緊密監(jiān)護,不得私自離開,當班生產人員也要現場監(jiān)護,不的離開動火現場,動火結束,做好一切善后工作,恢復正常生產工作。
三、安全用電:
1、不得穿布鞋、拖鞋或赤腳上班。
2、禁止非電工修理電器和拉接零時線。
3、及時更換破損電器及零部件,禁止使用不合規(guī)定的保險絲(熔斷器)。
4、正確開關設備,潮濕的手不得開關已破損的電器開關。
5、發(fā)現開關帶電,立即切斷電源,馬上通知電工修理。
6、發(fā)現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塑料棒等將電線挑離人體,不得去拉觸電者的身體。
7、觸電者的救護:輕度觸電一般無大的影響,如感不舒服可去醫(yī)院診斷;如觸電者已昏迷但未停止呼吸,讓他靜臥地上壓其人中穴,同時馬上打120送醫(yī)院治療;若觸電者已停止呼吸,立即送醫(yī)院搶救,若暫無救護車輛可讓其仰臥于通風的地方并對其實施人工呼吸。
四、引發(fā)火災的主要原因
1、設備泄漏
設備泄漏是引發(fā)化工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設備泄漏與設備設計、設備材料、檢修質量及工藝特點有直接關系。設備泄漏有三個因素:受熱影響、受載荷影響或材質性能下降。
2、違章動火(包括電焊、氣焊氣割及點燃明火等)
化工企業(yè)在生產、檢修過程中經常需焊接、切割作業(yè),如不安規(guī)定作業(yè),而違章動火,引發(fā)的火災占很大的比例。違章動火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領導違章指揮。為了生產、檢修進度,一些領導不顧或忽視安全規(guī)定,在不具備動火的條件下指揮人員動火。
第二、職工盲目動火。有的員工不熟悉動火管理規(guī)定,或存在僥幸心理,不辦動火手續(xù),不采取措施清除易燃物,在不具備滅火器材、無人在現場監(jiān)護的情況下,盲目動火,引發(fā)火災。
3、錯誤操作
由于本企業(yè)生產工藝流程復雜、操作工藝要求高,這就給操作帶來難度,進而因錯誤操作引發(fā)火災。
錯誤操作有管理上的問題,也有操作人員業(yè)務素質差,不按工藝操作等。
本企業(yè)因因錯誤操作而極易引發(fā)火災的部位是中和崗位。中和后必須隔10分鐘在漂白,否則就會引起燃燒。
安裝、使用不當,器材質量差,設備線路老化,防雷、防靜電設施不全等電氣故障都能引發(fā)火災。
五、自燃
由于生產中高溫高壓,時溫度達到某些物質的自燃點,而發(fā)生自燃引起火災。
(五)火災的預防
一、防火安全教育
職工在進廠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了解本企業(yè)防火重點區(qū)、主要防火手段、容易發(fā)生火災的原因、防止火災的方法、遵守操作規(guī)程等。
二、遵守企業(yè)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搞好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時機器設備和電氣設備均處在完好狀態(tài)、在重點防火區(qū)域要防止碰撞發(fā)生火花造成火災。
三、提高生產操作技能水平
一是加強職工的工藝操作紀律,提高業(yè)務素質和操作技能,二是正確控制溫度壓力配比流量,減少人為操作失誤。
四、控制火源
火源是發(fā)生火災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控制火源是預防火災的有效措施。化工生產火源繁多,如明火、高熱物或高溫表面、電器火花、靜電火花、沖擊、摩擦、高溫、壓縮等。
明火的控制:建立嚴格的明火使用及管理制度,杜絕不必要的你、明火在廠區(qū)出現,加強檢修動火管理,杜絕各種違章動火現象,加強設備的潤滑保養(yǎng),加強其他火源控制。
五、化學危險性管理
在生產車間加強通風管理,促使化學可燃物質的空氣含量在其爆炸極限之內,在生產過程中通??刹捎猛L轉換手段,對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質,采取通風、散熱、降溫等措施。
六、如發(fā)現火警,要立即截斷電源、可燃氣體的輸送,限制用火、用電。
七、任何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和器材,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八、安全防范做到三抓
1、早抓
就是要全體職工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當作頭等大事,積極主動抓好安全防范、防火工作制度化和消除火災事故隱患,經常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2、真抓
就是對安全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認真抓落實、勤檢查、勤抽查、勤反饋,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出現違章現象及時糾正處理,決不遷就。
3、嚴抓
安全就是經濟效應。對所發(fā)生的事故堅決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分析原因,吸取教訓,絕不心慈手軟,對事故隱
患做到一查到底及時清除,對那些屢教屢犯的違規(guī)人員,一定做到快查、快辦、快罰,是每個職工重視防火工作,自覺消除火災隱患。
我們要深深體會到安全工作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刻不能有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緒,我們將始終像對待自己生命一樣對待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做到更好跟安全。
(六)火警的處置
1、出現火警立即切斷火警區(qū)域電源,撤退無關人員,發(fā)出火警信號。
2、使用滅火器材進行搶救,情況嚴重立即向119求助。
3、烘房發(fā)生火警,應先關閉真氣閥門和電源,一般情況下,用水滅火。
第3篇 生物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1、總則
1.1、為了規(guī)范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落實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根據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和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所稱的“安全事故”,是指沒有達到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guī)定
的“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等級事故,僅僅發(fā)生在生產現場的所有造成人員傷害或帶來經濟損失的事故。
1.3、根據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類別:
(1)一類事故。是指發(fā)生輕傷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0元(含)以下的;
(2)二類事故。是指發(fā)生輕傷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0~50000元(含)以下的;
(3)三類事故。是指發(fā)生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50000元以上的;
(4)四類事故。是指雖未造成人員受傷或一定經濟損失,但影響較大給企業(yè)帶來一定信譽損失的。
1.4、事故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任何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經過、事故原因和事故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人按照規(guī)定追究責任。
2、事故報告
2.1、事故發(fā)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總經理;總經理接到報告后,應先后及時向集團分管領導與主管領導匯報。
(1)發(fā)生一類事故與二類事故,項目經理應在48小時內上報;
(2)發(fā)生三類、四類事故,項目經理應在24小時內上報。
2.2、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2)事故簡要經過;
(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害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4)已經采取的措施;
(5)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6)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
3、事故應急處置
總經理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險,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故發(fā)生后,總經理應該指定相關人員如實做好影像記錄,或者繪制現場簡圖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4、事故調查
4.1、事故調查組成立權限:
(1)發(fā)生一類事故與二類事故,公司責成發(fā)生事故的項目部自行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2)發(fā)生三、四類事故,由公司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4.2、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
(1)查明事故發(fā)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害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
(2)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
(3)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4)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4. 3、事故調查組有權向項目部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并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
4. 4、提交報告的時間:
(1)發(fā)生一類和二類事故,項目部在事故發(fā)生后7日內向公司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2)發(fā)生三類和四類事故,調查組在調查結束后7日內向公司領導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4.5、事故調查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發(fā)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
(2)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3)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
(4)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5)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6)事故調查報告應當附具有關證據材料。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在事故調查報告上簽名。
5 、事故處理
5.1、總經理與部門經理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每發(fā)現一起,除扣除《生產經營主要指標績效考核責任狀》
“安全獎”的10%外,另按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予以罰款(發(fā)生影響較大事故的處1000元罰款):
(1)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
(2)遲報或者漏報事故的;
(3)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不積極配合或者抵制調查的。
5.2、總經理與部門經理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每發(fā)現一起,除扣除《生產經營主要指標績效考核責任狀》
“安全獎”的20%外,另按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予以罰款(發(fā)生影響較大事故的處2000元罰款):
(1)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
(2)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5.3、總經理與部門經理未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事故發(fā)生的,按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定比例予以罰款:
(1)發(fā)生一類事故的,免于處罰;
(2)發(fā)生二類事故的,按1%予以罰款;
(3)發(fā)生三類事故的,按2%予以罰款;
(4)發(fā)生四類事故,視情處3000-5000元罰款。
發(fā)生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的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的等級事故,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從其規(guī)定。
第4篇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2)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二)
一、目的
為在事故發(fā)生后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止事故進一步蔓延和擴大,并針對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整改和防范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圍
本制度包含了對本企業(yè)所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的管理。
三、事故管理內容
(一)事故分類
1.在生產操作中,因違反工藝規(guī)程、崗位操作法或由于誤操作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損失,為生產事故。
2.生產裝置、動力機械、電氣儀表、輸送設備、管道、建筑物等發(fā)生故障損壞,造成損失或減產,為設備事故。
3.產品或半成品不符合質量標準,基建工程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機電設備檢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成品因保管、包裝不良等造成經濟損失為質量事故。
4.發(fā)生著火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為火災事故。
5.發(fā)生化學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為爆炸事故。
6.違反交通運輸規(guī)則,造成車輛損壞,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為交通事故。
7.在生產活動所涉及的區(qū)域內,由于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的影響,突然使人體組織受損傷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機能,以致負傷人員立即中斷工作,為工作事故。
8.各部門主管、車間主任、班組長等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生錯誤,造成惡果的事故為管理工作事故。
(二)事故等級和損失計算
1.重大事故:造成產品日計劃產量損失10%以上,同時產量損失費達一萬元以上;或直接損失費達5000元以上事故;或經濟損失雖未達到上述金額,但性質嚴重,情節(jié)惡劣的事故(火災、爆炸等),造成人身肢體殘廢的事故,均屬重大事故。
2.一般事故:造成產品日計劃產量損失5%,或直接損失費達1000元以上的事故;因工負傷休三個月以內的事故,屬于一般事故。
3.微小事故:直接損失費在1000元以下的事故,屬于微小事故。
(三)事故的報告程序
1.微小事故發(fā)生后報告程序立即報告立即報告處理完畢后
當事人或現場班組長部門主管企業(yè)安全委員會
1.一般事故發(fā)生后報告程序
立即報告立即報告立即報告
當事人或現場班組長部門主管企業(yè)安全委員會總經理
2.重大事故發(fā)生后報告程序
立即報告立即報告立即報告立即報告
當事人或現場班組長部門主管企業(yè)安全委員會總經理安監(jiān)局、公安、環(huán)保、中小企業(yè)辦等部門。
(四)事故調查和處理
1.各類事故的管理,由企業(yè)安全委員會做出處理意見上報,而各部門負責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的事故的報告、調查分析:
生產、技術、設備事故,由生產技術部負責;
火災、交通事故,由企業(yè)安全委員會負責;
產品質量事故由生產技術部負責;
事故的賠償罰款工作,由總經理負責;
事故責任者的紀律處分,由公司決定,由總經理辦公室負責執(zhí)行。
2.凡發(fā)生事故,應按規(guī)定程序上報。
3.發(fā)生重大事故,由事故調查組寫出“重大事故調查報告”按規(guī)定逐級上報。
4.不論事故大小,總經理或企業(yè)安全委員會應在事故發(fā)生后,立即召開事故分析討論會,本著“四不放過”原則,對事故調查分析,一定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進行教育,吸取教訓,制定出防范措施,對事故的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重大事故由調查組提出處理意見,上報有關部門。一般事故由企業(yè)安全委員會提出處理意見,報公司批準。微小事故由事故部門處理,報企業(yè)安全委員會備案。
5.發(fā)生事故后,視事故責任人對錯誤的認識態(tài)度及表現予以不同處理。對能主動承認錯誤,虛心檢討,領導批準,可以從輕處理,對隱蔽事故情節(jié),推卸責任,嫁禍于人者,加重處分。
6.對事故責任者給予制裁,對防止或搶救事故有功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或獎勵。
7.公司建立事故檔案,對所有事故調查分析的資料,如現場檢查記錄、照片、技術鑒定、檢驗分析、會議記錄、旁證材料、綜合調查材料及登記表、報告書等,應妥善保管。
8.發(fā)生事故,各生產車間和各部門負責人不得隱瞞,并對事故調查報告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負責。
9.各主管要及時解決和向上反映各類事故的隱患和苗頭,若不予解決,或拖拉、遷就,有關人員將對后果負責。
四、相關文件
《事故檔案》《事故臺賬》aq-bzh31
第5篇 工貿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了嚴格事故管理,及時準確地報告、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回顧、書面報告樣式和表格等內容,按照“四不放過”原則,總結經驗教訓,采取防范措施,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fā)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 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發(fā)生的各類事故。
三. 職責
3.1 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本制度的制定,并監(jiān)督、檢查本制度的執(zhí)行。
3.2 公司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公司各類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3.3 部門責任者對本部門發(fā)生的各類事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向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報告。
3.4 安全管理部門承擔需要向上級政府部門通報的安全事故報告工作。
3.4 辦公室負責各類事故的綜合整理和歸檔。
四. 各類事故的界定
4.1人員傷亡事故:由于企業(yè)的設備和設施不安全、勞動條件和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管理不善及領導指派到企業(yè)外從事與本企業(yè)有關的活動所發(fā)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其中按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可分為以下等級:
1) 特別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yè)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 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以上數字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生產事故:在操作過程中,因違反工藝規(guī)程、違章指揮及管理原因、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或由于誤操作或操作不當造成停(減)產、跑料、串料、油氣泄漏、化學危險品泄漏、原輔料、半成品或成品損失,但沒有人員傷亡的事故。
質量事故:成品、半成品不符合國家或企業(yè)規(guī)定的質量標準,原輔料或產品因保管、包裝不良而變質等造成經濟損失和影響公司聲譽的事故。
設備事故: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生產裝置、機械器具、動力設備、電力通訊設施、儀器儀表、鍋爐壓力容器、輸送設備、管道及建(構)筑物,等發(fā)生故障或非正常損壞,造成停機、產量損失或修復費用達到規(guī)定數額的,但沒有人員傷亡的事故;
火災事故:在生產過程中,失去控制的燃燒(包括由于爆炸物品、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蒸汽、粉塵以及其他化學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引起的燃燒),并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燒毀的事故;
爆炸事故:發(fā)生化學性或物理性爆炸,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爆鳴事故:指發(fā)生爆鳴現象,僅造成輕微的經濟損失(少于1000元)和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未遂事故:因操作不當,維護不周等原因,已經構成事故發(fā)生條件,足以釀成災害,幸虧發(fā)現及時或僥幸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事故。
污染事故:“三廢”、化工原料及有毒有害物質由于排放或處理不當,造成環(huán)境污染,使周圍員工、居民和行人等受到危害或影響。
工傷事故:員工(包括合同工、臨時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fā)生人身傷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自然事故:凡屬外界原因而發(fā)生不可抗拒的災害,或尚未認識到技術原因,造成人身傷害或經濟損失的事故。
破壞事故:凡屬人為因素,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直接經濟損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
傷亡事故損失統(tǒng)計:因負傷累計休工天數折合金額,按企業(yè)職工平均日工資×休工天數。
五. 事故管理的分工
5.1各類事故的管理,在總經理統(tǒng)一領導下,由各部門責任者負責。各職能部門在各自業(yè)務范圍內對分工管理的事故,負責調查、登記、統(tǒng)計和報告。
5.2 除另有規(guī)定外,本公司各類事故的綜合統(tǒng)計上報和日常管理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
5.3 質量事故由技術部門負責管理;設備事故由技術部門與工程部門負責管理,其它事故均由安全管理部門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管理。
5.4 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所管的事故,可按起始原因判定事故類別。在界限不清時,由公司指定一個部門負責管理。
六. 事故報告程序
6.1 火災、爆炸、人身傷亡類重大事故報告
6.1.1 事故最先發(fā)現者,除采取必要的緊急措施處理外,應立即啟動公司報警系統(tǒng),并快速向公司領導及主管部門報告,
6.1.2公司總經理或其代理人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公司《事故應急預案》,并立即奔赴現場,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6.1.3 總經理或其代理人和安全領導小組在對事故現場進行基本了解后,立即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快速向區(qū)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guī)定的事故報告制度,屬于4.1項的生產安全事故,必須在一小時內報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非死亡但屬重傷的生產安全事故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
6.1.4 應對發(fā)生死亡、重大傷亡事故的現場給予妥善保護。
6.1.5 事故處置后,公司安全管理部門立即配合政府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并在60天內向政府部門和母公司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6.2 緊急處置類事故報告(沒有涉及人員死亡)
6.2.1對發(fā)生的事故,如:火災、大量原料產品泄露造成環(huán)境污染、設備爆裂、員工重傷等屬于必須立即處置的緊急類事故,發(fā)現者除采取必要的緊急措施和處理外,應在啟動公司報警系統(tǒng)同時立即向部門責任者及公司領導和關聯部門報告,
6.2.2公司總經理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公司《事故應急預案》,并立即奔赴現
場,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險工作,抑制事態(tài)擴大,防止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
6.2.3 上述事故緊急處置結束后,由所在部門負責,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參與,進行事故調查,作成事故調查報告,向母公司通報,必要時提交政府部門。
6.3 其他類事故報告
員工輕傷、產品生產質量、設備故障等日常發(fā)生的非嚴重性事故,由發(fā)生部門于24小時內使用事故回顧記錄報公司總經理和各職能部門責任者,事后在三天內提交事故報告書。
6.4 事故報告和提交要求
6.4.1對待事故報告必須嚴肅認真,填寫內容仔細,不能弄虛作假或隱瞞不報。對事故情節(jié)復雜,不能按期上報者,應事先說明原因。其中需要上報政府的報告須體現以下內容:
(一)事故發(fā)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事故發(fā)生原因和事故性質;
(六)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七)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6. 對外單位人員在本公司勞動、實習時發(fā)生的事故,由本公司協(xié)助外單位作成報告提交至政府部門,但非累計在公司事故統(tǒng)計表中。
6. 凡因公負傷者必須及時去醫(yī)院檢查,經醫(yī)生診斷為需要休息者,須持有休息證明方能填寫工傷事故報告。如工傷者從發(fā)生事故受傷起,一個月內未能確定為重傷者,按輕傷事故統(tǒng)計,若一個月以后,由輕傷轉為重傷或由重傷轉為死亡,則不再按重傷或死亡事故上報,也不再作專題調查報告。
6. 屬外界原因或由于自然條件造成的事故,也要按規(guī)定上報,但不作為公司責任事故。
七.事故的搶險與救護原則
1 發(fā)生事故后,必須積極搶救,正確處理,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搶險時應注意保護
現場;
2 發(fā)生重大事故時,搶險人員必須聽從現場搶險救援總指揮的統(tǒng)一指揮,按《應急
救援預案》進行現場搶險和警戒工作,不許擅自行動。
3 當有政府救援部門參與搶險時,本公司搶險人員,要服從政府部門總指揮的指揮,公司內部實施的非嚴重火災、爆炸、死亡、重傷的一般事故搶險,要服從公司總經理或其代理人的指揮。
4 對有毒有害物料大量外泄的事故現場或火災場所必須設立警戒線,搶救人員應佩戴合適的防護面具,對中毒或灼傷人員,應盡快組織急救處理。
5 在醫(yī)務人員未趕到現場前,現場人員不得停止對受傷害人員的搶救和護理。
八. 事故的調查與書面報告格式
1 成立事故調查組的有關要求:
輕傷事故以及需向政府勞動保障辦公室門申報工傷認定的其它人身傷害事故,可由事故單位安全主管及其他有關部門、車間負責人、車間安全員、工段長等有關人員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
發(fā)生重傷事故,則由事故單位所屬企業(yè)安全主管部門組織企管、人力資源、工會等有關部門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事故單位所屬企業(yè)安全主管部
門可以授權或者委托事故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
發(fā)生一般及以上事故,由企業(yè)安全主管部門組織企管、人力資源、工會等有關部門成立企業(yè)內部事故調查組,配合地方人民政府進行事故調查;
1.1事故調查的程序應包括現場調查、技術鑒定等過程;
1.2事故調查取證要求包括:有關物證收集、事故事實材料收集、人證材料收集、事故現場攝影、拍照機事故現場圖繪制等。
2 職責、權利
2.1 事故調查組有權向發(fā)生事故的部門和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和資料,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拒絕。
2.2 各部門應嚴肅認真地調查和分析事故,找出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查明責任,確定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實。
2.3 對政府部門未參與的一般事故調查,由事故發(fā)生部門組織、公司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參與召開事故分析會,找出原因,吸取教訓,提出防范措施,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并報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2.4 類似6.1對重大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或當地安監(jiān)部門、公安部門和檢察部門等有關單位進行調查和分析。找出原因,查明責任,制定防范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公司關聯部門和人員應積極配合事故調查與取證,不得阻撓或故意破壞。
3 防范措施要求
3.1 技術措施:對設備、設施、操作從安全管理的角度考慮設計、檢查和保養(yǎng)措施,減少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3.2 教育措施: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使職工掌握防止事故的有效方法和知識,消除或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3.4 管理措施:認真貫徹實施有關的法令、標準、規(guī)范,嚴格執(zhí)行本單位的各種安全生產制度,組織安全管理檢查,落實隱患整改,實施經濟考核。
4 調查報告編寫要求
4.1事故調查組人員在全面分析事故后,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事故等基本情況:包括單位名稱、單位概況、日期、類別、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傷亡人數、傷亡人員情況、經濟損失、事故等級等。
(二)事故經過
(三)事故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四)事故的預防措施
(五)事故責任者及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六)調查組成員名單及調查組成員簽字
(七)附件,包括圖表、照片、技術鑒定等資料
九. 事故處理
1 任何事故的處理應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
2 調查結束后,主管部門應按照調查組提出的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認真整改落實,防止類似事故發(fā)生。
3 調查組依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3.1對嚴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yè)又不聽勸阻的人員,或由于失職造成的重大事故責任者,應給予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3.2 對蓄意制造事故,造成嚴重后果,需追究刑事責任的,應提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3.3 對防止或搶救事故有功的單位或個人,應予以表彰、獎勵。
4 由管理部勞資管理負責按《企業(yè)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及《工傷保險條例》,對事故中的傷亡人員進行傷亡嚴重程度的鑒定,同時進行相應的賠償處理。
5 事故處理意見決定后,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監(jiān)督事故處理的執(zhí)行情況,并將執(zhí)行情況反饋,納入事故檔案材料。
6 事故處理后,安全管理部門應將事故詳情、原因和處理結果以最有效的形式在本公司職工中通報,使廣大群眾能吸取教訓,增強安全意識。
7 傷亡事故處理工作應當在90日內結案,如因特殊情況,政府安監(jiān)部門同意延期的事故處理時間最遲不得超過180天。
十. 事故統(tǒng)計與分析
11事故處理結案后,安全管理部門應建立事故檔案,各職能部門應按分工整理登記和保管好事故資料,并記入臺帳。對所有事故調查分析的資料,如現場檢查記錄、照片、技術鑒定、化驗分析、會議記錄、綜合調查材料及登記表、報告書等,應妥善保管。應將有關資料整理歸檔,以備查考。
12事故統(tǒng)計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fā)生單位的基本情況、事故發(fā)生的起數、死亡人數、重傷人數、急性工業(yè)中毒人數、單位經濟類型、事故類別、事故原因、直接經濟損失等。
13根據統(tǒng)計情況分析,制定和修改有關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應急預案。
十一.工傷認定及工傷評殘
11.1 事故中造成重傷的人員,由政府勞動督察部門依照《工傷認定辦法》和有關材料,辦理工傷認定。
11.2 勞動督察部門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確定重傷人員享受相應的待遇。
十二.事故回顧
12.1 對本單位發(fā)生的事故,要將事故情況及調查處理情況通報到每個人,吸取事故教
訓,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12.2 不定時對近期同行業(yè)事故進行及時傳達學習;
12.3定期組織對本單位歷年的事故和同行業(yè)企業(yè)發(fā)生的事故情況進行收集、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探尋事故發(fā)生的規(guī)律,為安全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十三.相關文件
13.1 國務院關于《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第6篇 紡織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1 目的與范圍
1.1 為了及時報告、統(tǒng)計、調查和處理傷亡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和減少傷亡事故的再發(fā)生,特制訂本制度。
1.2 本制度規(guī)定了職工傷亡事故的報告、統(tǒng)計、調查、處理和管理。
1.3 本制度適用澳泰公司內支付工資的各種用工形式的職工,包括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臨時工(包括招用的臨時農民工)等。
2 總則
2.1 傷亡事故的報告、統(tǒng)計、調查和處理工作應當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2.2對工傷事故進行的認定
2.2.1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⑴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⑵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⑶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⑷患職業(yè)病的;
⑸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fā)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⑺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2.2.2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⑴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fā)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⑵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⑶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zhàn)、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
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fā)的。
⑷職工符合⑴、⑵情形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符合⑶情形的,享受
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2.2.3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⑴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⑵醉酒導致傷亡的;
⑶自殘或者自殺的。
2.3 工傷事故的分類
2.3.1 輕傷事故:指職工負傷后休息一個工作日以上,構不成重傷的事故。
2.3.2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均作為重傷處理:
⑴經醫(yī)生診斷成為殘廢或可能成為殘廢的;
⑵傷勢嚴重,需要進行較大的手術才能挽救的;
⑶人體要害部位嚴重灼傷、燙傷或雖非要害部位,但灼傷、燙傷占全身面積三分之一以上的;
⑷嚴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鎖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腳骨等因受傷引起骨折)、嚴重腦震蕩等;
⑸眼部受傷較劇、有失明可能的;
⑹手部傷害:大拇指軋斷一節(jié)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軋斷兩節(jié)或只各軋斷一節(jié)的;局部肌腱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殘廢可能的;
⑺肢部傷害:腳趾軋斷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行走自如和殘廢可能的;
⑻內部傷害:內臟損傷、內出血或傷及腹膜等;
2.3.3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2.3.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2.3.5 職業(yè)?。簞趧诱咴谏a勞動及其它職業(yè)活動中,接觸職業(yè)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2.3.6 未遂事故:指發(fā)生了事故但沒有出現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
3 職責
3.1 企管辦是工傷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事故的調查分析、統(tǒng)計、結案工作。
3.2 廠辦負責組織工傷評殘、工傷保險和工傷能力鑒定的工作。
3.3 企管辦負責事故的應急準備工作,防止事故擴大。
3.4 其它單位負責事故及時報告、救治傷員、保護事故現場、防止事故擴大、配合事故調查等工作。
4 事故的緊急處理和上報
4.1發(fā)生一般工傷事故,由組長當即報告班長,班長于當天報告生產廠分管安全的廠長,分管廠長于兩天(48小時)填寫工傷事故報告單,一式三份報告企業(yè)管理辦公室。
4.2發(fā)生多人事故(指同時傷3人或以上事故) 、重傷事故或死亡事故首先發(fā)現人應立即報告班長,班長立即報告安全組長,并用最快速的方式報告澳泰公司安全部門,安全部門立即將事故報告給上級主管部門。事故發(fā)生部門應于5日內寫出事故報告。
4.3發(fā)生重傷以上事故以后,事故部門應保護好事故現場,公司安全部門立即組織人員,根據事故“四不放過”原則認真調查、分析、處理。
4.4各部門應有專人負責工傷人次,休工天數的統(tǒng)計、報告,并于5日前統(tǒng)計報表由部門領導簽字以后報告公司安全部門。
5 事故的調查處理
5.1 事故的調查程序
5.1.1 未遂事故由車間于24小時內,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分析會,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并于10天內報企管辦。
5.1.2 輕傷事故由企管辦于24小時內,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分析會,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并于10天內填寫事故報表。
5.1.3 重傷事故及一次三人以上輕傷事故(含三人)由企業(yè)主管領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參加的重傷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取證、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并于15天內寫出《重傷事故調查報告》,上報有關部門。
5.1.4 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重傷事故(含三人)由政府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分析,企管辦及有關單位協(xié)助配合調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5.1.5 特別重大事故的調查處理,按國務院《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guī)定》執(zhí)行。
5.2 事故調查要點
5.2.1 物證搜集
⑴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⑵在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
⑶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
⑷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應采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5.2.2 事故事實材料的搜集
⑴發(fā)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
⑵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支付工資的形式。
⑶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狀況,接受安全教育情況。
⑷受害人的受傷部位和程度。
⑸出事當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yè)程序、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
⑹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
5.2.3 事故發(fā)生的有關事實
⑴事故發(fā)生前設備、設施等的性能和質量狀況。
⑵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時進行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實施與分析。
⑶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面的技術文件、工作指令和規(guī)章制度方面的資料及執(zhí)行情況。
⑷關于工作環(huán)境方面的狀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狀況,以及工作環(huán)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
⑸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它的有效性、質量、使用范圍。
⑹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狀況。
⑺其他可能與事故致因有關的細節(jié)或因素。
5.2.4 證人材料搜集
5.2.5 現場攝
⑴顯示殘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⑵可能被消除或殘?zhí)さ暮圹E:如剎車痕跡、地面和建筑物的傷痕、火災引起損害的照片、冒頂下落物的空間等。
⑶事故現場全貌。
⑷利用攝影或錄像,以提供較完善的信息內容。
5.2.6 制作事故圖
報告中事故圖,應包括了解事故情況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現場示意圖、流程圖、受害者位置圖等。
5.3 事故分析要點
事故原因的確定是在調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5.3.1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機械、物質和環(huán)境的不安全狀態(tài)
5.3.1.1 不安全行為包括:
⑴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⑵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⑶使用不安全設備。
⑷以手代替工具操作。
⑸物體存放不當。
⑹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⑺攀、坐不安全位置。
⑻在起吊物下作業(yè)、停留。
⑼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
⑽分散注意力。
⑾未用個人防護用品。
⑿對易燃、易爆物處理不當。
5.3.1.2 不安全狀態(tài)包括:
⑴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⑵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⑶個人防護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⑷生產場地環(huán)境不良。
5.3.2 間接原因
⑴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如工業(yè)構件、建筑物、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工藝過程、操作方法,維修檢驗等設計、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問題。
⑵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術知識。
⑶勞動組織不合理。
⑷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性錯誤。
⑸沒有安全操作規(guī)程或操作規(guī)程不健全。
⑹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范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
⑺其他。
分析事故的時候,應從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從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進行責任分析。
5.4 事故調查報告內容
5.4.1 事故單位基本情況。
5.4.2 事故經過。
5.4.3 事故原因。
5.4.4 事故的責任分析。
5.4.5 事故性質和對有關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5.4.6 事故教訓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5.4.7 今后需進一步研究的課題(如對規(guī)程、制度等的修改意見)。
5.4.8 附件、技術鑒定、筆錄、圖紙、照片等。
5.5 事故調查組在事故調查期間有權向發(fā)生事故的單位、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和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干涉事故調查組的正常工作。
6 事故管理
6.1 事故經調查后,由車間填寫《工傷事故反饋表》、《工傷事故預防措施反饋表》,經安全辦審核同意后,報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審批后,與《事故報告》一同歸檔。
6.2 受傷者憑《工傷事故報告單》,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辦理相關手續(xù)。
6.3 企管辦根據事故情況,將工傷事故情況及時通報澳泰公司各單位。
6.4 涉及兩個以上單位的事故,由傷者所在單位統(tǒng)計上報,企管辦負責組織調查處理。
6.5? 實習生、外單位職工、參加學習人員等發(fā)生事故,由事故發(fā)生地所在單位調查、統(tǒng)計、報告。
6.6 因工負傷職工調動工作,由企管辦出具證明或復制一份《傷亡事故登記表》給接受單位。因工負傷職工退休所需工傷證明,由所在單位復制一份《傷亡事故登記表》交廠辦,并按規(guī)定辦理有關手續(xù)。
7 考核
7.1 對于重視安全生產,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事故發(fā)生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企業(yè)有關獎懲規(guī)定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
7.2 對因忽視安全生產,違反安全生產制度、規(guī)程,違章作業(yè)、不遵守勞動紀律,工作不負責任或者發(fā)現事故隱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有關責任者,按考核規(guī)定執(zhí)行。
7.3 對發(fā)生工傷事故后,隱瞞不報、謊報、拖延不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以及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責任單位及責任者,一經查出,除按規(guī)定罰款外,還要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第7篇 公司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反違章管理制度
1 目的與范圍
本制度規(guī)定了____公司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監(jiān)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推動公司安全健康發(fā)展。
本制度適用于____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反違章”實施的監(jiān)管。
2 管理職責
2.1公司總經理負責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的領導工作。
2.2設備安全課負責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并指導各班組開展排查治理及“反違章”工作。
2.3財務部依據國家和公司相關的管理規(guī)定提取、列支安全生產費用,用于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費用。
2.4各部門負責組織本單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開展,并將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情況報設備安全課。
3 術語和定義
3.1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及違章(以下簡稱“隱患及違章”),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物的危險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
3.2一般事故隱患及違章,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fā)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
3.3重大事故隱患及違章,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致使自身難以排除的。
4 管理內容
4.1公司各級領導以及員工,在工作中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和規(guī)程的要求。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yè)。
4.2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機制,建立并落實從部門負責人到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行為的監(jiān)控責任制。
4.3財務部應當根據事故隱患排查及“反違章”活動的情況,按公司有關規(guī)定安排治理所需資金,確保隱患治理及“反違章”活動的有序實施。
4.4設備安全課定期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公司范圍內的事故隱患和違章行為。各部門應組織相關人員,對本部門進行排查。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按照事故隱患及違章等級進行等級,建立事故隱患及違章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jiān)控治理。
4.5對于與公司生產經營有業(yè)務往來的相關方,其對口部門應當與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xié)議,并在協(xié)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的防控管理職責。
4.6設備安全課對公司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反違章”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向上級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報送書面統(tǒng)計表。
4.7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排查
4.7.1各部門按規(guī)定對生產場所進行排查,掌握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存在、分布情況,分析產生的原因,排查、整改記錄的具體格式見附件一
4.7.2隱患排查及違章的主要內容:
a)查各級各類人員安全責任的落實情況。
b)查重大危險源、重要環(huán)境因素和重點管理部位的控制情況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
c)查安全教育情況,落實安全教育、培訓的效果。
d)查設備設施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情況。
e)查相關方的安全管理情況。
f)查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及“四新”項目“三同時”執(zhí)行情況。
g)查各級各類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guī)以及公司相關管理制度和作業(yè)指導書的執(zhí)行情況。
4.8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整改
4.8.1對可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落實整改負責人和整改期限,并督促檢查整改情況。
4.8.2對于需要較大投入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的整改項目,報公司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
a)可以按正常渠道解決的,立即落實整改,并落實資金和實施責任人員。
b)需要公司投資整改的項目,報公司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協(xié)調解決,并在技改過程中給予考慮解決。
4.8.3對短時間內難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責任部門應采取防范、監(jiān)控措施,確保過渡期內的安全。
4.8.4對于查出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做好記錄和上報工作。
4.9各部門每月對所屬的生產現場、人員、設備設施進行排查,將查出的事故隱患及違章現象進行統(tǒng)計,并與每月28日前報到設備安全課,設備安全課匯總后報公司主管領導。
5 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guī)定》(2007年12月22日國家安監(jiān)總局令第16號)
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規(guī)定》([2010]20號)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第三版)